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关于高职教育发展的生态风险等若干则

作者:逸 公




  生态学上的“格乌斯原理”表明:一切生物都生活在自己的生态位上,没有两个物种生活在同一生态位上。虽然人们已经认识到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但却并没有把握好这一类型特有的生态位,办学模式和培养方法效颦大专,克隆本科,蹈常袭故,追踵他人,出现了角色混乱和生态错位现象。一些高职院校虽不刻意“随从”、盲目“跟班”、游离于自己的生态位,但又陷入了将高职院校的个性特色湮灭在高职教育的共性特色的误区之中。在理念上提出大致相同的口号,在实践上实行大致相同的教学模式,在教材上统一使用“规划教材”、“推荐教材”,培养同一规格的对口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同质化性状十分鲜明。其结果必然会造成偏向对高职办学共性和规律的把握,抹杀高职院校的办学个性,失去自己的生态位。迷失自我。
  摘自《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第二十二期 张健《高职教育发展的生态风险与环境优化》
  
  关于普通高校办高职教育
  
  普通高等学校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策略是:(1)设置相对独立的体系,屏蔽历史惯性。不能简单移植原有普通教育的模式,应该在已有举办高等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系统设计,整体优化,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应用性与技能型。(2)延伸与业界的合作,强化职业特色。我国高校与业界总有许多“亲缘”关系,应该把过去业已建立的业界合作关系传统保持并发扬下去,一些办得很好的学校总是非常注意在这方面的资源拓展与运用。(3)提升培养的层次,彰显独特优势。应优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结构。避免不合理竞争,形成与高等教育各安其位、相互补充、互相链接的高等职业教育系统。(4)职教成果反哺普教,构建和谐发展体系。要端正对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改变对待高等职业教育的态度,同时,逐步建立普职互通的立交体系,实现科学和谐发展。
  摘自《江苏高教》2008年第五期 陈运超《普通高等学校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策略》
  
  关于职业人文主义教育
  
  职业人文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是:(1)建立职业社会使命:(2)理解职业历史文化;(3)培养职业价值意识;(4)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倡导职业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依据是:(1)倡导职业人文主义教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2)倡导职业人文主义教育是继承和发扬我国近代职业教育优良传统的要求:(3)倡导职业人文主义教育是顺应国际职业教育发展新趋势的要求。实践职业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策略是:(1)确立职业人文教育理念;(2)构建职业人文主义教育的核心价值:(3)科学设计职业人文主义教育的课程体系:(4)注重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5)注重知行并重。
  摘自《教育与职业》2008年第二十六期 魏启晋《职业人文主义:高等职业教育的价值诉求》
  
  关于职业教育本质论的两种视野
  
  社会学的职业教育本质论与教育学的职业教育本质论分歧的焦点是:(1)职业教育中的职业是“有限职业”还是“无限职业”。教育界把职业分为“学术性职业”和“技术性职业”,职业教育所涉及的职业是“技术性职业”或“技能型职业”,而非所有的职业:社会学本质论的基本主张是“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即面向所有的职业人群,而非特指技术或技能工作者。(2)职业教育的核心概念是“职业”还是“技术”。这将导致建立不同的职业教育实践体系和学科体系。(3)职业教育本质研究是从“概念”出发还是从“事实”出发。两种不同的职业教育本质论,正是两种不同的研究出发点导致的结果。而什么是职业教育的“历史事实”,将成为社会学的职业教育本质论和教育学本质论最终是否能尘埃落定的关键。
  摘自《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第二十五期 孟景舟《社会学与教育学:职业教育本质论的两种不同视野》
  
  关于高职院校文化创新
  
  高职院校文化创新的基本原则,一是理念先行原则;二是循序渐进原则;三是继承与发展相结合原则。高职院校文化创新的主要路径,一是精神文化创新。其核心包括两个方面:(1)直接的现实定位。要旗帜鲜明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曲折的理想定位,要致力于探索和培育具有高职特色的大学精神。二是物质文化创新。通常要注意三个问题:(1)物质环境的实用与教育审美的有机结合:(2)物质文化的营造与创新应注意软、硬件的有机结合;(3)要注意Logo(标识)的开发,引入CIS(Coroorate Identity svstem)。三是主体文化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教师主体:“主人文化”的形成;(2)学生主体:“成功文化”的创建;(3)企业主体:“开放文化”的融入。
  摘自《教育与职业》2008年第二十七期 陈云涛《论高职院校的文化创新》
  
  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园建设战略
  
  高职院校在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的战略模式上存在多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的战略目标、形态、方针和模式等战略问题的认识上有所不同。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的战略目标应该是“培养既具有开创性精神,同时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当代大学生”:在战略方针上,应坚持全真与仿真结合的方式;在战略形态上,应以市场拉动型为主导:在战略措施选择上,应充分考虑自由竞争与垄断保护、精英创业与大众创业、培养创业技能与培养创业素质三大关系。
  摘自《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一期 何勇《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园建设战略模式初探》
  
  关于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
  
  对未来30年职业教育发展的展望,可以谈六个观点:(1)经济发展与工业化进程将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持续增加,层次可能会逐步提高;(2)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必然推动职教的教学模式转型:(3)城市化进程推动大职教,开放成为职教改革的必然趋势;(4)市场经济发展必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推动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完善:(5)经济全球化进程推动技能型人才走出国门,职业教育将更多融入产业、行业与企业等要素:(6)战略选择与政策法规对于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具有决定性意义。
  摘自《教育与职业》2008年第二十七期 马树超《对职业教育发展未来30年的展望》
  
  关于人力资源视野下的教育培养目标
  
  人力资源视野下教育培养目标新理念的主要价值取舍原则有三:一是整体高于局部、“成人”高于“成才”的原则:二是现代高于传统、创新高于传承的原则:三是素质教育高于应试教育、教育考试制度服从现代学校体系创新的原则。
  摘自《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第二十四期 张振元《人力资源视野下的教育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