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酒店管理专业的高职教育定位刍议

作者:鲁琳雯




  摘要: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莫过于正确的定位。本文结合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办学特点,从社会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模糊定位入手,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准确定位,力求其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定位;措施
  
  近年来,我国酒店管理专业的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在校生的数量,还是教学的质量,都令人欣喜。但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反思、解决和完善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定位不清,从而给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与发展带来了困惑。尤其是一些按传统教育模式、陈旧思维方式提出的培养目标,有可能把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引向误区。因此。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莫过于正确的定位。解决好这个基本问题,深化专业改革,无疑是保持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目前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定位的误区
  
  现代化的酒店服务与管理不单单是过去那种琐碎、简单的家务性劳动,而是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智力性劳动。随着酒店硬件的不断完善。酒店电脑智能化管理、信息技术的运用、酒店文化的建设等都需要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具备创新能力的综合素质高的管理人才。但由于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发展的时间较短,开设酒店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大部分是两类出身:一类是由过去的中职、中专升格而来。一类是普通高校办的二级学院,这使得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不可避免地带有原来的“胎记”。加之过去若干年的办学惯性,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要么是中专酒店专业的“发面馒头”,要么是普通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压缩饼干”,这导致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办学定位游离不定,也使人们对酒店管理高职教育的定位认识不清。甚至高职院校内部认识也不统一,办学特色也无从谈起,这些模糊认识主要有:
  其一,中职中专出身者认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就是为酒店进行的职业培训。他们只强调技术技能培养,忽视人文教育和理论教学。将人文教育边缘化。也有人认为学生将来从事的是服务性质工作,不是做研究,无须掌握多少理论知识。
  其二,普通高校的高职学院认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要重视学科的系统性。讲求知识的连贯性,重理论教学。他们忽视实践教学,缺乏对学生动手能力、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使高职院校的职业技术特色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
  其三,一般人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认识存在误区,他们看不起为酒店服务业培养人才的高职院校,认为酒店管理专业仅仅是培养端盘子、叠被子的服务员。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不屑一顾。因人们缺乏市场意识,令中国这个全球人力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成了酒店业高级技术人才或管理人才最为紧缺的国度。
  其四,一些业内人士认为。酒店业的“实用性”就是市场急需什么服务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服务人才。从表面看,人才的培养与市场进行了对接,而实际上,这只是顺应了市场的短期需求,其结果必然导致专业设置口径过窄,人才培养的功利导向过重,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不强。
  其五,一些高职学院与酒店供需双方在认识上、操作上的差异也造成了一些不协调。如高职生读了三年书。酒店让他们从服务员做起,令其难以接受。部分高职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不安心从酒店的基层做起,对学历比自己低的管理者产生鄙视心理。由于心态调整不好,无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就业很短的时间里,便频频跳槽,无法给自己创造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高职院校认为。酒店在招聘人才、使用人才时急功近利。只考虑短期利益,不考虑可持续发展,比如把大学生当作简单的劳动力,使他们看不到前途。而酒店却认为大学生“难伺候”、“不好用”、“反正不安心,不如使用职高生”,这种认识上、操作上的差异,造成供需双方的不协调,影响了人才的录用和成长,影响了酒店业可持续发展与高职教育双赢的大局。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准确定位
  
  酒店管理专业的办学定位是一个系统,教育部相关文件提出“坚持科学定位,明确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方向”的专业定位要求,并对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规格、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了科学的界定。因此,我们需要找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和人才规格定位及其就业去向,解决好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专业与基础等方面的矛盾,尤其是要认清高职教育与中专教育、本科教育的区别。实际上,高职教育就是培养适应酒店业发展需要、胜任现代酒店管理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第一线岗位要求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四星级以上酒店,从事前厅、客房、餐饮、康乐、酒吧、人力资源、销售、公关等职业岗位服务与管理工作,须胜任酒店基层或中层管理职务。根据这一目标。我们可以对酒店管理专业作如下定位:
  
  第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道德、性格、思想、知识、能力、体魄这六个方面是不可或缺的,这是教育本质属性的体现。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相对于职业培训而言,高职教育应该是品德与技能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在办学过程中遵循教育规律。以人为本,从办学理念到课程设置,从培养目标到教学模式。都要体现二者的融合与协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社会意识和综合素质。
  
  第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而不是一般层次的人才。对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应重点放在职业道德素质和高技能素质的培养上,应采取切实措施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敬业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水平。从培养目标的层面看,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一般设定为: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毕业一年左右要成为酒店基层乃至中层的管理骨干。毕业3-5年后,部分学生要成为酒店行业的精英人才。
  
  第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是酒店业岗位应用型人才,而不是理论型人才。相对于本科院校而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应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要适应市场——酒店业需求办学,即以服务酒店业为宗旨,产学结合。以就业为导向,以此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人才规格定位。
  根据上述培养目标的定位,酒店管理专业的高职学生应该不仅具有娴熟的专业技能,而且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具体说要具备三种能力:一是生产第一线的技术操作和管理能力:二是理论和技术的转化能力:三是社会综合活动能力。因此,酒店管理高职教育必须完成两项任务:第一,让学生熟悉和掌握专业技能;第二,培养学生基层和中层管理的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