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高职教学策略实现问题的分析与研究

作者:王大鹿 周晓峰




  摘要: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和相关教学理论的匮乏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而对教学策略的研究与探讨将有助于高职院校找到提高自身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本文从定义与特点、存在的弊端、制定的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四个方面对高职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策略;教学质量
  
  高职教学策略包括课堂教学策略和实践教学策略,它是高职教师素质最集中、最直接的体现,是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证。探究高职教学策略可以使教师更好地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更有效地形成服务社会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素质。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和创新精神的教学策略,有关高职教育教学策略的理论研究也有了一定的突破。然而这些成果大多侧重于理论层面,一些实际问题和具体经验还有待很好地总结和剖析。
  
  高职教学策略的定义与特点
  
  教学策略是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含义:教学策略从属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的制定依据特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教学策略既有概念功能,又有操作功能。结合我国高职教学的现状,参考成功的教学实例和已有研究成果,笔者认为高职教学策略应突出如下特点:
  
  职业性 是高职教学策略的最突出的特点之一。高职教学策略主要体现在“职业思想道德、职业基础知识与能力、职业知识与能力、职业拓展知识与能力”四个方面,实施高职教学策略的目的就是使高职生掌握较宽的专业知识和综合应用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处理工程中的突发问题。具有协调人际关系和组织协调事物的能力。
  
  实用性 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可上可下、可跨行业、应用型的职业技术人才,这就明确了高职教学策略的选择要体现“实用性”。
  
  超前性 高职教育应注重研究国际新技术,特别是高科技发展的动向,注重研究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后对技术和人才的需求情况,把培养能适应未来技术发展所需的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方向。这样,高职毕业生上岗后除了能熟练地完成生产操作,还能很快地掌握不断出现的新生产技术。
  
  
  时效性 教学策略的制定要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任务对象来进行,一旦情况发生变化。教学策略也随之改变。因此,教学策略在实现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对有关教学策略的要素进行变通和组合,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不存在长期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应依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设计出多种风格和特色的教学策略。
  
  区域性 省市级职业技术学院的服务对象通常是地方经济建设。因此。高职教育策略应根据区域对人才的需求的特殊要求确定自己的培养目标,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较强的岗位技能训练。
  
  综合性 高职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的设定,既要满足特定的职业岗位需求,又要满足相近专业或今后持续发展与转岗的需要。简言之,高职教学策略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适应性。要满足“实用、有效、够用”的原则。选择或制定教学策略时必须对教学内容、媒体、组织形式、方法、步骤、技术与评价等要素加以综合考虑,将它们的结构与功能进行整合。而且,要从整体上考虑预期的学习结果,有针对性地选择实现整体优化的教学策略。
  
  指向性 高职教学策略的制定要针对当前高职生入学成绩差异显著、整体文化基础比较薄弱、缺乏刻苦精神、渴望一技之长又不知如何下手、兴趣爱好广泛又不愿太多投入、思维灵敏活跃又常常自惭形秽、乐于接受信息又厌恶理论学习的特点,依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设计出具有明确目标指向的教学策略。
  
  特定性 有些高职教学策略需要在训练课程、职业岗位或近似职业岗位的特定教学环境下才能展示与体现,其中以“行为引导方式”为最常采用的教学方式,如职业能力中“学习和借鉴能力”,“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
  
  高职教学策略实现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探讨当前高职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总结高职教学主要环节的实用策略,笔者从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开封大学、河南机电专科学校选取300名学生和50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针对特定问题,对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和座谈。调查对象选取按照一定条件等比例选取。经过分析,总结出如下问题:
  
  教学策略的意识不强 在对教师实施教学策略的调查中,有25%的教师回答为“经常考虑教学策略”,有48%的教师“有时考虑”,相当多的教师“没有刻意考虑”教学策略。这反映了在职业院校中,教师的教学策略意识不够强。在“教什么”上考虑很多,在“怎样教”和“怎样才能教好”上不够深入。部分教师虽然有一定的教育理论,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不能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缺乏有意识地依据教学策略理论指导实际教学活动的措施,课堂教学脱离学生实际,教学效果不理想。
  
  对高职教学策略的研究不足 在对“你所了解的有哪些教学策略”的调查中,许多教师回答的是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如:现场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讲述法、实物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等。在“你使用过哪些实践性教学策略”的调查中,大致有如下回答:引导法、现场教学、边参观边讲解、角色扮演、仿真模拟、利用模型现场教学等。在实践教学方面,教师实习策略运用的技巧相对也比较欠缺。造成实习时间安排比较短,教师教学方式、辅导方式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一致,实习内容与学生知能水平不匹配,实践时机选择不恰当等现象的发生。此外还发现,一些专业实习成绩评定中的主观成分比较大,需要探讨改进措施。从问卷和访谈来看,虽然学生对目前实习成绩考核方式没有提出过多不满,但由于技能培养具有渐进性和长期性,增加考核次数,客观准确地给出实践性教学成绩是促进学生职业技能水平提高的关键。
  
  教学策略的高职特色不够突出 从教师构成来看,拥有“双师型”资格的教师比例不到12%,有近90%的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直接进入教学岗位,他们在教学中自觉不自觉地借用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的策略,高职特色不够突出。譬如,笔者听课时发现,部分教师不顾学生特点、条件的限制以及培养目标的要求,只注重系统理论知识的讲解和传授,与其他专业学科以及实践相结合的实例较少,实践性能力培养不足。也有部分指导教师只注重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混淆与一般职业中专人才培养目标的区别。
  
  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汲取不足 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制定、选择教学策略的重要依据和保障。然而,一些高职教师对于诸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念: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发展的教育思想,高职教学应体现职业性、应用性、实用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