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京都第一案

作者:朱振才




  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傅作义将军的部队到指定的位置接受改编,北平国民党政府向中共以叶剑英同志为主任的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移交,北平警察局亦被中共军事接管。根据长期侦查,党中央、市军管会认为,张荫梧组织的“华北敌后游击策动委员会”实际上是企图阴谋暴动的组织,应迅速予以歼灭。2月15日,北平市公安局侦讯处(政治侦查处前身)处长冯基平同志亲自组织、指挥,迅速巧妙地将张荫梧及其同伙逮捕归案,此案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城后侦破的第一个大案。
  
  张荫梧其人
  
  张荫梧,字桐轩,河北博野人。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后投靠晋军阎锡山。曾任晋军山西教导团团长、师长。1928年奉军张作霖沿平汉线北撤,阎锡山出娘子关截击,打头阵的便是担任晋军师长的张荫梧。张作霖部溃不成军,张荫梧乘胜追击,直至北平。阎锡山任命张荫梧为北平市长、北平警备司令。冯玉祥、阎锡山联合反蒋时,张荫梧曾任第一陆军总指挥。冯、阎在中原大战失败后,阎退回山西。张荫梧与阎锡山脱离了关系,之后回到河北省,在博野、蠡县、安国、安平等县搞乡村自治。
  1929年张荫梧在博野窃取了“四存小学”校长的职务。“四存小学”是在1920年徐世昌担任大总统时建立的。当时为弘扬颜习斋的学术思想,在北平成立了一个“四存学会”,后改为“习斋学会”。第二年,又在北平府右街建立了一所“四存中学”,并在颜习斋的故里——河北省博野县杨村建立一所“四存小学”。张荫梧到博野后,便在“四存小学”的基础上,扩充了一所亦军亦农亦学的“四存中学”。所谓“四存”乃是以颜习斋四部书,即存性、存人、存学、存治而得名的。张荫梧非常崇拜封建思想家颜习斋、李恕谷的学说,并依此作为笼络人心的凭藉。以后他控制了北平的整个“习斋学会”,并在各地普设分会,广招会员,还成立了若干个组织,为自己的反革命“总战略”服务。
  抗日战争后,张荫梧退到了河南和山西的交界处林县、陵川一带,以“四存中学”的教员和学生为核心建立了“河北民军”。蒋介石任命张荫梧为保定行营民训处处长及河北民军总指挥。抗战初期,张荫梧打着抗日的旗号,与八路军有一定的联系,他请来共产党员温健公任河北民军秘书长兼政治部主任。但张荫梧是一个野心家、投机分子,1938年夏,张荫梧在武汉受到陈诚(张与陈诚是保定军校的同学)召见时,陈诚即任命他为河北省三青团总干事及民政厅长。从此,张荫梧开始公开反共反八路军,千方百计地进行反共活动。
  1938年12月,他发动驻在博野的民军兵变,但他不知道博野民军是在共产党帮助下建立起来的,且民军的一些领导人中就有共产党员,因而兵变未成反被八路军收编。张荫梧又密令在冀中的一支土匪武装投降日本,美其名曰:“曲线救国。”1939年6月,张荫梧在河北深县残酷地杀害了我八路军后方干部战士400余人,并恶狠狠地对他的部下说:“捕了共产党,杀无赦。”
  1939年6月,八路军发动了对张荫梧部的进攻,在深县南部张骞寺村把张荫梧的部队团团围住,予以歼灭。张荫梧只带几个卫兵逃脱,跑到重庆向蒋介石告状。国民党企图利用张荫梧事件诬蔑八路军破坏抗战,还派人调查。深县八路军利用在战斗中缴获的张荫梧日记,揭露张荫梧策划部队投降日军,残害八路军后方留守人员的罪恶行径。白纸黑字,事实俱在,调查人员哑口无言。1940年秋,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因河北民军与八路军产生矛盾,将张荫梧撤职。但蒋介石有意培植张荫梧成为一支反共力量,让人捎信给张荫梧,安慰他说,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对他的处分,事前蒋不知道,要他忍耐,以后还要重用他的。1941年蒋介石任命张荫梧为国民党中央军校第九分校主任,由于国民党的军政部和军训部的干涉,筹备很久,没有建成。这时,蒋介石一直把张荫梧留在重庆,每月给他优厚的待遇,供他享用。
  1943年春,张荫梧以河北支团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在重庆召开的三青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并当选为中央干事会干事。1945年5月,张荫梧以三青团的资格参加了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张荫梧的阴谋
  
  张荫梧有极强的“领袖欲”。蒋介石深知张荫梧的为人,为了反共的需要虽然极力扶植他,但蒋并没有交给张荫梧多大的兵权。解放战争时期,他在保定被任命为平汉路北段护路司令,实际上是个“空头支票”,无一兵一卒。张荫梧在保定又办了一个“四存中学”。1948年秋,保定被我人民解放军包围,“四存中学”搬到了北平,与北平的“四存中学”合并。张荫梧在北平被蒋介石任命为傅作义将军的上将参议,这也是个挂名的差事,没有实际的兵权。但是,张荫梧誓与人民为敌,不甘寂寞,千方百计地扩充自己的实力,他向傅将军申请了一些经费,成立了一个所谓的“华北民众自救会”。其“执行委员会”由二十多人组成,是封建遗老、落魄军阀、政客、青红帮上层人物的集合体。“自救会”下设若干个组织,其中一个组织叫“华北敌后游击策动委员会”,张荫梧兼任主任委员。“策动委员会”四个区队,每个区队下设三个总队,总队下设大队,大队下设小队,自称已联络了九万人,实际上其联络的对象是国民党地方团队,这些以地主武装为主的乌合之众,在平津被我人民解放军包围的过程中,逐渐化为散兵游勇。
  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因张荫梧部有不少共产党员,对张的情况比较好掌握。张荫梧来北平后,中共平西情报站、冀东情报站、平北情报站的同志,侦知到不少关于张的情报。但是还需要物色一名得力的内线,把张在北平成立的各个组织及其阴谋活动搞清楚。北平市公安局侦讯处处长冯基平与有关同志经过多次研究,积极着手物色人员打入张荫梧内部。
  北平市公安局侦讯处的关系王某,于1948年11月由锦州转北平做地下工作。王在国民党的报纸上发现张荫梧成立了“华北民众自救会”,遂以过去国民党新八军团长的身份报到,并谎称有一团的武装在山海关一带,经采用不同的手段进行拉拢,取得了张部第九纵队司令金明甫的信任。经金的推荐,张任命王某为第九纵队少将参谋长,并参加多次秘密会议。鉴于王某曾当过国民党的营长、警察局科长等职,他的言行适合敌人的口味;王在张荫梧内部又已取得了合法地位,作为内线是具备条件的。因此,侦讯处派熟悉业务的负责干部安林与王联系,并指导王的工作。
  根据王报告的情况,张萌梧的阴谋活动是随着时局的变化而变化的。
  在我人民解放军围困北平之时,张荫梧曾说,傅作义没有很大的毅力和魄力,应付不了时局,他觉得,接替傅作义惟有他张荫梧才行,妄图取代傅在北平及华北的地位,与共产党顽抗到底。张还和美特分子张某秘密勾结,并炮制了1000多张《致杜鲁门呼吁书》,要求美国以“实际行动”援助他们。
  张荫梧还向傅作义要了1000多套军服,申请了部分经费,把北平“四存中学”的学生组织起来,搞了一个“冬令营”,实际上是一次军事演习。共网罗了700多人,组成一个总队,张荫梧任总主任。张曾扬言:“必要时,让青年学生参加守城战斗!”他公开对学生讲:“不愿受共产党宰割的就参加我的工作。”他秘密策划把队伍拉出去,上山打游击,妄图长期与人民解放军进行周旋。他把“策动委员会”改编成适应战斗需要的总指挥部,自任总指挥,葛润琴为副总指挥(葛原是保定“四存中学”副校长),李云清为参谋长,崔建勋为秘书长,刘贵权任随从参谋。各纵队任命了司令、副司令、参谋长(实际上是空架子)。
  1949年1月22日,张荫梧听到傅作义将军已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解放北平的条件,便慌了手脚,急急忙忙以书面通知各个“委员”称:“因时局将变,策动委员会立即停止活动。”当天晚上,佟寿山将“策动委员会”的一切文件全部焚烧。1月25日佟又以“民众自救会”的名义在报上声明:停止活动,立即解散。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