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品饮咖啡的几个技巧

作者:王 欣




  视觉品饮
  
  品饮咖啡也和品饮葡萄酒一样,必须动用到我们的感觉器官,也就是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就视觉方面来说,对于用意大利机器刚制作好的咖啡,我们首先要检查浮在咖啡表面的那层泡沫,如果颜色均等倾向白黄色,表示咖啡没有被完全抽取,这可能是由于机器的压力还不够,水温太低或是抽取的时间太短,咖啡粉量不够或咖啡粉研磨太粗所致。如果咖啡表面泡沫一边是深褐色,一边却是白色,表示咖啡被过度抽取,可能是咖啡机的压力过大,水温过高,抽取的时间太长,咖啡粉量太多,压粉太紧或是咖啡粉研磨得过细所致。意大利浓缩咖啡表面泡沫如果是均匀的黄褐色,表示咖啡抽取适当,若是泡沫表面还有深色条纹则更为理想。
  咖啡泡沫的颜色若是深褐色带点淡红色,泡沫细小紧密,表示所用的咖啡豆成分多为阿拉比卡种;如果泡沫的颜色是深棕色带灰条纹,而且泡沫的结构松散不紧密,则表示所用的咖啡豆成分多为罗巴斯塔种。
  
  嗅觉品饮
  
  视觉上观察过后,接着就靠嗅觉感官来嗅闻香气。用意大利机器制作出的咖啡,因为浮在表面的泡沫会阻挡香气上升,最好在闻香前先搅动一下,使香气能释放出来。嗅闻时不但要判断香气的浓度,也要注意香气的品质。一般而言,嗅觉判断是最主观也最难的,因为咖啡香气的结合成分大约有七百种,七百种成分又可互相交错结合而常出现各种复杂的、每人感受不同的气味。大致说来,阿拉比卡豆子便被形容为巧克力味、花香味、果香味,或是烤吐司味;而罗巴斯塔豆子的味道,则常被形容为木头味、土味、霉味。
  咖啡有18种气味:动物味、烟灰味、焦味、化学药品味、巧克力、焦糖味、烤红薯味、泥土味、鲜花味、水果味、青草蔬菜味、杏仁味、酸腐味、橡胶味、辣味、烟草味、葡萄酒味、木头味。
  
  香味
  
  香味是咖啡品质的生命,也最能表现咖啡生产过程和烘焙技术。生产地的气候、标高、品种、精制处理、收成、储藏、消费国的烘焙技术是否适当等,都是左右咖啡豆香味的条件。
  咖啡的香味经色谱法气体分析结果,证明是由酸、醇、乙醛、酮、酯、硫黄化合物、苯酚、氮化合物等数百种挥发成分复合而成。大致上说起来,脂肪、蛋白质、糖类是香气的重要来源,而脂质成分则会和咖啡的酸苦调和,形成滑润的味道。因此香味的消失正意味着品质变差,香气和品质的关系极为密切。
  
  味觉品饮
  
  从味觉方面来品味咖啡,可以品尝出咖啡味道上的特点——酸、苦、甜。确切地说,是我们的口感在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是浓烈感,咖啡喝下后,有的很浓烈,整个口腔有充实感,而且长时间不会消失,这是一种上乘的咖啡。而有的咖啡喝起来像一杯清开水,淡淡的一下,无任何感觉,没有咖啡浓郁的芬芳味道。咖啡的另一个口感是涩味,这是个特别让人口腔感到干燥的回味,一般人们不喜欢。咸味几乎不会在咖啡中被发现,除非咖啡豆曾泡过海水。人类的舌头是味觉的感知器官,舌尖主要感受甜味,舌头两侧专责感受酸味,而舌根则是感受苦味的部位。这也就是为什么喝咖啡时,一口喝下,咖啡液由舌尖流过舌根再咽下咽喉,我们会感知到甜味消失得很快,而苦味则在口中停留较久。
  
  酸味
  
  酸味是咖啡的一个基本味道,由有机果酸引起,含柠檬酸、苹果酸等。主要是豆子中含有一般误称为咖啡里尼的化合物成分。酸味一定会受生豆的品质和品种的影响,就品种的标准而言,高地栽种的咖啡会比低地栽种来得酸,刚采收的豆子比采收后放了一阵子的豆子来得酸。酸的种类不同,其增减变化情形也各异,一般烘焙较浅的豆子,酸味较丰富,烘焙程度较深者,酸味较缺乏。刚采收的豆子质良、含水率高,如能适当的热作用产生适度的酸味,将可使咖啡的味道更佳,让人觉得更有深度。有些豆子,比如新鲜的大多带有酸味,但陈年之后酸味会减少,最后会完全消失。
  
  苦味
  
  苦味是咖啡基本的味道,就是苦味的强弱和苦味的质地,生豆只含极微量的苦味成分,其后由烘焙造成的糖分、一部分的淀粉、纤维质的焦糖化及炭化,才产生咖啡最具象征性的苦味。而苦味成分其中之一“咖啡因”同时也是表现咖啡药理特征的重要物质,含有量得视其种类、精制程度、烘焙度强弱不同而异,烘焙温度高的话,其含有量会减少。所以烘焙越浅,咖啡因的药理作用越强,烘焙越深则越弱。
  
  甜昧
  
  甜味是烘焙豆子时加糖,焦糖成分让煮出来的咖啡有甘草味。高级咖啡特有的甜味是和苦味呈表里一体关系,所以清爽的上等口味定带有甜味。在烘焙过程中,蔗糖及葡萄糖等碳水化合物之一部分会产生焦糖化,剩下的部分会形成甜味,这种甜味适度的热作用产物,在烘焙及冲泡的过程中,如果热处理过度,较易丧失掉。
  
  触觉品饮
  
  品饮一杯好咖啡需要做到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 保证咖啡的新鲜度
  氧气和湿气是咖啡最大的敌人——它们分解咖啡豆的油脂而破坏了风味。为了确保您收到最新鲜的咖啡豆,我们在豆子烘焙后一小时内,便封装于有单向排气阀的铝箔袋内。它主要的功用是排出咖啡豆散发出的二氧化碳,避免氧气及湿气渗入袋内。袋子一旦启封,请用密封或真空罐保存,置于阴凉干燥处,避免日照。愈早将豆子用完愈好。最好是在启封后30天内。刚烘焙好的咖啡豆并不适合立即饮用,应存放一周,让豆子的气体完全释放出来。
  另外,尽量在每次冲煮咖啡之前才研磨咖啡豆,咖啡豆比咖啡粉更能维持较长时间的新鲜度,因其暴露在空气中的表面积较小,可延缓氧化的速度。尽量轻轻旋转才不致因摩擦生热,而使豆子的香气四处飘散了。
  
  2 选择合适的磨豆粗细度
  检验咖啡粉粗细度是否合适的比较简单而实际的做法是:拿起你的咖啡机的咖啡滤盖,舀进一小匙你磨好的咖啡粉,用你的指尖轻轻摩压咖啡粉,如果咖啡粉完全无法通过滤盖,你的豆子可能磨得太粗了;相反,如果咖啡粉一下子就通过滤盖往下跑,豆子则磨得太细了。这个方法可以找到适合你的咖啡机的磨豆粗细度。
  咖啡豆烘焙程度、个人喜好口味、冲煮器具的不同,决定了研磨所需的程度也不同。正确的研磨程度,才能确保冲煮出的咖啡风味独特、萃取均衡。咖啡豆磨得愈细,被萃取的面积就愈大,颜色和香味容易被萃取出来;但磨得过细的咖啡,不光是所含的美味香醇物质被萃取出来,连同涩味、杂味也会被释放出来。相对的,豆子磨得太粗,咖啡味道会变得淡薄而无味。
  选用怎样的冲煮方式,用怎样的咖啡冲煮器具是决定咖啡粗细的重要因素。原则上,在冲煮过程中水与咖啡接触的时间愈久,您所使用的研磨度就必须愈粗。例如,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