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1期

鼓励群众上访的皇帝

作者:羊 立




  公元581年,杨坚建立隋朝,结束了因晋朝复辟分封制度而引起的大动乱,重新统一了中国。
  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后,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饱经战乱的社会得到了恢复。唐朝及以后的制度,包括科举制度和官制都是隋文帝奠定的。他的历史功绩,往往因为隋朝的短暂及隋炀帝的荒淫而被人忽视了。
  他厉行节约,便服多用布帛,不用丝绸,不用金玉。在中国的农业时代,皇帝带头节约,比什么“法制化”都好,因为下面的小经理们都不敢僭越——这可是杀头之罪啊!又由于他娶了一个严厉的老婆,所以后宫也省了很多费用。皇帝的节约,就意味着统治阶级(或者叫阶层)向平民的索取轻了,财富的公平分配,阶级矛盾缓和了,社会的经济也就发展了。
  隋文帝还奖励有才能的官员,严惩不法之徒——即使是皇子,也严肃处理。太子杨勇奢侈好色,被他废掉了;秦王杨俊,也因为生活奢侈,大肆兴建楼堂馆所,被关了禁闭。至于官员犯法,则杀头没商量,决不对因经济犯罪的人判处死刑缓期执行或者是有期徒刑甚至是保外就医。当领导的贪污少了,自然对民众是有益的。
  他还规定,人民如有冤枉,本县的官员不管的,可以向州郡官员上访;如果州郡官员不管的,还可以向朝迁上访。绝不允许地方官员拦阻上访人员。
  虽然隋文帝对当官的很严厉,但对普通群众却很平和。有一年,有个小官押送一批死囚上京,途中,那个小官说,你们犯法,还使民夫受罪。于是,他遣散了民夫,让死囚自行上京,大家相约在某一天会面。结果,死囚一个也没有少。隋文帝听了很高兴,赦免了罪犯,并下诏通报全国,向那个小官学习。诏书中说,只有不好的领导,没有难教的人民!
  公元594年,关中饥荒,人民到处逃荒乞讨。隋文帝亲自带领饥民到洛阳度荒(因为洛阳有储备粮仓),并下令不准驱赶乞讨的人。遇到扶老携幼的,还自己让路,并让警卫人员帮一把。
  史书中说:(隋文帝)躬节俭,平徭赋,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陵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宴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