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6期

我写《井冈密使与化骨美女》

作者:贺绍禹




  1986年,我被选为政协华容县委员会常委后,加入了本县文史编纂工作。原籍本县南山乡的中央地质部长(后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何长工的资料,充满了传奇色彩,深深地吸引了我。之后,我几次到南山乡何长工的家乡,访问了一些熟知何氏家世的老人,更加坚定了我要写写这位领导人的决心。1989年我以何长工为原型创作的剧本《井冈密使万里行》接近完成时,中央军委要拍何长工的电影,派了两名编剧到华容,找我作了交流。我当即表态,一切服从他们的需要,停止《万里行》的创作。
  去年(2006年),我孙女为我清理旧稿,找出了《万里行》的未完稿。她说她学历史时只知“朱毛井冈会师”,却不知是何长工起了关键作用,建议我继续写完它。我见当今剧本缺少“市场”,于是将之改写成了传奇小说《井冈密使与化骨美女》。
  当年写《井冈特使万里行》时,我为如何真实地全面地刻画何长工同志的形象犯了好久的愁。当时我认定从“共产党人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会偶尔为情所困”这一人性视点切入没错,可是军委的那两位专家却不太认可。
  经过近十年的思考,特别是常听一些年轻人说,现在很多影视作品中的共产党人,总是叫人感到不太可信,缺肉少血,不够丰满,我不由“怦然心动”!试想,在当时如此复杂的环境中,革命者不可能不找一些适当的“保护色”,能从“温柔乡”中全身而退,其实更真实、更有力地表现了革命者对事业的忠诚和一种常人没有的大智慧!何况“真实”的何长工在“万里行”中,也确实有过“进入温柔乡”的经历,只不过“正史”中没有人提起罢了。
  感谢《中华传奇》的编辑张先生,对我这种共产党人“也是普通人”的认识给予了伯乐式的认可!当然,也许我在掌握分寸方面尚欠准确,敬希读者诸君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