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圆明园流失文物寻踪

作者:李 津




  自1860年圆明园被劫掠、焚毁后,圆明园旧有的陈设、收藏和稀世珍宝现存国内的已不多,大量的旷世瑰宝流落国外。其中最集中的流散地就是英同大英博物馆和法国枫丹白露宫,其他如美国、日本、西欧各国博物馆和个人也都藏有圆明园的珍贵文物。这些文物包括有商、周著名的青铜器,历代的陶瓷器,古代名人的书画,清朝皇帝的玉玺;以及玉如意、时钟、金塔、金钟、玉磐等宫廷陈设品,还有清代的瓷器、漆器、玉器、牙雕珐琅、景泰蓝、珊瑚、玛瑙、琥珀、水晶、宝石、朝珠、木雕等精美艺术品。此外,还有从外国进贡的贡品和无数的金银珠宝。
  大英博物馆坐落在伦敦城西北,始建于18世纪中期,于1759年正式开放,其中东方艺术馆除收藏少量的中亚、南业和日本的史物外,大部分是中国历代的稀世珍品,数量多达两万件!
  1860年圆明园劫毁后,英军所劫走的圆明园文物一部分献给了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王,一部分被拍卖。献给女王的圆明园文物存放在大英博物馆,其中就有国宝级的珍品。我国东晋时期大画家顾恺之绘制的《女史箴图》,乃我国古代卷轴画的稀世珍品,1860年被英法联军抢去后藏在伦敦大英博物馆。还有一件当年和被窃取圆明园的一个长3尺、高2尺的白玉马,和被抄家时抄出,置于圆明园中,后来被联军掠去,也收藏在大英博物馆。
  现收藏在英国伦敦另一座博物馆——维多利亚博物馆内的圆明园的艺术品主要有玻璃画《皇在万寿山下接见蛮人》,画中的皇帝很可能是嘉庆皇帝。玻璃画的绘画艺术大约是在18世纪中叶由欧洲引进的。这种绘画技巧干颜色的运用与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虽然完全不同,但在运用西方透视画法的同时,并没有放弃中国美学的精妙、细微。这幅画很可能是郎世宁的中国学生所作。
  流散在法国各博物馆的圆明园文物数量也十分多,且极其精美。清末外交官薛福成在其《出使英法意比四国日记》中记述说:“光绪十六年(1890年)。闰月二月三十日,饭后去参观巴黎东方博物院”,他发现在中国展室中“有圆明园玉印二方。一日‘保合太和’,青玉方印,稍大。一日‘圆明白玉方印,稍小。”
  光绪三十年(1904年),改良派领袖康有为游历欧洲十一国,写下著名的《意大利游记》和《法兰西游记》。在其巴黎之旅中,他详细记下了博物馆中收藏的圆明园被掠文物的情况。“观内府玉印晶印无数,其属于臣下者不可胜录”,字里行间流露出国破家亡、无限悲恸的情绪,“呜呼!高庙雄才大略,每日必作四千言。想下此印时,鞭笞一世,君权之尊,专制之威,于是为极,并世无同尊者……岂意不及百年,此玺流落于此。昔在北京睹御书无数,皆盖此印文,而未得见,又岂意今日摩挲之!”
  法国枫丹白露宫最早建于法王路易六世时期(1137年左右)。1528年后,经过几代帝王的修建,日益完美富丽豪华。
  枫丹白露宫中的中国馆是拿破仑三世欧也妮王后建立的。兴建的原因是1860年英法联军劫毁圆明园后,侵华法军司令孟托邦将军将从圆明园抢劫来的所谓战利品敬献给法王拿破仑三世和欧也妮王后。欧也妮王后将送给她的圆明园文物汇集在一起,在枫丹白露皮埃尔大厦旧址底层建造了中国博物馆,将这些文物存放起来。
  中国馆是按个人收藏及鉴赏习惯布置的,有客厅、展室、桌椅、沙发。从1862年装修布置之后,一直展出至1975年。1984年开始必要的修缮工作,1991年完工重新开放。
  三幅巨大的乾隆年间缂丝制品占据了整个天花板空间。二幅图案看似相同,但有细微差异,同为藏传佛教内容,即三世佛和他们的弟子十八罗汉及四大金刚。就其内容上看,这三幅巨作应是圆明园某个或某几个较大的佛堂或寺庙中之物。这种制品散失到法国有许多,其各个博物馆均有收藏,只是尺度要小得多,该博物馆墙壁上就有一幅,内容为三国或水浒中的故事。
  在该室最显著的位置摆放着一座巨大佛塔,高约2米,与故宫内现存的佛塔基本相似。这座塔为青铜鎏金,通体各层镶嵌有绿宝石,这在乾隆年间各种佛塔中都是少见的。据史料记载,长春园含经堂一佛堂内有两座这样的金塔,与故宫慧曜楼佛堂内的金塔相仿。
  在该馆天花板上挂着一只巨大的景泰蓝吊灯,下方是一只巨大的兽足兽纽景泰蓝方盒。据分析这应是 九州清晏殿内放置冰块和水果用的器物。在该馆内橱柜间置放着巨大的景泰蓝五供,现存国内这样大的景泰蓝已很少,应是乾隆年间的艺术珍品。五供中间是香炉,两边对称摆放着烛台和花瓶。这五供都有环形图案,颜色有玉篮、黄绿、翠绿,玛瑙红和明黄色等等。
  该馆内有几只花梨木玻璃柜橱和角柜,里面摆放着从圆明园抢来的各种青铜、玉器等珍贵艺术珍品。摆放位置没有分类,杂乱无章。只是根据空间大小按器物体积来摆放。这些艺术品可分为青铜器,玉器,瓷器、漆器、金银制品、景泰蓝、珠宝等几大类。
  青铜器中有一只仿周制熏香炉和一只青铜鼎。这只青铜鼎铸造精密,样子坚稳,并配有朴素的装饰。鼎体浑圆且深,向上收口,两侧对称设耳,鼎体上部有扁平浮雕。一对龙的图案有些变化形成一道突出的棱,形成饕餮纹。
  玉器当中有玉壶、玉碗、玉鼎、玉洗、玉塑、玉插屏等,这些玉器选料精,做工细,堪称玉器中的精品。有些玉插屏上刻有金饰皇帝御制诗。有的玉洗、玉盒等还带有景点的名称,如汇芳书院、耕云堂等。有一只玉洗玉料本身就很难得,加上精湛的刻工,应是玉器中的上上品。这只玉洗为琥珀色,带有花纹,呈椭圆形。四个半裸男孩正想爬上笔洗的边沿,他们的头圆圆的,又光又亮,小小的眼睛透过眼皮露出顽皮的目光。胖乎乎的身体呈现着勃勃生机。这只玉洗与故宫博物院藏品中一只儿戏笔架似乎是一套文房用品中的两件。应是摆放在圆明园中某个皇帝较大的书房中的物品,如勤政亲贤或含经堂等。另有一只白玉笔架雕刻的人物和树干流水等形象生动,所表现的内容意境深远。
  瓷器类是该馆藏品中最多的一类,有碗、罐、壶、瓶、盘、瓷塑等。有一只茶釉龙耳罐,造型优美,釉色纯正,可称是同类瓷器的珍品。有只青花大碗,线条柔和碗体厚实,声音洪亮。环形底部未加装饰,图案有明有暗,青花有许多小的氢化点,略有外浸,与釉色混为一体。内壁为枝干图案,外壁为叶饰,枝桠上花果相同,每个枝桠各不相同各成一束。叶饰更为精妙,以不断的流水纹包起整个外壁。外壁主体绘有六朵荷花,还有花包和荷叶作为陪衬。这只青花碗如果是成化年间的作品,其艺术价值就更高了,只是没见到实物无法分析确定。
  瓷器中还有两只康熙年间的五彩大盘,摆放在该馆的桌子上。两只五彩盘尺寸较大,上面的图案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