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误击韩国客机后的苏联最高当局

作者:[俄]鲁·格·皮霍亚




  ◎ 《苏联政权史》 ◎[俄]鲁·格·皮霍亚 著 ◎ 徐锦栋 等译
  
  1983年9月1日在苏联萨哈林上空一架载有269名乘客的韩国客机被苏联空军当作美国侦察机击落。俄罗斯历史学家根据苏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记录等近年公开的档案,披露了这一事件发生后,苏联领导人是如此的应对失据与措手不及。
  
  1983年9月1日,苏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例行会议。会议计划讨论一些陈规旧套的老问题——关于在1983年11月份召开例行中央全会的问题……惟一能使此次会议具有历史意义的问题,可能就是安德罗波夫的身体问题。疾病使此次政治局会议成了安德罗波夫出席的最后一次会议。可是,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对于政治局来说,最重要的新消息是夜里被击落的美国侦察机实际上是韩国的一架客机。1983年9月1日早晨,当美国副国务卿R.伯特询问有关韩国一架载有269名乘客从纽约飞往汉城,中间在阿拉斯加降落过的客机在萨哈林地区失踪的情况时,这一消息才传到了莫斯科。与此同时,苏联武装力量总参谋部确信,9月1日凌晨在萨哈林上空被击落的是美国一架R-135型侦察机,而客机失事的消息完全出乎意料。
  在总参谋部举行的会议上宣布,防空军已确认击落了美国一架R-135型侦察机。该型号的多架侦察机对苏联从西部地区向勘察加发射导弹的实验行动进行了侦察。这架飞机在当地时间(勘察加时间)凌晨2时45分侵入苏联领空。4时51分,从阿拉斯加方向飞来的另一架飞机接近了它。苏联防空部队确认,这是R-135的同类飞机。
  这就是那架不幸的“波音-747”。难以设想的是,装备有良好的雷达导航设备,时刻保持着不间断无线电联络的客机,竟然能够偏离规定航线500—600公里。而令人不解的是,美国和日本的无线电控制部门怎么会发现不了这架飞机航线的这种改变(致命的改变!)呢?为什么美国和日本的无线电控制部门不通过苏联无线电控制部门与日本和美国的同行之间所使用的通信频道,通知苏联方面呢?“冷战”的烙印在整个这起悲惨事件上得到了反映。
  被苏联防空部队确定为侦察机的这架飞机,跟平时的飞行不一样,没有沿海岸飞行,而是向勘察加飞来,接近了苏联战略核力量所在地区。防空指挥部下令歼击-截击机起飞,企图迫降入侵的飞机。这一企图没有成功——入侵飞机向东飞去,并在6时05分离开了苏联领空。苏联的电子监控部门发现,这架飞机一直与地面保持着无线电联络,它在6时10分通知地面说:“我们顺利地通过了勘察加南部。”
  6时13分,这架飞机再次进入苏联领空,这一次是飞到了萨哈林岛上空。苏联防空指挥部确信自己是在同一架侦察机打交道。一架苏-15型歼击—截击机腾空而起。该机接到的命令是:“发信号警告”,“将其迫降到我方机场”。6时20分,飞行员接到命令:“开炮警告。”入侵飞机还是不服从命令,并开始迅速拔高飞行。于是,6时24分,防空指挥部下达了“摧毁目标”的命令。截击机发射了2枚导弹,击中目标。后来,驾驶这架苏-15型歼击-截击机向入侵飞机发射2枚导弹的飞行员奥西波夫说:“我怎么也不能想像,我会去击落一架客机。说是什么飞机都可以,这的确不是客机!”苏联防空指挥部9月1日确信,在“冷战”条件下,这是司空见惯的一件常事。
  在苏联与美国之间的关系急剧恶化的情况下,9月1日,美国国务卿舒尔茨在华盛顿举行记者招待会,指责苏联说:“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苏联打算发射曳光弹向这架飞机提出警告。”舒尔茨的这个声明是让苏联承担故意击落客机的责任。然而,舒尔茨故意地歪曲了美国截听到的苏联飞机的无线电情报。按照这份情报的说法,苏联飞行员报告说,他飞机上的信号灯已经打开,也开炮打了一个点射。
  出席在苏联总参谋部举行的会议的苏联外交部副部长格·马·科尔尼延科,在向安德罗波夫汇报所发生的事情时,坚持认为,在强调韩国飞机侵入苏联领空,并拒不服从苏联防空飞机的要求的同时,还要在声明中通报说,韩国飞机已经被击落。安德罗波夫犹豫不决。一方面,他相信这架飞机发生的事情是“里根的阴谋”,而从另一方面讲,应当通报所发生的事件。他对科尔尼延科说:“德米特里(即乌斯季诺夫——作者注)坚决反对承认我们跟飞机被毁事件有关。”安德罗波夫马上打电话给乌斯季诺夫,乌斯季诺夫劝安德罗波夫不要着急,说:“一切都将恢复正常,任何人永远也找不到任何证据。”
  根据讨论的结果,政治局在9月1日做出决定,发布了一条非常没有条理的塔斯社正式声明。
  声明在9月2日发布。声明说:“今年8月31日深夜,一架不明国籍飞机在勘察加上空进入苏联领空,后来,该机再次侵入萨哈林上空的苏联领空。与此同时,该机关闭了空中导航指示灯,拒绝回答询问,也不与无线电技术部门通联。起飞拦截入侵飞机的防空歼击机试图协助该机降落到附近的机场。但入侵飞机对苏联歼击机所发射的信号和警告不予理睬,继续向日本海方向飞行。”
  1983年9月2日,政治局举行会议。由于安德罗波夫不能出席,此次会议由康·乌·契尔年科主持。契尔年科提醒说:“有关韩国客机的事件政治局委员们在昨天已经讨论过了。大家也都知道,有关这一事件的通报也已经公布了。较详细的材料也发给了大家,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希望在政治局会议上对这一复杂问题拿出意见。”
  契尔年科说,召开此次会议的直接原因是“美国和整个帝国主义世界的新闻媒体就这一事件掀起了一场反苏运动。我们应当全面地交换一下意见。”
  而在讨论过程中还出现另一个问题:侦察机怎么会变成客机了呢?为什么被击落的是一架客机呢?
  击落侵入领空的侦察机的权力无须讨论。这在“冷战”时期已有多年的实践。可这一次不是侦察机,而是客机。怎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呢?
  在查阅1983年9月2日的政治局会议记录时,给人越来越明显的感觉是,这件事使最高政治领导人措手不及,根本谈不上对这一事件预先拟定计划。不过,毫无疑问的是,韩国客机的悲剧,是保持多年的临战局面所注定的。
  苏联的“主角们”是这样即兴发言的:
  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元帅说:我可以向政治局保证,我军飞行员的行动完全符合军人职责的要求,所提交的报告中所叙述的一切都是真相。我们的行动绝对正确,因为美国生产的这架韩国飞机深入我国领空500公里。从外形轮廓上,很难将这架飞机与侦察机区分开。苏联军事飞行员已经对客机进行过射击警告。而在这种情况下,我军飞行员们的行动完全正确,因为他们根据国际规则,多次向这架飞机发出信号,让其降落在我国的机场上。
  戈尔巴乔夫说:这架飞机在我国领空飞行的时间很长。如果说它迷航了,美国人就应当通知我们,可是他们没有这么做。
  乌斯季诺夫说:不论是在勘察加上空,还是在萨哈林上空,我军飞行员对这架飞机做出多次警告。这架飞机闭灯飞行。飞机的窗户没有灯光。我军飞行员按照国际规则,发射曳光弹进行了警告。后来,飞行员向地面报告说,这架飞机是军用机,应当击落。我的意见是,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当在我国报刊上发表必要的报道。不过,我们不能惊慌失措。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最近一段时间里,在我国太平洋边界地区发生了12起这种侵犯领空的事件。大家都知道,1978年,在摩尔曼斯克地区我们曾经采取行动,迫使一架韩国飞机降落在我国机场上。
  我建议委托国防部、外交部和国家安全委员会成立一个工作组,就目前所形成的局面,负责制定必要的措施,并提出建议。该工作组可吸收尼·瓦·奥加尔科夫同志(总参谋长——作者注)和克留奇科夫同志(时任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副主席、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总局,即情报局局长——作者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