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贫也,非惫也。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




  [原文]

  贫也,非惫也。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 《山木》

  [要义]

  这是庄子对魏王说的话:“我是贫穷,不是疲困。读书人有道德有抱负却不能实行,那是疲困;衣服破了,鞋子坏了,这是贫穷,而不是疲困,也就是所谓的生不逢时。”贫穷是从经济方面而言,家徒四壁,衣食堪忧是也;疲困是从精神方面说的,说一个人生不逢时,有才有德有抱负,就是推行不了,周游列国,处处碰壁,累累如丧家之犬。贫和惫是说的不同方面,自然不是一回事了,如果一样,也就不会有“贫而乐道”这个成语了。孔子说:“贤哉回也!一簟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难道仅仅颜回一个人这样吗?难道不是一切求道之人的真实写照吗?老庄孔孟墨荀,哪一位不是这样呢?哪一个不是精神的巨人而财富的矮子呢?

  一阴一阳谓之道,一撇一捺谓之人,人也是一个阴阳统一体,一半是灵,一半是肉。人的肉体生命是基础,没有身体一切都完了;精神生命是主导,人的伟大与不朽,在于其精神生命。虽然衣弊履穿,无害于物质生命的维持,而生不逢时,身不在位,德不能广,学不能讲,不能济善天下,终生碌碌而其道不行,死则与草木同朽,而不能成就精神生命,这正是读书人最大的悲哀。人生之意义在其精神生命的崇高,在于其求道的坚毅、人格的伟岸和德性的光辉,不在绫罗绸缎、山珍海味和金碧辉煌!

  [故事]

  庄子穿着打了补丁的衣服,用麻绳绑着鞋子,往访魏惠王。魏王说:“先生怎么这样疲困呢?”庄子说:“我是贫而不困。读书怀才不遇,有德不能施行才是困;而我破衣烂鞋,只是贫穷而已。您难道没看见奔跑跳跃的猿猴吗?它们在楠、梓、棫、樟等树上攀援树枝时,在树林间称王称霸,就是善射的后羿、逄蒙也不能小看它们。当它们跳落在多刺的柘、棘、枳、枸等树丛中,谨慎爬行,只能侧视,浑身战栗。这并不是由于它们筋骨紧缩而不灵活,而是处势不利,没能充分施展其敏捷灵巧的本领。如今处在昏君乱臣的时代,要想不疲困,怎么可能呢?像比干被剖心而死,不就是证明吗!”庄子的时代确实是令人忧虑的时代,贤才皆无位而不能遂其志,英雄无用武之地,小人放肆踞显要,所谓“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世,仅免刑焉。”天下政治上了轨道,圣人能成就事业;天下政治不上轨道,圣人独善其身,勉强生存;现在这个乱嘈嘈的社会,能不受刑辱就很好了。

  《庄子·让王》又讲过一个类似的故事:原宪在鲁国隐居于方丈小室,茅草盖顶,蓬门残破不堪,用桑条做门枢,用瓮片堵着两个窗户,周围塞以粗布衣。屋顶漏雨,地下潮湿,但他正襟危坐,弹琴唱歌。担任卫国之相的老同学子贡乘着高头大马去见原宪。轩盖白素而里面紫红,大车进不了小巷,他只好步行前去见原宪。原宪载着桦树皮帽子,穿着没后跟的草鞋,拄着藜杖迎出来。子贡说:“唉!你有什么病?”原宪回答:“我听说无财叫做贫,学而不能行叫作病,我现在是贫而不是病。”说得子贡进退两难,面有愧色。原宪笑着又说:“要是羡慕世俗而行,与周围人朋比结党,所学为了夸耀于人,教化为了显露自己,心怀仁义的邪恶,注重车马的华饰,这是我不忍心做的。”

  《让王》又讲,孔子困于陈蔡之间,七天没吃上饭,靠喝没有米的藜菜汤勉强维生,面色显得很疲惫,却仍然在屋里弹琴唱歌。颜回在外择菜,子路子贡一起议论道:“先生在鲁国两次被驱逐,在卫国站不住脚,在宋国树下讲学遭到伐树的耻辱,在商周不得志,在陈蔡被围困。要杀先生的没罪过,凌藉先生的不受禁忌。他唱歌弹琴,乐声不断,君子不知耻辱就是这样吧?”颜回没有回答,进屋告诉孔子,孔子放下琴长叹一声说:“子路子贡都是浅见的人,叫他们来,我告诉他们。”子路子贡进屋,子路说:“这样可以说是穷困了!”孔子说:“这是什么话!君子通达于道的叫通,不理解道的叫穷。如今我信仰仁义之道而遭到乱世的祸患,怎么算得上穷困呢!所以,自我反省而不离其道,遇到困难而不失其德。天寒霜雪降落,我才懂得松柏茂盛的特性,陈蔡的困厄对我来说是很好的考验!”孔子潇洒地拿起琴继续弹唱,子路兴奋地执盾起舞。子贡说:“我是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低啊!”古代得道的人穷困时高兴,通达时也高兴,他们所欢快的不是穷困或通达,只要是具备了道德,那么穷困、通达不过是像寒暑风雨一样循序变化罢了。所谓:“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德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把穷通看成是四季的自然变化,范仲淹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有一次孔子对颜回说:“颜回来!你家境贫寒,地位卑下,为什么不去做官呢?”颜回说:“不愿做官。我在城外有五十亩地,种粮食足够吃的;城内有十亩地,种丝麻足够穿的。弹琴极尽自娱,从先生您那儿学来的道理足以自乐,所以我不愿意做官。”孔子听后脸色变了,说:“你的心意是好的。我听说,知足者不以利禄连累自己,心意自得者有所失也不忧惧,讲究自我修养的人没有官位也不羞愧,我阐述这个问题很久了,今天在你身上见到了这一点,这是我的收获。”颜回是最穷的学生,却是孔子最赏识的学生,贫而乐道,悟性极高,可惜死得太早了!

  《庄子·列御寇》说,宋国有个叫曹商的,为宋王出使秦国,他去时获得了几辆车,秦王赏识他,又赠他百辆车。他回到宋国,见到庄子说:“你住在穷街陋巷贫民窟中,家里穷得叮当响,靠打草鞋维生,饿得脖子细长,面黄肌瘦,这是我比不上你的。一旦使大国秦的君主省悟,而随从我的车子上百辆,这就是我的本事了。”庄子对他说:“秦王有病召请医生,破除脓疮粉刺的得车一辆,舔痔疮的得车五辆,治得越下贱,得车也越多。你难道没给他治痔疮吗?为什么得到那么多车辆?你走开吧!”从中我们可见庄周物质生活的穷困潦倒,但人穷志不穷,他振振有词地反嘲了嘲笑他穷的人,取得了一种阿Q式的精神胜利。正是现实社会的贫富反差、贵贱之别、是非之争等对比,促使他形成了相对论哲学,齐万物,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齐贫富,齐贵贱,齐寿夭等,现实中的一切差别都是相对的,以道观之万物齐一,最终都得死,于是他也就心安理得了。家庭的贫困更促使他思考人生问题,更追求精神世界绝对自由的“逍遥游”,以摆脱现实生活的沉浊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