庄子的玄机四




  但见那庖丁扑哧扑哧将一头活蹦乱跳的牛大卸八块。文惠君高兴地说:“善哉!庖丁所说的可是养生的道理吗?”。

  这是养生吗?这是杀生啊!这里有顺应自然熟能生巧的意味。但这还是杀生啊!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牛啊牛,你不要健壮得出了名,也不要撂脚子撒欢让庖丁先拿你开刀。以前牛的经验最好老老实实呆在牛群正中间,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小牛,可以尽天年。

  这“养生”一词就是个套,它把什么套进去了?它把杀生给套进去了。言隐于荣华,这“养生”二字若是庖丁说出来,皆不以为然,可出自文惠君之口,便皆以为然。流传了这么多年,岂不知这里根本就没有养生之道。庖丁解牛恐怕还有讽刺梁惠君这个战争狂人的骄奢淫逸,把屠害生灵看作自己的养生之道的意味。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养生主》)

  “语言指代在履行薪火相传这样的使命时有其局限性,我不知道用以完成薪火相传使命的语言指代是否完善尽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遇到尴尬的局面,正着做不“好”,反着做也不“好”。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言”之中套进去的东西不是那自然而然的“好”。甚至套进去的可能是“坏”。庄子因为看到语言指代的局限性以及语言指代驱动人的非自然情绪的能力,所以他不愿自己也被关在语言指代这个笼子中。宁可象泽雉一样蹒跚而行,追求自然情绪的真实表达和自由表达。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养生主》)

  庄子关于死生的观点在《养生主》中说得再明白不过了,就是要安时而处顺,生就生了,死就死了,养什么生啊!文惠君们不就是山珍海味吃多了,女人玩多了,在那里做白日梦吗?『人之所取畏者,袵席之上,饮食之间;而不知为之戒者,过也。』(《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