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在选择中成功

作者:张 路 吴 比




  ◎ 《盛大传奇》◎ 刘世英 主编 张路 吴比 著
  
  
  陈天桥,曾经是中国最年轻的首富,也是一位颇受争议的企业家。他曾因成功地开辟网络游戏产业而迅速成为亿万富翁,也曾在企业转型的过程中陷入困境。他慷慨解囊,为慈善事业一掷千金,却也因为网络游戏背负骂名。但不管怎样,他的经历、他的思想对所有追求财富梦想和怀抱创业志向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1973年,在浙江新昌县澄潭镇一个叫东坑坪的山清水秀的小山村,陈天桥呱呱坠地。出生的时候,爷爷奶奶觉得这个大胖小子日后肯定会有出息,加之儿子儿媳在孩子降生后不久离开东坑坪回到新昌县工作,于是爷爷奶奶给孙子取名陈天桥,希望儿子儿媳经常回来,也意为陈家登天的桥梁。
  虽说出身农村,但陈天桥的父母都是典型的知识分子——父亲是上海导航仪器厂的工程师,母亲是新昌城关中学的英语教师,幼年的陈天桥受到了良好的家庭启蒙,这对他可谓是终身受益。
  
  选择复旦:如鱼得水,施展才华
  
  1990年,天资聪颖又争强好胜的17岁少年陈天桥顺利地考进了他梦想中的中国著名高等学府——久负盛誉的复旦大学经济系,一家人自然十分高兴。
  在复旦大学,陈天桥如鱼得水般地尽情施展着他的才华与抱负。作为社会工作积极分子,陈天桥一直活跃在学生组织之中。由于他出色的组织能力,很快陈天桥便被任命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团委组织部长。
  据当时在复旦大学新闻系读书的校友瞿海滨回忆,“在某个暑期之前,他(陈天桥)发动了一次勤工俭学职位征集活动,组织大家到各个企业单位征集工作名额,然后在学校进行集中应聘,这在当时的高校完全是个创举。他策划的活动时间点总是选得恰到好处,而且安排得非常细致到位”。谈起这次活动,现在也成为盛大一员的瞿海滨依然对这位“老领导”当年的组织能力赞叹不已。
  “作为学生干部,不仅学习要好,而且要懂得组织策划,与别人协作,平时处处都要以身作则。这些习惯他现在还保留着:每天拼命地工作,管理企业有条不紊,个人生活健康正派,给同事树立榜样,这些习惯对盛大日常的管理和发展起了非常大的作用!”瞿海滨如此评价道。也正因如此,才有了1999年陈天桥提出创业计划时,瞿海滨毅然关掉了自己的企业加盟盛大的勇气。“当时就感觉,只要他想干的,总能成功!”
  大学时期的陈天桥,除了出色的组织能力,还有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颇值得一提。陈天桥曾经和几位同学突发奇想:骑自行车去了一趟杭州。
  1993年,作为上海市唯一的“市优秀学生干部标兵”,陈天桥获得了提前毕业就业的机会。陈天桥成了复旦大学当年18名提前毕业的优秀分子中的一员。而据说提前毕业在复旦历史上还是头一回。
  “那时候,感觉自己像这个世界的宠儿,被一种幸福包围着,似乎一切理想抱负唾手可得。”陈天桥回忆起他的大学时代,仍觉得颇有几分得意。这也是为什么学经济的他没有按照一个名牌高校高才生的正常道路前行,而是甘愿在旁人的不解中放弃了出国深造和高薪等许多选择,留在了上海浦东新区的原因。
  那时,浦东新区的规划刚刚开始起步,许多上海市民宁愿放弃今天在陆家嘴黄金地段分得的套房而选择位于浦西的单间。而年仅20岁的陈天桥也以自己独到的眼光做出了人生中一个富有远见的选择。
  
  选择国有单位:锤炼独立、务实的管理风格
  
  陈天桥风光无限地选择进入了上海一家著名企业——上海陆家嘴集团。
  进入了上海陆家嘴集团,实际上年轻的陈天桥即使曾经幻想过纵横商海,但还是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首富”,或者成为一个如今取得辉煌成功的商人,而仅仅想成为一个政府官员。
  但事情并非他想象中的那样顺利。
  当毕业时的喧闹还犹在眼前,陈天桥却出乎意料地迎来了长达10个月被“雪藏”的寂寞——满怀抱负的陈天桥被分配到陆家嘴集团公司从事“放映员”的工作,具体说来,就是每天在一个小房间里放映有关集团情况介绍的录像片,而这一放就是10个月。
  新鲜感很快就过去了,在重复着这种简单而机械的放映工作的10个月里,陈天桥根本无法去跟别人谈及自己的远大理想,也没有办法在这种毫无技术含量的放映工作中施展他的才智和抱负……年纪轻轻的陈天桥第一次体验了人生,一种巨大的落差感油然而生。
  
  “我从复旦毕业,是跳级生,又是全市优秀学生干部,过来就让我干这个……”这时候,怀揣梦想、恃才傲物的年少气盛者或许会很快走人,去找个不会如此“委屈”自己的地方。
  自制和忍耐是一种美德,那只是对于一个普通人的修养而言的;对于一个想追求成功的人而言,那是必须具备的品格。但人最大的障碍是自己,能耐得住寂寞的又有几人?而陈天桥与一般人所不同的地方便在于,他能很快意识到这也是磨练意志的绝佳机会。在这段对于常人而言枯燥漫长的磨合期,陈天桥沉下心来大量阅读管理书籍,也因此形成了其日后独特的管理风格的基础。
  “我认识到,无论有怎样的抱负,首先是要社会接受你,而不是你去要求社会来适应你,这是当时一个很大的收获。”陈天桥说,“在我当时这样一个年纪,这样一个背景,我能耐得住10个月的寂寞,躲在一个小房间里放录像,我自己感觉这对后面的年轻人还是有所启示的。很多年轻人觉得自己怎样怎样,要干这个,要干那个,但无论干什么,首先要适应环境,而不是等着环境来适应你。”
  在结束了10个月的放映员生涯之后,恰逢集团下属的一家企业有干部挂职锻炼的机会。这个难得的机会被勤勉工作的陈天桥所得到,自然是情理中的事情。
  集团当时选定陈天桥担任那家有着200多人企业的副总经理。之后陈天桥回忆起来,不无感慨地说:“如果那样的日子再延长10个月,我可能就坚持不下去了,而今天的人生道路可能也就变成另外一副样子了。”
  在挂职锻炼期间,来自复旦大学经济系的教育背景使陈天桥拥有出色的战略眼光,而寂寞的锤炼更使其克服了一般年轻人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不足。在这家企业,陈天桥试着运用自己专业所学与平日里对管理之道的思考,陆续推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措施,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战术和管理风格。而不久之后,表现出色的陈天桥被直接晋升为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的秘书。
  几年后,陈天桥总结了在陆家嘴集团4年里的收获,他认为自己主要学会了三件事:“一件是好事,一件是坏事,还有一件是‘不好不坏’的事。”
  好事是陈天桥“学会了传统行业企业家独立、务实的管理风格”。
  “不好不坏”的事是陈天桥比一般人更早地接触到了互联网。早在十几年以前,当大多数中国人还懵懵懂懂地不知互联网和电子邮件为何物时,陆家嘴集团总裁办公室里就已先进到能24小时上网了。老总不在的时候,陈天桥就喜欢在互联网上“混”,在网上潇潇洒洒地“冲浪”。这一段与互联网亲密接触的非凡经历令陈天桥终生难忘,因为它带给陈天桥的不仅仅是新的资讯和娱乐,还有无限的商机、创意与对未来事业发展的把握。
  所谓的“坏事”就是陈天桥“很不幸”地迷上了电脑游戏。俗话说得好,“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天天在电脑旁,学会玩游戏是早晚的事情。
  那时陈天桥对游戏的痴迷程度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仅靠在办公室偷玩一下实在不过瘾,他就干脆花了几个月的薪水买了一台电脑回家玩,那时的陈天桥甚至幻想着每天对着电脑的生活是多么的惬意。每到周末,他必玩个天昏地暗。陈天桥曾创造过一连七天七夜没合眼的纪录,仅靠面包和矿泉水维持生命。这也一直被媒体广传为谈资(但当陈天桥真正成为网游界数一数二的人物时,他却早已戒掉了游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