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从职业素质培养看《建筑阴影与透视》教材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孟春芳




  摘要:高职建筑设计专业《建筑阴影与透视》的教材在具体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应从培养学生的建筑专业职业素质的角度出发,结合教学实践,对建筑阴影透视教材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重视建筑阴影与透视的入门教学并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突出课程教学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关键词:高职;建筑阴影与透视;教材;职业素质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工学结合、必需、够用、实用等课程教学理念为广大教师所理解并接受。《建筑阴影与透视》是高职建筑设计专业培养学生建筑方案表现技能的重要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建筑设计方案的形象思维能力与图示表现能力,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设计表达、艺术美学修养等职业素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教材存在的问题
  
  从培养学生建筑专业职业素质的目的出发,结合近几年的教学体会,笔者认为,高职《建筑阴影与透视》教材存在以下问题:
  
  对建筑阴影与透视入门内容的教学安排不足 在课程安排上,建筑阴影多与建筑透视合成一门课讲授,课程名称为《阴影透视》。而在课程实际讲授过程中,却又各成体系,相互独立。在教材方面,为了方便教学,建筑阴影知识多是与建筑透视知识合在一起编写,为了体现知识的系统性,教材中都将阴影与透视分篇编写,如我院建筑设计专业选用的两本教材,一本是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建筑阴影和透视》,另一本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下册)。教材对于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人门内容根本没有涉及,这对学生学习建筑阴影与透视及培养建筑专业素质极为不利。
  
  知识系统性强,而实用性不够 由于目前尚缺乏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建筑阴影与透视》教材,因此,在选用教材时仍以本科教材为主。而此类教材的明显特点就是知识系统性强,而实用性不够。尤其是透视部分的内容,对透视的理论知识讲解非常透彻,但根据实际工程图纸尺寸制作透视图的例子欠缺,更无合适的、实用的例子让学生模仿练习,给学生课后的实际操作训练带来很大的不便。
  
  教材改革的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试从以下方面提出改革对策。
  
  重视建筑阴影与透视的入门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入门(绪论)教学是帮助学生明确课程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关键,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恰当与否对课程学习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在实际课程讲授之初,一定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确课程的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就建筑阴影篇的入门(绪论)教学而言,应通过大量展示图片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光影(如光影与舞台、光影与情绪、光影与造型、建筑中的光影等)现象,理解光影所体现出的艺术美,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充分理解建筑阴影的构成艺术,认识阴影在建筑设计中的丰富表现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建筑阴影学习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参考已有教材的图片和现实建筑,理解阴影的基本概念与意义,然后,根据必需、够用的原则,对建筑阴影的教学内容和时间做出相应安排。要让学生清楚本课程的特点和学习方法,以期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样,在建筑透视篇的入门(绪论)教学中,应充分结合优秀的建筑效果图片展示生活中的实际视觉现象,引出学习建筑透视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继而激发学生学习透视的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突出课程教学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针对目前《建筑阴影与透视》教材知识系统性强,而实用性不足的缺陷,教师应不断探索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突出课程教学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以适应高职专业发展的需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应充分考虑为建筑方案表现图服务的需要,以课题的形式分别讲述以下内容:(1)正面投影中加绘阴影;(2)轴测图中加绘阴影;(3)一点透视图中加绘阴影;(4)两点透视图中加绘阴影;(5)透视图中的倒影、反影。每个课题都应从实际例子出发考虑相关知识点的教学,同时应在课后设置与课题对应的技能训练项目和辅导要点,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透视图的绘制部分,对建筑透视中的视线法、量点法、网格法等理论知识完全可以省略不讲,只教学生一些实用的、在图纸上能操作的方法就可以了。比如,绘制一一张室内一点透视图,完全可以直接结合房间的实际尺寸进行讲授,按照合适的比例绘制该房间的一点透视图,或者给出某工程的相关平面图、剖面图等,引导学生通过图中的相关信息作图。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确掌握绘制室内一点透视图的方法和步骤,而且还可以让学生理解透视图与实际工程图样数据之间的关系,理解透视效果图的科学性、逻辑性与非纯艺术性。当然,要实现可操作性,教师对透视图绘制步骤的示范是非常重要的。
  
  注重教学过程中的职业素质培养 《建筑阴影与透视》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不仅要教会学生专业绘图技能,更要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建筑职业素质意识的培养,比如从建筑设计职业素质的要求中体现的审美意识、哲学意识、设计意识等。
  1.审美意识的培养。审美意识可以内化为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这种意识对从事建筑设计创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激发学生善于把握和捕捉一切美的因素,提高建筑设计的品位,为创造优秀的建筑作品奠定良好基础。审美意识总是在对美好事物的感性认识中得到强化的,建筑作为功能适用的空间艺术、各具个性的造型艺术、以人为本的环境艺术、内涵丰富的综合艺术。给予人们的审美感受是丰富的、多层次的。一方面,可以利用大量的建筑阴影与透视艺术图片增强学生对建筑审美特征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图片的直观性与美感体验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在透视图绘制教学中,利用不同的视高、视距、视角的选择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教学课件对学生也会有一种美的熏陶作用,采用艺术性较强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对课程的学习。
  2.哲学意识的培养。哲学意识可以提高我们认识事物、明辨是非的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和处理建筑与社会、建筑与人、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使我们所设计的建筑更具有人文性。比如,在对建筑阴影产生的必要条件的图片展示中,可以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光与影对立而又统一、相悖而又相伴的哲学思想,可以强化建筑设计中的对比与统一、虚与实、完整与均衡等哲学意识。正是有了光影。才有了白天与黑夜,正是有了光影,建筑造型艺术才会如此丰富多彩。
  3.设计意识的培养。良好的设计意识往往会为我们的建筑方案带来惊喜和精彩,对从事建筑设计的人来讲是必须具备的。在对光影建筑的理解中,可以考虑穿插一些建筑大师利用光影材料进行建筑设计的典范图片,如法国拉维莱特公园中的室外小广场、安藤忠雄的高侧窗构件运用、贝聿铭的东馆设计和卢浮宫前金字塔的设计、典型的阿拉伯窗户阴影……通过大量的图片展示,不仅可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光影产生的韵律美可以丰富建筑空间,光影投于不同材质的表面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在外墙上设置的突出构件阴影可以丰富建筑造型,而且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建筑构件的位置、形状产生的建筑阴影对建筑造型与空间的影响,体会到如何运用光影对建筑的品位与艺术价值加以提升。同时,通过对一些建筑大师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运用光影材料进行有效设计的实例讲解,可使学生真正领会建筑阴影在建筑艺术构成中的地位,使学生充分感知阴影在建筑设计中的丰富表现力,从而引导学生领悟光影材料作为建筑造型最廉价的艺术表现手段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设计意识。
  当然,要在《建筑阴影与透视》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哲学意识、设计意识等建筑专业素质,教师自身对建筑专业素质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虽然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完全依赖教材、照搬教材。教材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完全取代教师,但教材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而言仍是相当重要的,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来看,教材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