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志在王霸





  元昊生于宋咸平六年(1003)五月初五日。他出生的次年,祖父李继迁在同吐蕃首领潘罗支的作战中,身中流矢,伤重死去,由其父李德明继立为夏州定难军留后。其后,德明奉行联辽睦宋之策,使党项夏州李氏政权在和平的环境中得到迅速发展。

  青少年时期的元昊“圆面高准,身长五尺余”,“好衣长袖绯衣,冠黑冠,佩弓矢”。他出行时“从卫步卒张青盖。出乘马,以二旗引,百余骑自从”。元昊自幼喜读兵书,对当时行世的《野战歌》、《太乙金鉴诀》一类兵书,更是手不释卷,专心研读,精于其蕴。他颇具文才,精通汉、藏语言文字;又懂佛学,尤倾心于治国安邦的法律著作;善于思考、谋划,对事物的观察往往有独到之处,《宋史》称其“性雄毅,多大略,善绘画,能创制物始”①。这造就了元昊,使之成为文有韬略,武有谋勇的一代英才。宋朝边帅曹玮,亦赞叹元昊:“真英雄也。”

  少年时代的元昊,对李德明实行的睦宋政策,特别是同宋朝的经济贸易,不能理解。一次德明派遣使臣到宋朝用马匹换取物品,因所得不合心意,盛怒之下把使臣斩首。元昊劝诫德明说:“吾戎人本从事鞍马,今以易不急之物已非策,又从而杀之,则人谁肯为我用乎?”②元昊长大成人后,对德明的和宋政策,特别是向宋朝称臣十分不满,并多次规劝德明不再臣服宋朝。他对德明说:“吾部落实繁,财用不足。苟失众,何以守邦?不若以所得俸赐,招养蕃族,习练弓矢。小则四行征讨,大则侵夺封疆,上下丰盈,于计为得。”德明答道:“吾久用兵疲矣,吾族三十年衣锦绮,此宋恩也,不可负!”元昊不以为然道:“衣皮毛,事畜牧,蕃性所便,英雄之生,当王霸耳,何锦绮为?”③表现了青年元昊的方刚气概!

  宋天圣六年(1028)五月,德明派元昊攻甘州(今甘肃张掖)。甘州回鹘可汗夜落纥可汗出逃,甘州首战成功。元昊攻取甘州之后,又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出奇兵突袭西凉(今甘肃武威)。隶属于甘州回鹘的沙州(今甘肃敦煌)回鹘分部瓜州王曹贤顺归附德明,又重返瓜州(今甘肃安西)。这时元昊被立为太子,元昊生母卫慕氏立为后。天圣七年,德明又向辽朝为元昊请婚,辽兴宗封宗室女为兴平公主,嫁给元昊。明道元年(1032)德明死,元昊继位,积极准备建国称帝。为了巩固后方和惩罚吐蕃唃厮啰归附宋朝,于同年七月发动对吐蕃河湟地区的进攻,攻占了猫牛城(今青海大通县)。景祐二年(元昊广运元年,1035),元昊乘唃厮啰发生内乱,出兵进攻宗哥带星岭诸城寨,进围青唐城,与唃厮啰部将安子罗战,苦斗二百余日。元昊① 以上引文均见《宋史》卷485《夏国传》上。

  ② 沈括:《梦溪笔谈》卷9;《宋史》卷291《王鬷传》。

  ③ 《西夏书事》卷11。

  撤军渡宗哥河时,被安子罗军击溃败逃。同年十二月,元昊亲率大军进至河湟,又一次败于唃厮啰。次年十二月,当元昊击败河西回鹘,完全占领河西走廊,又想窥视陇蜀之时,恐宋朝利用吐蕃诸部族图其后路,于是率领大军循阿干河,攻破兰州诸羌,进军马衔山(今甘肃临洮北),于瓦川会筑城镇守,以断绝吐蕃和宋朝的通路。这时唃厮啰发生内乱,元昊乘机以重赂行间,并诱使磨毡角的谋主、首领郢城俞龙归附。郢城俞龙带领万余人投降元昊,后来又把女儿嫁给元昊的儿子宁令(号梁王)为妻。元昊从同唃厮啰部将安子罗旷日持久的作战中脱身出来后,又率军西攻瓜州回鹘,直抵沙州,又回师占领肃州(今甘肃酒泉)。至此,元昊完全控制了河西走廊,结束了甘州回鹘对河西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