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四种让女性反感的说话方式

作者:[日]口裕一 著 汤文杰 译




  优柔寡断型
  
  那种连自己的意见、喜好都无法明确表达的男人,无疑最招女士反感。例如,想去某处吃饭的时候,首先要问对方:“你想吃什么?”女方如果明确表示想吃什么最好不过,但是出于客气而不便直言的时候,他便嘟嘟囔嚷地说:“还是去吃意大利面吧,不过前些时候已经吃过了,其实中餐也不错,就是稍微有些油腻……”连一家就餐的饭馆都定不下来。
  这种男人其实是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想要做出决断的时候却什么都决定不了,甚至连确定婚礼日期这种大事也做不了主。如果女方具有决断力、凡事都能做主、引导男人前进,或许还比较适合这种男人。
  但是,毕竟多数女子还是要求男性要具有阳刚之气。对于这种男人,如果与其交往不深的话,他们看上去倒是很尊重对方意见,属于比较温和的一类人。但是深入交往后就会逐渐认识到,他们其实并不是什么温和的人,而是由于缺乏决断力,所以凡事都要靠别人来做主。如此一来,几乎所有的女性都会对他们产生反感。
  在这种人中还有一种类型,令人更加难以交往,他们对别人已经决定的事情总是在事后嘟嘟嚷囔、满口怨言。例如,女方要是说“那么就去吃中餐吧”,假如到了中餐厅以后,菜肴并不可口,他就会说:“看来还是应该去吃意大利风味啊!”这使主张去吃中餐的人感到自己受到了埋怨,而实际上他并没有那种言外之意。
  看来,这种男人就是那种所谓的婆婆妈妈型。当然,有眼力的女子在与他交往几次之后,便会抽身而退。
  
  自说自话型
  
  无论何人,总是最关心自己,但如果总是自说自话,也会造成麻烦。
  这种人中的确女性居多,但是在男性当中,此种类型的人也时有增加。他们虽然总爱在众人面前侃侃而谈,而谈论的话题却只限于他们自己或自己身边的事情,这正是他们的一个显著特征。
  例如,有人在工作岗位也会如此振振有词:“其实呀,我老婆昨天病了,我夜里照料孩子,孩子说……”“刚才我碰上了一个人,可有意思了,过去曾经关照过我,跟他已经10年没见面了……”“我爷爷活了92岁,他可真是个好人啊。”这番话是在公司里当着同事的面说的,而不是发生在下班后浅酌一杯的时候。听者还以为谈话会与工作有关,一直在耐心地等待,不料却以他的自说自话而告终。
  这种人即使处于上司的位置,说话也没什么两样。在与上司正式说话的时候,别人往往无法打断他的话头,在这种情形下,只得等他把话说完,以致左等右等,等到他刚一停止,别人才好赶紧开口说话。
  这种人说的话并不仅仅是自卖自夸,其中也不乏经验之谈、幽默之处。他们十分健谈,大多能说会道,所以有时听者也会觉得妙趣横生。当然,他们也会向对方询问一些事情,例如,“你昨天都干了些什么呢?”但这只不过是前奏而已,其目的是为了顺便说出“我昨天做了这些事情”。假如他们说,“你去过国外的什么地方吗?”不妨当做是他们即将开始说“我曾经去过某国某地,那里……”的前兆。
  说话有前奏的人知道,一开始就说到自己有些不太礼貌,但是他们心中只要还有这么一点念头,就多少应该比那种自说自话的人要强一些。不过他向对方询问的事情肯定与工作无关。当然,他们对别人说些什么并不关心,只是关心自己以及自己身边的东西。所以不论对方说些什么,他也总是充耳不闻,只是在窥测自己开口说话的时机而已。
  与这种人交往,在刚开始的时候,许多人都认为他们具有社交能力,是个非常快乐的人。如果只是听听而已,或许还会从中得到不少乐趣。但如果他每次都是自说自话,听者迟早会感到厌烦。这种男人在女土看来,或许起初还觉得他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但是随着交往的深入,就会逐渐发现他是个极度自私的人。当然,这种男人是不会获得现代女性垂青的。
  人与人的对话当然要建立在互相理解、相互交流的基础上,这种人之所以显得非常愚蠢,就是因为他们并没有理解这条基本原则。他们把对话的一方看成了舞台下的观众,一门心思只想表现自己,而这样是无法形成交流的。所以,即便别人起初认为他们很有意思,终究还是会对其产生厌烦。
  这种人堪称自我陶醉者,首先是极端地爱护自我,其家人作为他们的延伸也会得到爱护。他们得意扬扬地谈论家人的事情,乍看起来像是爱护家人,但本质上却是借吹嘘这样优秀的家人来夸耀自己。其实,我们对他及其家人的事情几乎毫无兴趣,除非是两个恋人之间彼此诉说自己的事情,双方多少会互相关心一下,所以两人尚可以接受对方的自说自话。那种女高中生式的谈话方式在情侣当中似乎并不少见,完全不听对方说话也能够进行沟通,但是他们结婚后共同生活又会如何呢?
  
  无的放矢型
  
  这种人总想把自己深受感动的电影、小说及故事等等从头到尾说一遍。他们自己谈笑风生、陶醉其中,而且对精微细腻之处也要彻底说穿。但听了他们的讲解,别人却觉得故事并不是那般有趣,加之说话人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掌握不住要点,肯定会令听者觉得索然无味。这种人却没有自知之明,有时甚至还会觉得即使听者已掌握了故事要点,也不如听他们自己讲述更有意思。他们要是在语言上确实具有相当功底或许还能引起听众的兴趣,但事实是他们很难把故事讲述得惟妙惟肖。
  于是,情况往往是听者已经很不耐烦,他们却并未留意。对于他们讲的内容,如果听者当真不知道,听一听倒也无妨,但可能更倒霉的是,那事情他们早已经知道了。在这种人讲述电影故事的时候,最难受的就是那些看过该电影的人。已经知道的事情还要耐着性子再听一遍,滋味可不好受。如果双方关系密切,可以直言不讳地说,“那个电影我早就知道了”,一了百了。但是如果关系没有发展到那种地步,就必须忍受下去,有时还不得不装出佩服的样子。
  这种人只说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所以话题不仅仅限于电影。例如在约会当中,他说的都是公司以及工作当中的事情,由于女方起初对此毫不知情,所以听起来或许还多少有些新鲜感。但是每次见面光是谈论这些事情,而且总是重复地说,“这个领导如何如何”,“那个领导人虽不错,但非常严厉”,“某人又做了些什么”。这些人女方根本就不认识,他却喋喋不休地说个没完。即使女方说“这些话最近已经听过不少次了”,他一边说“是吗,原来如此”,一边又拿出上回看过的书,说:“书中的有趣之处就在这里,往下看吧。”结果同样还是重复以前说过的话。
  这种人对于别人的不耐烦、漫不经心,以及做出的反应从不留意,完全沉迷于自己的世界当中,根本就不会顾及听者早已不耐烦了。这种人如果不算迟钝,恐怕天下就再也没有迟钝的人了。有眼力的女子在与他们刚开始交往的时候就会断然离去。
  如果你与这种人有私交,只要交往不是过于密切就可以免受其害。但是在工作岗位上,你必须对他们保持极大的忍耐,尤其是年长的上司也属于这种类型的话,大家就只好强行抑制住自己苦闷的心情了。
  这种人几乎无事不提,就好像别人一无所知,而他们却能洞察一切似的,例如报纸上提到的东西、他自己曾经体验过的东西。其实他说的这些内容对于大家来说早就司空见惯了,可他们却当做自己的新发现而大说特说。
  这种人的愚蠢之处在于,根本就没有意识到人家其实并不感兴趣,即使已经有了很明显的征兆他们也熟视无睹,继续唠叨个没完。他们的一个特征就是,自己总是滔滔不绝,却听不得别人说话。也就是说,这种人并不知道说话是一种交流,与他人之间的心灵沟通也就更加无从谈起了。
  
  哗众取宠型
  
  有些人总想在某个领域引起别人关注,其实就是想获得大家的赞许,想要一鸣惊人。如果他们有了意中人,就会更加精神百倍地想要引人注目。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