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韩企先





  韩企先(1082—1146),辽兴中府(今辽宁朝阳)人,先世蓟州玉田(今属河北)。辽中书令韩知古九世孙。生长于辽朝世宦之家。天祚帝乾统年间进士及第。辽亡后,入仕金朝,为枢密副都承旨、转运使。枢密院官员初驻广宁府(今辽宁北镇),天会三年(1125)徙于燕京。及云中枢密院建立,韩企先转入宗翰麾下,宗翰请任为西京留守。天会六年(1128),燕京枢密使刘彦宗病卒,右副元帅宗辅统率的东路军转战江南、陕西等地。于是燕京枢密院并入云中枢密院。韩企先代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知枢密院事,凡华北地区选授、调发、租税皆禀承元帅府旨意行事。

  天会初,谙班勃极烈完颜杲与国论忽鲁勃极烈宗幹掌朝政,劝太宗改女真旧制,用汉官制度。此后开始出现零星的如大理寺等机构。同时准备在枢密院试行官制改革。天会四年(1126),制定尚书省及以下诸司府寺等汉官制。由于对北宋战争全面爆发,拖延而未付诸实行。天会六年(1128),韩企先任知枢密院事,着手改革官制,以尚书省为中心的官制取代原以中书省为中心的枢密院制。天会七年,官制初行,韩企先迁尚书左仆射兼侍中,封楚国公。通过韩企先等人的努力,新官制实行于华北地区。

  天会七年以后,官制改革步伐加快。八年,建立六部中的礼部与吏部。

  十二年,召韩企先入上京,任尚书右丞相,协助完颜宗幹主持汉官制的全面改革。韩企先博通经史,知晓辽朝制度,参照唐、宋制度,或因或革,损益旧章,金朝典章制度多出其手。太宗末年勃极烈制度已由职能包罗万象,转变为最高决策机关和审议机关,原有的行政、司法、军事职能分别为汉式封建机构所取代。熙宗即位后,废除勃极烈制度,颁行“天眷官制”,确立三省六部制,从而完成了金政权的封建制改革。

  熙宗即位,韩企先仍任尚书右丞相。时三省初立,官员缺乏,韩企先拔擢一时贤能,安置于各个部门。同时以培植奖励后进为己任,推贤纳良,甄别人物,许多汉、渤海、契丹优秀人物入仕台省。熙宗与辅弼大臣宗幹等人,每有重大政事,必与韩企先谋议。

  皇统元年(1141),封濮王。皇统六年(1146)二月,病卒,终年65岁。世宗时追谥简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