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张学良大陆之行未成的N种理由

作者:汪 睿




  
  张学良与邓朴方在美会面
  
  2000年9月26日上午,位于夏威夷附近一片碧蓝大海边上的希尔顿酒店——15层一间普通居所里,张学良迎来了一群来自祖国北京的特殊客人。当张学良坐着轮椅从房间里迎出来时,他发现为首者也坐着一架轮椅,坐在上面的就是已故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的长子邓朴方。
  在此之前,张学良已在夏威夷知道邓朴方将来探望的消息。也知道在“文革”中下肢截瘫的邓朴方作为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此次是率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到美国各地进行巡回演出的。那天上午,邓朴方带着几位残疾小演员来探望他心仪已久的张学良。
  邓朴方知道他父亲邓小平在世时,曾对面前这位传奇式爱国将领充满着深深的敬意。所以,当邓朴方见到轮椅上年逾百岁的张学良时,紧紧握住老人的手说:“您是中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大家都很敬仰和怀念您!”张学良见到邓朴方,很自然联想起邓小平生前对他的诸多关切。
  邓朴方让随行的残疾人演员孙晓梅为张学良演唱了《我爱你,中国!》,张学良听完歌唱马上鼓掌祝贺。接着邓朴方又让一位叫毕寅生的男孩子为张学良用一种叫葫芦丝的乐器,即席吹奏一首瑶族舞曲和《太行山上》。邓朴方与张学良并肩而坐,他与这位世纪老人聊起了家常。当邓朴方听说老人在闲暇仍然喜欢玩纸牌时,他祝贺张将军健康长寿。
  虽然邓朴方与张学良的接触时间短暂,可是张学良和邓朴方都遂了多年之愿。对张学良说来,他在有生之年虽没能与邓小平见面,可在美国见到他的儿子邓朴方,也是一种莫大的安慰。
  
  吕正操赴美、邓颖超写信
  
  1991年3月10日,当张学良和夫人从台北桃园机场踏上飞美探亲之途的消息传到北京时,中共中央对标志着这位著名爱国将领已有真正恢复自由的访美之旅格外重视。中共中央书记处特别注意到张学良在台北机场登机前对中外记者的谈话中,曾公开表示有回祖国大陆探亲的意向。邓小平同志得知后,特别打电话给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和国家主席杨尚昆,表示说:“你们应该开个会呀,研究研究这个问题。”并对如何迎接张学良的归来作了较为详细的指示。
  为了欢迎张学良的归来,江泽民亲自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一次重要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中台办、国台办和中央统战部等部委的负责同志。在会上他传达了邓小平的电话指示,并且对如何在张学良访美期间做好对这位重要统战人物归来的事宜,作出了进一步安排部署。根据邓小平和江泽民的相关指示,中共中央有关部门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其中作了四项重要的安排:一是当年6月在北京为张学良举办9l岁寿庆活动;二是纪念“九·一八事变”六十周年;三是派人去沈阳修葺张氏大帅府和大帅陵,为张学良归来后赴辽宁抚顺安葬其父张作霖的遗骸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四是派出一位中央副部级以上的党内负责同志,亲自赴美国旧金山转达中共中央对于张学良的欢迎之意,此人并具体负责对张学良归来的一切事务性安排。
  前三项工作进行得十分顺利,但是,究竟派什么人亲赴美国迎接张学良归来,中央在人选问题上遇到了困难。当时中央提出的副部级人选共有五六位之多,其中特别考虑到张学良从前在东北军的旧部,如前铁道部部长郭维城、军委负责人万毅、前全国政协副主席吕正操等人,他们都是我党内的老同志,也都和张学良将军有过特殊的战斗情谊。后经中央书记处的多次讨论,最后确定此任由吕正操同志赴美迎张。
  吕正操出使美国的主要理由是,他是张学良的故乡海城人,东北军的旧部袍泽,早年吕正操在东三省讲武堂读书时,张学良又是他的老师。吕正操又是“西安事变”的直接参加者,他与张学良有着至深的私人感情。中央特别考虑到吕正操与所有拟定人选不同的是,他当时虽然已经从全国政协副主席的位置退了下来,但他是几位人选中地位最高的一位(享受副总理待遇)。在中央确定吕正操前往美国迎接张学良以后,邓颖超同志在中南海西花厅寓所接见了他。
  
  这是因为此前邓颖超根据中共中央和邓小平同志的意见,已以私人的名义亲笔为张学良写了一封欢迎信。在当时由于邓大姐尚不知道赴美欢迎张学良的中共代表究竟是谁,所以,她在那封信上对赴美中共代表的人名暂空。她写给张学良的信全文如下:
  汉卿先生如晤: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数十年海天遥隔,想望之情,历久弥浓。恩来生前每念及先生,辄慨叹怆然。今先生身体安泰,诸事顺遂,而有兴做万里之游,故人闻之,深以为慰。
  先生阔别家乡多年,亲朋故旧均翘首以盼,难尽其言。所幸近年来两岸藩篱渐撤,往来日增。又值冬去春来,天气和暖,正宜作故国之游。今颖超受邓小平先生委托,愿以至诚,邀请先生伉俪在方便之时回访大陆。看看家乡故土,或扫墓、或省亲、或观光、或叙旧、或定居。兹特介绍本党专使XXX同志趋前拜谒,面陈一切事宜。望先生以尊意示之,以便妥为安排。
  问候您的夫人赵女士。
  即颂
  春祺!
  邓颖超
  一九九一年五月二十日
  这已是邓颖超写给张学良的第二封亲笔函件了。第一封信是一年前张氏在台北举行90岁寿庆时她致的贺电。那时邓颖超同志的贺电高高悬挂在台北圆山大饭店昆仑厅祝寿的礼堂正中,引起了海内外人士的一致关注。邓颖超同志第二次亲笔写成的邀请函,语言更加诚挚热情,充分表达了中共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对这位爱国将军的敬重之情。
  吕正操等人奉中共中央之命,于5月23日从北京启程出发。他们一行五人直飞旧金山以后,才发现晚来了一步。原来张学良已在纽约。
  收到邓颖超的亲笔信后,尽管张学良坦率地向吕正操表示他不能马上返回祖国大陆探亲的意思,但仍然亲自执笔给邓颖超同志写了一封回信。从这封信里不难看出张学良虽心里矛盾重重,他希望归返故乡之心却依然那么强烈。他在信中写道:
  周夫人
  颖超大姐惠鉴:
  XXX来美交下尊札,无限欣快。又转达中枢诸公对良之深厚关怀,实深感戴。良寄居台湾,遐首云天,无日不有怀乡之感。一有机缘,定当踏上故土。
  敬请XXX代向中枢诸公致敬。
  另转请XXX转陈愚见。
  肃此
  敬颂
  夏安
  张XX顿首再拜
  六月二日
  张学良在纽约出席旅美华人为他举行的寿庆活动后不久,即与夫人赵一荻于1991年6月27日经夏威夷飞回台湾。并没有像他刚从台北出来时在机场上对记者说的那样爽然:“我不排除到东北的可能性。大陆是我的老家,我当然愿望回去。”而是原路回到了他在台北郊区的寓所,继续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张学良为什么已有回国之机,却又不肯返回祖国大陆?各种有关他晚年不回大陆的传说和猜测,就有几个不同版本在海内外媒体上炒作。其中引人注目迄今又众说不一的有如下几种——
  
  张氏伉俪因病不回东北吗?
  
  媒体宣传的第一个理由:张氏夫妇系因生病失去了回大陆探亲的机会。
  根据笔者多年掌握的第一手资料认定,张学良在晚年确曾染患过多种疾病。从张学良被蒋介石幽禁时起,直到1990年他真正获得了人身自由,漫长的岁月里他先后患过几次重病。
  1993年当大陆和东南亚地区的媒介纷纷发文猜测张学良为什么不回祖国大陆时,海外报刊的主要关注焦点大多都在张学良是“因病”不能实现夙愿上。其中一家有影响的华文报纸公开说:“近几年来,张学良要返回东北老家探亲的消息不少。然而,物换星移,时间流淌,至今仍未见张学良回大陆的归途。有的估计:张学良毕竟是年至93岁高龄的耄耋,可能身体欠佳,行动不便。有的猜测:张学良有过不参与政治的表示,可能是避政治之嫌,一再推迟赴大陆的行程。但是事实上这几种猜测都缺少根据。”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