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高职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作者:周少斌 李其越




  摘要:通过对一所高职学院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实证调查,分析了高职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现状,并从开设人际交往训练课程、开展人际交往小组辅导、发挥心灵俱乐部等相关社团组织的作用、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交往的思想和技巧、加强对重点关注人群人际交往和处事技巧的训练等方面提出提升高职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生;人际交往能力;实证调查;人际交往训练
  
  研究背景
  
  人际交往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人与人之间互相接触、互通信息、交流感情,从而增进友情、促进事业成功、满足相互精神慰藉或者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人际交往是人生存的基本需要,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并不是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美国心理学家舒兹(W.C.Schutz)认为,每个人都需要别人。因此都具有人的需求。大量的研究表明,人际交往是保持一个人身心健康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关键。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S.Schachter)做过一个实验,他将几位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与世隔绝,当几位受试者从实验室出来后,竟会精神痴呆,动作不协调。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残。美国著名教育家、成功学大师卡耐基通过多年调查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15%来源于他的专业知识,而85%源于他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罗斯福说:“成功公式中,最重要的一项因素是与人相处”。
  近年来,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研究也倍受关注,国内学者在此方面做出了一些探讨。较为一致的观点是,良好的人际交往是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其获得知识。开创事业。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可靠保障。提高学生交往能力和水平,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水平,有助于大学生学习知识和开发智力,有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大多数学者也都认为人际交往障碍是大学生面对的主要心理问题之一。一项对师范大学新生的调查显示,有21.1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主要心理问题是人际交往。一项针对大学三年级学生进行的调查发现,32.4%的学生感到困扰并迫切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是社交障碍。作为大学生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生的人际交往状况也得到了部分学者的关注,但是纵观高职生人际交往研究。笔者发现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针对高职生人际交往的研究太少;已有的研究大多停留在表面上,缺乏有效深入的调查和研究;现有研究大多是定性研究。缺乏定量分析。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在校高职生进行实证调查,来分析高职生人际交往状况,探讨高职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研究方法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五个系(机电工程系、电气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经贸管理系、人文社科系)2006、2007级学生为总体,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调查对象。具体通过两个阶段完成:一是根据各系人数的多少按比例抽样,确定各系样本数:二是根据各系花名册利用随机数表抽取样本。经过抽样,共确定1400个样本。
  方法本次调查采取心理问卷调查法,调查全部在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咨询中心网站上完成,网上调查后共回收有效问卷1310份,有效回收率为93.57%。在1310个有效样本中,男844人,占64.4%;女466人,占35.6%。
  材料材料选自心海软件学校心理管理系统量表中《交际能力测试》量表。该量表主要从被测试的日常交往行为和习惯中判断其人际交往能力水平。共25个问题。
  研究假设为了更好地开展研究,笔者事先设计了四个研究假设,研究假设将被放到研究中进行检验。
  假设一:高职生人际交往水平总体较差
  假设二:高职生人际交往存在性别差异
  假设三:高职生人际交往存在年级差异
  假设四:高职生人际交往存在专业差异
  
  结果分析
  
  对高职生总的人际交往能力分析经过调查,笔者发现高职生人际交往状况总体较好,但存在少数人被人际交往严重困扰的现象(见下图)。
  数据显示,74.1%的高职生具备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他们在与他人相处上受到的困扰较少,能够愉快的和同学相处。24.1%的高职生人缘一般,与他人相处存在一定困扰,但并没有影响到正常的交往。1.8%的高职生人际交往能力较弱,基本上不能与他人进行正常交往,封闭自己,这些学生表现为特别不合群、孤僻等。
  对高职生人际交往性别差异的分析针对调查结果中的性别因素进行了对比,具体见表1。
  数据显示,从总体上看,高职女生人际交往能力要优于男生,女生中具备一定交往能力,能够正常进行交往的比例占99.6%。高于男生的97.4%,而在人际交往能力差,无法进行正常交往人群中,女生则比男生低了2.2个百分点。
  对高职生人际交往年级差异的分析 年级对高职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强弱有一定的影响。总体而言。2006级学生比2007级学生更能广泛的开展人际交往,而交往能力特别差的学生也相对更少。在“较弱”一项中,2006级学生比例为0。2007级学生则占2.1%(见表2)。
  笔者认为,这种年级差异的出现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第一。2006级学生比2007级学生早入校一年,所以他们更适应大学生活和大学生的角色要求:第二。2006级学生接受的关于人际交往方面的训练要多于2007级学生;第三。在选取样本时,2006级样本选取相对过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调查结果的效度。笔者之后对分年级等量样本的再次调查。发现年级之间的差异要比表2显示的结果略小。
  对高职生人际交往专业差异的分析为了便于对高职生人际交往状况专业差异进行分析,笔者将调查中的机电工程系和电气工程系归类为工科,将信息工程系归类为理科,将经贸管理系和人文社科系归类为文科(见表3)。
  数据显示,高职生人际交往能力在专业之间存在差异,总体而言,文科专业优于理科专业。理科专业又优于工科专业。人际交往这种专业差异的出现与专业性质相关。其一。由于专业性质的不同,人际交往能力对文科一理科一工科专业学生的重要性依次递减;其二,由于专业性质不同。他们接受到的人际交往方面的训练由文科一理科一工科依次减少。
  
  结论
  
  经过对统计数据的结果进行分析,对照研究假设,笔者发现假设一被证伪,其余假设均被证实。在经过再探讨和验证之后,得出如下结论:
  1.高职生人际交往状况总体较好,但部分高职生被人际交往严重困扰,需要给予重点关注。
  2.高职生人际交往存在性别差异,一般而言。女生要优于男生。
  3,高职生人际交往存在年级差异,一般而言,高年级优于低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