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高职院校推行院系二级管理改革问题研究

作者:李忠华




  
  推行院系二级管理改革需把握的原则
  
  推行院系二级管理,一是牵涉到管理体制的调整,二是牵涉到思想观念的转变,三是涉及学院今后的发展。如果进行得好,将大大提升高职院校的管理效益,减少管理成本,增加应对市场变化的灵活性。如果贸然推行,其弊端也有很多。在推行院系二级管理改革时,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详细调研、充分论证原则可以召开专题研讨会,就系(部)需要哪些权力,学院可以下放哪些权力进行研讨,切实将改革的进度、员工可承受的程度、改革的可控程度三者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稳步推进这一重大改革,否则一个方案不太成熟就贸然推行,其后患无穷。
  权责对等原则在部分管理权限下放后,对系主任提出的要求也会更高,系主任的管理权限有所扩大,但身上的担子也会更重。权责对等可以适当提升系主任的待遇,这样才会形成合力共同搞好相关工作。院系二级管理改革,对学校而言,不是将一些难办的事情或矛盾下放到系(部),对系(部)而言,也不是将一些本来是系(部)职责范围内的事情,无条件地向上推。这两种思想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均不利。在权责对等的范围内,合理划定学院与系(部)的职责,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独立运作与协调一致相统一原则推行院系二级管理改革后,系(部)的独立运作与学院的统一协调管理结合起来非常重要,这样就会调动学院和系(部)两个层面的积极性。对于课题申报、招生与就业工作,在学院层面统一协调效果会更好些,而对于专业的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精品课程申报等工作,则由系(部)自主进行效果会更好。
  管理幅度相适宜原则推行院系二级管理改革后,把握好管理的幅度非常重要,今后处(室)的职能应更多地体现在宏观协调上,而系(部)作为一级办学实体,应更独立自主地开展一些具体工作,这样才能提高管理效益,达到高效指挥与得力运作的相统一。
  
  参考文献:
  [1]吴静.高校二级管理模式下宏观调控实现方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5,(5).
  [2]居丽英.高职院校二级管理中系部管理及改革探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
  [3]刘锁娣.浅谈如何构建高职院校的二级管理体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4]陈珊.二级管理体制下系(部)教学秘书工作的探讨[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5]葛军.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系部管理科学化[J].金陵职业大学学报,1999,(3).
  作者简介:
  李忠华(1974—),男,贵州大学管理学院(MBA)2006级硕士研究生,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管理系主任,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