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中职学校工学交替、半工半读课程实践研究

作者:张清秀 王丽莉




  摘要:工学交替、半工半读是最重要最有效的实践方式。是职业教育的最佳选择。在基地、组织、制度上完善与落实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制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大胆改革与实践。在教材、课程上积极开发与尝试,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职业教育;半工半读;工学交替
  
  2005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能力为目标”的职业教育方针,确立了职业教育的定位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做到“下得去、用得上、上手快”,受社会欢迎,是评价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主要标准。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半工半读、顶岗实习。是最重要、最有效的实践方式,是职业教育的最佳选择。
  我校于1983年由普通高中改为旅游职业学校,是国家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2001年成为全国旅游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协作会理事单位及天津市旅游学会理事学校。2004年开始,我校与企业合作,尝试在服务类专业实行合作办学。2006年被天津市批准为首批半工半读试点学校,2007年我校服务类专业被天津市教委批准为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对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理念的认识
  
  实行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制度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本质要求,体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基本理论。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劳动技能,要使职业学校毕业生敢动手、爱动手、能动手,毕业后快速实现由学生向职工的角色转换。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与职业素质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学习工人阶级艰苦劳动、爱岗敬业的优良品质,可以使学生逐步体验到劳动的艰辛,锻炼思想、意志及品质,学会与人合作和服从。
  实行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制度对学校、学生及企业是一种三赢举措,既对学校有利,也对学生及企业有利。学生在学校经过一定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后,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有利于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促进学生就业。通过理论指导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验证和丰富理论,可以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教学相长。同时还可以解决职业教育学费问题,减轻学生及家庭的经济负担,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企业通过接受学生实习,可以满足对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的需要,并可据此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为企业发展做好人才储备,同时可减少对毕业生进行岗前培训的环节。
  尽管我校的实训实习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仍然滞后于企业技术更新改造的步伐。烹饪、汽修等服务类专业在实训投入上的成本相当大,通过“借鸡下蛋”的实践教学方式,有利于弥补学校教学资源的不足,减少成本投入,解决学校实践实习条件不足的困难。
  
  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的具体实践
  
  (一)完善基地建设
  天津市滨海新区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必将推进我市现代服务业快速、高效发展。在提高认识、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我校进一步完善了半工半读实训基地建设。在校外实训基地的确定上,我校坚持四条基本原则:一是选择综合性强、管理水平高且发展空间大的行业企业:二是选择在本地享有盛名、影响力较大且效益好的行业企业:三是选择注重员工培训、企业文化建设水平高、工作环境好且亲和力较强的行业企业:四是选择热情支持职业教育,愿意与学校合作办学且相互配合较好的行业企业,
  建全组织 基地确定后,要进一步落实管理机构。制定章程,形成工作机制。我校先后聘请了泰达国际会馆、利顺德大饭店、教工旅行社等企业的人事部、培训部、餐厅部、管房部经理为教学顾问,定期到校与专业课教师切磋教研问题。
  落实制度 我校制定并逐步完善了《校企合作例会制度》、《实习指导教师岗位职责及考核制度》、《团支部建在实习岗位制度》、《学生实习要求及各项制度》、《学生基本情况及实习情况登记制度》、《学生实习推荐制度》等各项制度,以保证实习教学的顺利完成,在管理好实习基地的过程中,注重走好程序、建好组织、落实好各项制度、做好兼职教师培训。
  办学模式 多年来的校企合作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要实施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制度,除了要树立市场观念,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及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培养提高之外,还必须不断改革教学观念,探索出一套最佳的办学模式。
  1.“订单式”培养模式。我校培养的学生供不应求,应行业所需,逐步行成了订单招生——模块教学——弹性学制——工学交替的办学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就业,减轻了学生的学费负担。我校与我国西部企业实行联合办学,订单招生,学生实行工学交替,学费减免一半,另一半学费及食宿费由企业支付,教学计划在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中完成,学生毕业后与企业签订协议,实现就业。
  2.半工半读模式。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由学校联系对口企业,利用课后或休息时间组织学生实习。对于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半工半读可使他们不仅了解了社会、提高了技能。还能勤工俭学、自食其力。学生的半工半读分为两部分。一是按照学生所学专业组织半工半读,二是按照学生住宿地点,由学校根据学生所学专业联系对口企业,安排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或双休日时间到企业实习。
  3.分散锻炼模式。我校的饭店服务与管理、旅游服务与管理两个专业校外实习基地较多,这些实习基地经常有大型宴会、社会活动讲解、礼仪服务等活动,学校利用这些机会,选拔优秀学生参加,使学生接触社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导游专业的学生每学期及假期都要承接大量的社会团体举办的各种会议及展览的讲解、礼仪服务等任务。通过实践锻炼,使学生的学习与工作岗位需求实现了“零距离”对接。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的改革是为了适应工学交替的教学要求,我们打破了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体系,从培养能力出发,突出应用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我校在课程设置的改革中,积极试行模块教学,将模块教学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基础模块(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另一类为专业技能模块(实训、实践动手能力)。并将专业技能模块根据市场及用人单位需求,分为若干个小模块。在基础模块教学中突出一个“宽”字,强化学生的文化素质与学习能力培养,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专业技能模块教学中突出一个“活”字,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适时调整。例如,在烹饪教学中为适应津菜的崛起,将与津菜有关的历史和技能作为一个模块融入到教学中,以适应多变的市场与快速发展的行业需求。导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