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生活中的马英九

作者:范永红




  少了一个人多了一条狗
  
  作为台湾政坛最耀眼的政治明星、有着“台湾第一情人”之称的马英九,他的背后却有3个重要女人在默默地支持他。这就是他的妻子和二个女儿。
  剪了一头利落短发的马夫人,马西屏认为她和她先生一样,很有法律人的执着:“周美青真的很有想法,她坚持不受丈夫的影响,自主选择自己的生活形态。”她从不和官太太的圈子来往应酬,也从来不享受任何政府提供的便利(政府有惯例为官员夫人提供一辆备用车),每天自己开车接送孩子,抢车位;她也不接受任何媒体采访,所有官方活动,都见不到市长夫人的身影。
  她和女儿一样,从不明白家中这位偶像级人物帅在哪里。谈到马迷对马英九的崇拜,她说:“崇拜一个人,是因为你可以不需要和他生活在一起。”她直率地说:“我常常觉得他很倒霉,好像每个女人都很崇拜他,偏偏娶了一个老婆不太崇拜他,两个小孩也不崇拜他,连家里的小狗,好像也不太把他放在眼里。”而她对马英九的看法是:“他的确是很认真、很用心在做事,但是不可否认,他的good look和good luck,帮他加分不少。”
  对于妻子,马英九因为很少时间陪伴而感到内疚,不过他和周美青的互信和互相尊重大家都看得见,即使选举前马妈妈、马大姐、马二姐、马小妹和女儿们都站出来帮忙,他也从不勉强太太曝光。他表示:“我不喜欢因为自己工作的关系,让家庭生活受到干扰。我太太是一个有专业学养的职业妇女……除非她愿意,我从不要求她参加我公务上的应酬,我觉得这是夫妻间彼此尊重的当然结论。我尊重我的另一半,相信我的坚持也应该是21世纪新好丈夫的标准。”
  他们家的全家福相片里,女儿们和妈妈一样的帅酷劲儿,唯一会十分温柔善良站在一旁微笑的人,也只有马英九一个。两个女儿都毕业自台北著名的北一女,也先后从陈水扁和马英九这两任市长手中接过“市长奖”,聪明的女儿们说:“在我们眼里,爸爸是一个观念自由开放、关心家人、工作忙碌、正直诚恳、负责认真,但又有一点糊涂的可爱父亲。”最后一句才是重点写照。
  她们都认为马英九脑筋不怎么样,因为每次和他玩脑筋急转弯的猜谜游戏,他都很少答对。而且全家在餐桌上聊天时,马英九的话题都很无趣,例如在“法务部长”任内,他就会拿起桌上的糖包告诉她们,这样分量的毒品有多少克、值多少钱;在‘陆委会“时,话题又变成台北与上海、北京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等等。同样的话题,他会一讲再讲,弄得她们常一开始就警告他别再提。
  马英九和他的一对女儿感情很好。在担任“法务部长”期间,马雷厉风行查察贿选,虽然大快人心,也得罪权势之人。尽管民调施政满意度高达八成八,但仍被调离“法务部”,转任“行政院”政务委员,令他感慨万千。这时,大女儿马唯中安慰他:“爸,想开点,其实你已很幸运了,在古代可能会被杀头的。”大女儿马唯中中学毕业,选择赴父亲的母校哈佛大学深造,给了马英九很大的安慰。小女儿马元中赴美读书,他因忙于市政而无暇送行,内心不安、深深自责。他曾惭愧地说,在女儿身上下的工夫,远不如父亲当年在自己身上下的工夫。
  有一次马英九赴美访问,在哈佛演讲后,他便急着去与思念已久的女儿马唯中见面,幕僚称赞他演讲很棒,他心不在焉地笑着说:“演讲不重要,女儿最重要!”爱女心切,溢于言表。
  马英九的大女儿马唯中,除了有大大的眼睛、高挑的身材,长得非常漂亮外,还继承了父亲的语言才华。在她还很小的时候,就会完整背出《老残游记》,着实让大家惊喜了一番。此外,马唯中的英文十分优秀,每次参加英文即席演讲,都获得第一名。
  1998年,学习优秀的马唯中高中毕业后原本被推荐到台大生物系念大学,但因为媒体传言说她进入台大是因为父亲的缘故,因此生性正直的她毅然选择去了父亲的母校美国哈佛大学。由于马英九当时有公务在身,无暇送行,对此,马唯中最能理解父亲,她一点也未怪马英九。
  马英九当选台北市长之后,记者问周美青是否支持丈夫参选,岂知她说她并不支持,只是丈夫选择了这条人生之路,作为妻子,她只好尊重。她说,自从得知丈夫当选,她便知道这个先生出门等于丢掉,回家就如同捡到一样。她说:“自从马英九当选台北市长后,我们家就少了一个人,但多了一条狗。”当时台北市的流浪狗太多,成了一大社会问题,身为“市长”的马英九,不得不站出来号召市民领养流浪狗,他自己也以身作则,领养了一只,并且取名为“马小九”。这就是周美青说她家少了一个人多了一条狗的出处。
  “马小九”从24公斤被养成了马英九所形容的“高大英挺、气宇轩昂、严表狗才”,每天凌晨五点,它就会过来舔醒马英九,像个不需要电池的小闹钟。虽然都是家中稀有品种的男性,但马小九所享受的待遇却要比马英九高得多,马英九的早餐必须自理,马小九却由女主人周美青亲自喂食一日两餐,还常常开车载马小九出去散步。
  
  运动不懈的男人
  
  每天清晨五点,马英九都会穿着条超短小内裤,迈着双长腿,在台北的街道上健步如飞。看惯了办公室里一群挺着啤酒肚的男人,任何女人都会相信,眼前这幅画面实在很美好。
  马英九是位运动不懈的男人,而且将运动变成了一件令观众尖叫的美事。他跑步,会穿紧身短裤;他游泳,会暴露两点,而且他以运动来锻炼自己的意志。他的解释说,“许多人在养成跑步习惯时,会发现自己很难克服想要偷懒的惰性,我的理论是:勉强成习惯,习惯成自然。方法是为自己营造一个情境,让所有偷懒的因素通通消失,或是减少到最低,让运动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马英九的跑步哲学有“三不原则”:不半途退出,不半途休息,成绩不退步。但马英九也承认,这三不原则也正是慢跑的“三难”。马英九形容跑步是“无产阶级”最“便宜”的运动,既不分阶级也不花钱,可以在运动场上跑,也可以在马路上跑。马英九在“法务部长”任内,还有百姓趁着跟他跑步的机会申冤告状,陈情检举,拉近了他和百姓之间的距离。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经历中,马英九陪残疾人跑过步,参加过单位举办的慢跑活动,也边跑边为“马迷”签过字。马英九成为名副其实的“慢跑明星”。
  马英九跑步最快的记录是:3公里 / 11分46秒。他每天睡前要做200个仰卧起坐,俯卧撑最高记录是连续做120个。40多岁的马英九,在民间举办的摩天楼爬楼梯登高比赛中,其拼劲不输20多岁的年轻人,至今,已过天命之年的马英九,依然眼未茫、发未苍,许多熟人都说他跟当蒋经国的秘书时一个样,医生甚至说他的“内脏年龄”只有30岁出头。这都是锻炼的结果。
  很少有人知道,马英九跑步首先是为了健康。1974年,小马哥打排球扭伤了右膝盖,直到后来在美国纽约大学求学时旧伤复发,才动手术切除了受伤的软骨,医生便要求他以跑步来帮助复原。马英九做任何事都讲求一以贯之,这一跑,就跑出了心得,为了增强理论知识,他甚至还购买国外的专业跑步月刊来研究学习,最终将长跑运动坚持了下来。此外,他也发现长跑可以帮助他提高生活质量,“在我的家族中,祖父得年六十,最后因为中风而过世,我父亲也有高血压的毛病,所以我必须长期运动,维护我心脏、血管等方面的健康。”
  马英九每年出境数次,在国外紧张到连观光的时间都没有,只好利用早上的晨跑来观赏当地的美景。“我可以很自豪地说,全球许多城市,我几乎都知道哪里可以找到最适合跑步的地点。”在美国密西根湖附近,他在零下三十度的天气出去晨跑,跑了15分钟呼吸困难才打道回府;在新加坡,当地政府派出警官保护他,才跑不到一分钟就跟不上了,后来只好找来长跑选手跟着他;在德国波恩,他每次都跟莱因河畔的驳船赛跑;在瑞士的苏黎世,沿途如画的湖光山色,让他难以忘怀。小马哥亲近了全世界许多城市最清新宜人的风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