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论高职院校新闻专业准职业人的培养

作者:叶杰英




  摘要:从准职业人的概念以及培养目标、准职业人培养模式等方面对高职院校新闻专业人才教育培养方式进行了扼要论述,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思路。
  关键词:准职业人;培养目标;培养模式
  
  近年来,新闻类专业在全国各高等院校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增长,本科毕业生、研究生的大量涌现直接导致新闻人才的买方市场全面来临。新形势对高职院校新闻专业准职业人的培养也因此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即以传媒市场的发展为依托和导向,按照传媒市场的发展培养真正适应传媒需要的新闻人才。
  
  职业人、学校人、准职业人的概念
  
  首先,必须明确一个前提:有职业的人并不都是职业人。职业人必须具备职业化的基本特征,即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态度,在工作中是否体现良好的职业风范,从内心里是否认同职业规则,是否表现出良好的职业素养。
  所谓准职业人,就是按照企业对员工的标准要求自己,初步具备职业人的基本素质,能够适应在企业的发展、即将进入企业的人。换言之,准职业人就是职业人的前身。
  学校人和准职业人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掌握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而后者在掌握必备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上,必须掌握大量的实际操作技术或技能。与本科院校培养“复合型”人才标准不同的是。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必需、够用”的技能型人才。用人单位的要求是:学生的学识、能力和素质,可以直接上岗,为单位创造价值。用人单位直接购买的是学生的能力,因此,体现在高职教育上,不仅重视基于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上的学历教育,而且更重视以培养准职业人为主要目标的专业学识、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
  
  建立准职业人的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掌握某一种谋生手段。职业与岗位是密不可分的,那么,职业教育就理所当然地应该围绕着“职业岗位”来开展。它理应以某一职业岗位为依据。职业定向到具体的岗位,以该岗位“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为度。来构建岗位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需要开设哪些课程、讲授到什么深度均由岗位需求决定,用什么,就讲什么,用多少,就讲多少。但是,现代社会是一个要求不断创新的社会,所以,岗位要求的职业人又不能是仅会动手、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经验型的“老师傅”,还要求他们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这个“度”的把握,就有赖于准职业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在高职院校,新闻教育应该是更加注重理论,还是应该更加注重实践?新闻教育应该是培养工匠式的人物,还是培养学术大师?笔者认为,结合当前社会对新闻人才的需求特点,高职院校新闻专业的准职业人培养目标应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适应广播电视、网络公司以及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传播制作公司所需要的新闻采制、网络编辑、广告策划等工作的新闻传播技术方面的技能型专门人才。
  具体表现在:第一。理论知识要求。根据专业的特点,课程主线包括新闻学、传播学、语言学、文学和写作等工作。使学生系统掌握新闻传播学理论,熟知广播电视及报刊等媒体的传播特性。第二,专业技能要求。掌握从事新闻与大众传播工作必须具备的播音主持、新闻采编、网络编辑、广告策划等能力。并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用语言、文字、摄影、摄像、录音等手段从事新闻采访、写作、编辑。第三,毕业生必须获得职业技能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全国普通话等级考试(二级甲等以上)等级证书、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证书、高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证书、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初级)证书、网络编辑员(初级)职业技能证书、出版发行员(初级)职业技能证书、编辑记者合格证书、播音员主持人合格证书(后五项五选一或多选)。
  我院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结构体系由四部分组成,即通识文化课程、职业基础课程(普通话训练、现代汉语、应用文写作、中国文学、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新闻史、网络技术基础与应用)、职业核心课程(新闻采访与写作、广告策划与创意、网络新闻编辑、新闻摄影摄像、多媒体技术、网页设计与制作)、职业延展课程(网页动画设计与制作、媒体与广告、新闻事业管理、网络新闻实务、公共关系、社交礼仪、影视鉴赏)。教学中把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考试内容融入课程中。学生在完成课程之后可以直接考取相关工种的证书。
  
  建立准职业人的培养模式
  
  如何培养高职新闻专业准职业人。结合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职业规划“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课堂教学 培养准职业人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应更多地剖析“学”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把准职业人提升到课堂任务主要承担者的位置上来。而采用案例教学法是实现这一教学理念的最佳途径。在上课之前,学生必须认真钻研教师提供的案例汇编,查阅相关的资料。在课堂教学上,基本的方式是问答式、对话式或讨论式。教师在讲课中不断提问,与学生一起就某个实例或虚拟的案例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高职新闻专业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要力避传统新闻学教学多年一贯的固定教科书及旧的案例,应选择具有时代性、鲜活性的案例,可从现实生活中汲取。从媒体资讯中采撷,也可借鉴国外教学中的典型案例或讲评学生的采写手记和新闻作品,例如,对于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教师让学生讨论。要求学生把自己当作一个记者介入事件之中,像职业人那样去观察、去质疑,就题目、立场、信息源等问题做出自己的选择。通过这样的最新案例教学,学生获得的知识就是有着深刻现实背景和最新感受的知识。是在具体的分析与练习中获得的得心应手的知识。坚持采取案例教学,要求作为新闻专业的教师每学期都必须将自己所承担的教学内容。联系实际新闻传播的最新状况,结合学科前沿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调整、更新以及充实,打破过分依赖教材的格局,形成以教材为蓝本,以自编讲义为主要课堂活动内容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案例教学法的独特作用。由于案例的选择开发源于职业岗位,这使得全面培养准职业人的职业教育目标成为必然。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准职业人的一个重要手段,主要有以下方法。(1)构建模拟仿真的实践教学体系。高职新闻专业教学可通过模拟记者招待会的组织形式,让学生在策划、组织、采编、录制节目以及后期制作的新闻业务流程中完成业务实战技能的综合训练;利用各种校园媒体进行模拟运作,鼓励学生踊跃到校报刊、校广播站以及学生自己创办的各种刊物“兼职”锻炼,以培养学生的新闻习惯,开阔视野。同时,摄影棚、非线性编辑室、校园网络中心等一系列校内实训室可让更多的新闻教学在仿真的媒体环境中进行,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仿真实训。如,构建模拟DV俱乐部的运行模式,完成拍、编、评新闻的过程;构建模拟广播频率、电视频道的教学形式。以项目教学为手段。实现小型电台、小型电视台节目流程化的制作过程。学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