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模块课程研究

作者:唐冬生 罗敏杰




  摘要:根据当今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借鉴MES教学模式、CBE教学模式的核心理论和方法,提出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设置实行模块化改革的构想和具体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高职高专;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块化:课程
  
  由于高职院校开设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时间不长,教育教学理论还很不完善,这无形就制约了该专业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专业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是湖南省省级教改试点专业,为落实“课程设置模块化”的指导思想,笔者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及专业特点,通过借鉴MES、CBE教学模式的核心理论及“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深入研究了经济发展对模具专业人才的需求,提出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设置实行模块化改革的构想。
  
  新模式构建基础
  
  MES、CBE教学模式是笔者设计课程模块化构建的基础。MES是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一种新的技能培训模式,即“模块培训(教学)法”。遵循“按需施教,学用一致”的实用主义观。培训过程主要是现场教学。CBE教学模式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它强调的是职业或岗位所需能力的确定、学习、掌握和运用,也就是以职业或岗位所必需的知识、技能、行为意识为从业能力的基础,以能力表现为教学目标、教学进程的基准。笔者认为,可以把学生看作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学校就是生产这种特殊产品的工厂,因而,生产出来的“产品”具有的“性能”必须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来设计。因此,要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论,提倡按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重新组合课程,按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技能模块来设置课程,改变理论与实习操作不能有机结合、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普遍不适应的现状。
  
  构建新模式
  
  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特点,把所学课程体系设计成“一、三、九模块”的模式,既一个大专业模块、三类大课程模块、九种子课程模块。
  
  该课程模块可由三类子课程模块构建而成。第一类称为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包含公共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素质课模块。该模块是一个拓宽了的基础课程平台,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为目的。第二类是模具设计课程模块,包括模具设计理论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两个模块,让学生在掌握模具设计理论的基础上掌握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并且能熟练应用各类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以适应模具设计工作的需求。第三类是模具制造课程模块,包括普通加工、数控加工、模具维修和计算机辅助制造四大技术模块,让学生掌握各类模具加工和维修的技术和手段,以适应模具制造业的发展和岗位需求。另外,三类子课程模块,特别是第二类和第三类课程模块的下一级模块中,又分别包含了各种小岗位模块课程。每一个小岗位模块课程则由适应行业岗位需要的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等内容构成。而且小岗位模块课程是可以适时调整和更换的活模块课程,也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新型的小岗位模块课程。
  
  设计特征
  
  课程体系突出与行业之间“软对应” 通过拓宽专业面,增强专业的适应性,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均有更多样的选择机会。
  
  公共基础课程模块突出一个“宽”字 强化通用知识和技术的教学。教学目标是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自学能力和创业能力。不但重视学生继续学习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适应科技进步对职业演变的影响,体现终身教育的思想,而且面向职业群,使学生毕业后有较宽的择业范围,并能在一个职业群中顺利转岗,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岗位模块突出一个“活”字 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同时根据一个或几个职业的实际需要,强化相应的技能和知识,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以此增强就业竞争力。因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可适时调整,以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和快速发展的专业需求。
  
  
  课程设置突出“岗位需求” 教学内容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文化水平、兴趣特长、接受能力等主动选择适合的模块进行学习。学生学习目的非常明确,有利于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利于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策略
  
  以素质为基础,实行“宽基础”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1)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将德育、语文(应用语文)、数学(应用数学)、英语(专业英语)、计算机应用、体育、就业指导、心理教育列为必修课,法律、经济学等作为综合讲座,另外开设能提高学生修养、扩展学生视野的选修课。在素质课和公共课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为接受继续教育打好学习基础。(2)根据“宽基础”的思想,将专业基础课进行合并与优化设置,开设机械制图课程模块、测量技术课程模块、机械原理课程模块、机械制造基础模块和材料与热处理模块等。另外,在教学内容上,要注意综合性、实用性、先进性,从综合职业能力的需要确定教育内容的深度和范围。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删减那些繁琐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偏深的理论分析,开展更多实用性强、应用面广的实验:也可增加反映时代特点的新技术内容,聘请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到校进行实用技术讲座,弥补教学内容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缺陷,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顶岗。
  
  以岗位需求为本位。专业技术按“岗位模块”开展教学 (1)设计理论类模块主要开设五金模具设计模块和塑料模具设计模块两个岗位模块。两模块分别学习五金模具与塑料模具的相关知识,共同落实优化设计和创新设计的思想。(2)辅助设计类模块主要开设CAD模块、PRO-E模块和UG模块三个岗位模块,前两个模块为必修模块,UG模块为选修模块。(3)普通加工类模块为针对车工、铣工、刨工、磨工等从事普通机床操作的岗位而开设的综合岗位模块,学习车、铣、刨、磨、钻、镗等加工工艺设计及操作。(4)数控加工类模块主要开设数控车、铣模块和电火花与线切割模块两个岗位模块。分别学习数控车削、铣削加工与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程序编制和机床操作。(5)模具维修类模块主要开设模具钳工、焊工两个岗位模块,学习模具维修的工艺及操作。(6)辅助加工类模块主要指CAM岗位模块,学习常用的计算机辅助加工软件,如Mastercam软件。
  以职业能力为标准,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在实践性教学中,按照实践教学三年不断线的设计原则,将校内外实习有机结合起来,把实践教学设计成一个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教学中以职业能力为标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为目标,构建“三层次”体系。“三层次”即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能力训练三个层次,三个层次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操作训练到综合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