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填海埋谷背后的日本“文化病”

作者:阿列克斯·科尔




  周保雄 译
  
  所谓的“填埋、建造”就是填海埋谷,不断建设,这种观点认为,庞大而耗费金钱的人工物绝对出色。把自然的地表铲平再用混凝土覆盖,这是“丰饶”的体现,是“进步性”、“现代化”的行为。
  回顾历史,关于“进步”和“富裕”, 日本的姿态大概都是从1945~1965年当中确立起来的。这个时期,日本经济呈现空前的高增长率,诞生了如今的产业、银行和官僚机构的原型。确定于20世纪60年代的思考路线和21世纪现实之间的不协调,就成了现在“文化病”的根源。
  
  落叶
  
  在日本传统之中,完全具备了抑制“填埋、建造”精神的要素。日本喜爱秋草遍野、红枫满山。一听到日本的美,脑海里便会浮现起素朴、纤细、原色木材和无釉素陶等。然而,现代日本却在与之背道而驰的道路上突飞猛进。
  所谓的“热爱自然之心”是介绍日本时的口头禅。这绝非吹牛,只要吟咏芭蕉的俳句、观赏京都庭园就能明白。但在如今的日本,映入眼帘的是相当不同的景象。在进行神社森林调查时,名古屋大学研究生院国际开发研究科的重松伸司教授发觉此点大为惊讶。残留在大都市中央的这些树林,在神道教中被视为日本精神的精髓。可周边的居民却对重松教授大诉不满:“这片树林真是麻烦。它既遮挡日照,伸展的枝丫掉下树叶,堆积在马路上和家门口”。落叶是一大“麻烦”。
  即使在1996年NHK制作的纪录片中,同样也报道了东京住宅区里栽种树木的困难。某住宅区行道树是榉木,树干高耸挺拔,枝丫优美地舒展开来,但居民的日照被遮挡,秋天会有大量的落叶。居民就大发牢骚;枝丫遮挡住道路标识,驾车人流露出不满。许多居民希望砍伐这些树木,与东京都协商,结果是砍伐掉部分树林,剩余的高大榉树也被修剪掉高高张开的树枝,这样才解决了问题。这片榉木缩小了规模,就如同东京随处可见的行道树一般。
  给政府打投诉电话的原因不仅仅是落叶。据英文报纸《读卖日报》报道,京都市有许多投诉电话,诉说四周田地里的蛙鸣太吵。京都市环境管理科科长板仓丰说:“有人要求我们把青蛙统统消灭,一个不剩。”
  不仅是树木和动物,所有自然物都被打上了“污秽”这一烙印。据作家兼摄影家藤原新也所写的文章介绍,他在东京店头亲眼目睹,一位母亲说东西脏,就把幼小的孩子从手工制品处拉开。藤原指出,这位母亲的表现说明,“比起用自然材料手工制成的东西,日本女性是多么地喜欢不带人类气息、富有光泽、无斑点的塑料制品。”自然是肮脏的,比起山脉、河流那无次序的轮廓线,光滑的表面、笔直伸展的线条更美……如果考虑到这种传统,上述想法会植根于现代日本这一点就并非不可思议了。
  
  干净
  
  但是,这种想法已经在日本现实中扎下了根。我们经常使用“干净”一词,它具有“美丽”的含义,同时也有“整齐清洁”之义。用推土机刚刚平整过的山坡、用混凝土刚改建的河岸等也可用该词表述。如今,当你驾车行驶在日本农村,到处都可以看到不单是把海岸或海岬突起的岩石切削掉,将它改建成混凝土铺就的平缓曲线这样的浩大工程,就是在细小部分,也能看到这种伤害。比如说,就连公园的小径也铺上沥青,安装上金属护板。另外,即便是一点点台阶也必须安装上锃亮的镀铬扶手。
  不仅是日本人,也有外国人喜欢这种缺乏生气的平坦表面。看到日本的新风土、拼接整齐的马路接缝和路肩、几何学线条的拐角、由机械打磨而成的光滑表面,人们也会不由自主地认为它是“现代化的”。比如说,也有外国人比日本人更爱这种“干净”。这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过在这种机械性景色形成之前的森林、农田、岩石的奇幻,难以想象日本传统的自然美。一望无际的光滑表面、混凝土预制板和金属制品一个个制作精致,显得现代感十足,因而,他们就会断言日本是超现代性的。
  
  全面控制
  
  日本的文化危机如果是“传统社会”对“西洋技术”这种简单问题,就能比较简单地加以解决。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危机的种子也存在于传统文化之中。艺术爱好者称赞日本人的“热爱自然之心”,因为它产生出石沙庭园、盆景和插花等。但是,常被忽视的问题是,日本的这种传统倾向与大自然的自由奔放处于对立的两极。日本传统艺术历经好多世纪,在统治国家的武家社会的强烈影响下,寻求涉及到枝节末叶的全面控制。
  全面控制是日本的长处之一。它产生出茶道和能乐,名闻遐迩的难恐怕是与水相关的问题。在日本列岛,每个季节都会发生极端的自然现象。因而,对于生息延续,有必要不断地做好预先准备,水经常引起人们的关注。”
  说日本历史是“与自然作斗争”的历史,这并非只是国土交通省的宣传。“治山治水”是天下大事,其根源可以上溯到1000年以前的传统。装配流水线其质量管理也是全面控制的产物。对欧美人士来谎,全面控制是理所当然的粗暴感觉,在日本没有存在的余地。然而,全面控制是把双刃剑。它与现代技术的力量相结合,并直指自然环境时,就会带来残酷而致命的影响。
  1995年,镰仓市民遭受突然袭击。镰仓市公布计划说,要砍伐100多株作为城市象征且名闻遐迩的樱花树。据说是为了在那里修筑防护壁。因为市民投诉说山坡斜面落下石头,镰仓市认为山坡斜面“地震时很危险”,尽管那里是寺院的土地,依旧要修筑防止落石的护壁。在当今日本,即便是自然界中极小的事情,立即会引起“杀鸡用牛刀”的反应。即便只是台风刮倒了装满黄沙的铁桶,哪怕只是从山顶落下一块石头,那也是行政机构必须对待处理之事——那也要用大量的混凝土去整修。
  在半山腰或海岸,到处都必须总体控制,这种思想由某种强有力的意识形态所支撑,距离日本专擅的“热爱自然之心”很远。按照这种意识形态,自然被视为日本的仇敌。这就是说日本的自然极其严酷,日本比任何国家都要苦于自然灾害。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点,这里就从国土交通省河川局的出版物中摘录一部分。
  “地震、火山、洪水和干旱,屡屡给日本带来悲剧。仅据残留纪录记载,我国的历史自古就是与自然作斗争的历史……我国作为地震国家久负盛名,但对日本而言,真正的灾难恐怕是与水相关的问题。在日本列岛,第个季节都会发生极端的自然现象。因而,对于生息延续,有必要不断地做好预先准备,水经常引起人们的关注。”
  
  充满灾害的日本列岛
  
  日本深受自然灾害伤害,就自认为是可怜的国家,这种受害妄想症似的想法积淀在日本文化中,在大众传媒中,如此的标题是家常便皈,即使在学校也被教师如此教导。这也就成为这样的理由:在日本,原封不动地保留自然是危险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