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高职实训基地建设中的课程开发研究

作者:张 彪  李  强  皮智谋 任  东  刘瑞已




  摘要:针对高职课程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课程开发的指导原则和操作模型,并以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建设为例,验证了这些指导思想和操作模型的作用与效果。
  关键词:高职;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开发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中,硬件建设与课程、教学改革同步推进的效果不太理想。课程改革中的主要问题表现为:缺乏清晰的课程开发指导思想和科学方法,缺少可操作性强的开发模式和案例指导: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不能合理衔接和有机整合,课程效率低;课程内容与考核标准和职业岗位要求不一致,岗位针对性差:在教学内容广度和深度上不能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合理平衡,不完全切合高职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在课程单元序列组织上,较少根据教育心理学规律安排逻辑顺序。确立清晰的课程开发指导思想,采用科学的开发模式和方法是高职教师有效地参与和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
  
  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高职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高职课程开发应结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任务,体现高职办学特点。课程开发指导思想应确立为: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方针,以系统方法为指导,以职业标准为参照,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双师”教师为主导,以岗位分析为基础构建课程内容,推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带动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全方位的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课程开发的原则 高职院校要培养高质量人才,关键在于课程的开发与创新。
  1 转变教学观念与尊重教学规律统一。课程、教学改革始于观念的转变,教学改革说到底就是教育思想的转变以及由此导致的教学活动方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的变革。传统教学思想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注重知识的单向传输与接受,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现代教育观念重视教学双向互动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差异,重视学习能力而非知识本身的学习。我国目前的教改实践已表明,对于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或习惯于现行教学模式的教师而言,现代教育观念的确立并不容易在短时间内真正做到。而任何教学改革也必须是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理论指导之下。遵循教育教学普遍规律进行。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发展性原则、结构性原则,效能优化原则、教学民主性原则、艺术性原则、经济性原则等仍然是课程教学改革需要遵循的基本教学准则。
  2 教学内容稳定性与实时性统一。机械制造领域很多基础原理和知识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却在不断涌现和应用。数控技术是发展很快的产业,其机床结构、机床部件、电控元器件以及系统都在不断地更新完善。信息化制造条件下的生产、管理模式也对数控技术产生重要的影响。而已有的相关教材往往不能及时更新,因此。选择教学内容应在保持科学稳定性的同时,注意替代那些陈旧的内容,注意跟踪技术发展,把新技术的应用及时调整到教学内容当中。
  
  3 内容的完整性与适度性兼顾。作为一个专业学科,其知识都是相互联系,具有一定结构性的。从教育心理学有关知识表征的图式理论来看,知识的结构越清晰,稳固性和层次性越好,就越容易产生同化和顺应,有利于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而就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培养层次来看,过分注重知识内在完整性会适得其反,一是学习时间较短,二是学生基础较差,三是就业岗位偏重技术知识的应用,很多系统的知识较难有机会应用。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注重适度适用,以满足岗位需求为基础,又考虑学生今后职业发展的需要。
  4 培养目标全面性与岗位针对性并重。职业素质的形成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三个方面的学习。这在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当中都有明确的表述。但现实教学中。最容易强调的是技能,最容易忽视的是态度学习。因为技能作为一种外显的学习结果。最容易客观地被评判,也往往成为一种体现就业竞争优势的条件。所以在职业教育中受到普遍重视。而知识和态度学习结果外显性弱,特别是态度学习结果往往需要在工作岗位上才容易表现出来。但二者却对学生的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知识基础不好的学生最终会影响工作岗位上的学习和适应能力,特别是态度不端正、职业道德差的学生,最容易在就业初期就被淘汰。因此,无论是课程内容,还是教学方法或评价各个方面,在理论和实践全过程中,既要有针对性地培养特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又要重视培养目标的全面性。
  5 课程目标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兼顾。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国家教育方针和市场为导向的,相应的课程目标更要切合社会的需求。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是在对具体岗位分析基础上制定的相应等级的知识、技能、素质标准,具有统一性和权威性。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虽然不仅限于某些特定工种和等级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而是要求知识更全面、基础更广泛,但应当参考和体现这些相关的标准,以使学生知识、技能等培养更具有岗位针对性和实用性,体现高职培养的目标定位和特色。
  6 注重发展学生个性。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课程结构的改革必须考虑学生在学习基础、心理、生理、智能、学习目标以及动机等各方面的差异。既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考虑个性的发展。在学习内容、学习进度以及学习方式上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并适当开设技术应用型、素质拓展型的选修课。鼓励学生根据社会需求、个人发展与就业需要自主选课。让有兴趣或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在知识、能力的广度和深度方向自主发展,广泛涉猎,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有效地调动学生在培养目标指导下的自我设计、自我发展、自我实现以及自我约束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促使学生为自己创造更好的发展基础和成长空间。
  7 注重调动教师积极性。教师是教育教学任务的主要承担者。教师在长期教学中掌握了学生的特点,对于知识体系和技能结构的合理构建最有发言权,作为课程的最终执行者,教师必须深入参与课程开发和改革当中。同时,课程改革也会触及教师的利益。有些课程被合并或取消,课时有削减,而且要求在较少的时间内达到同等或更高的质量要求,课程改革也迫使教师改变原来的教学节奏和教学方法。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因此,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提高对课程改革的认识,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投身课程与教学改革也成为课程开发成败的关键。
  
  课程开发的操作模式和过程
  
  职业教育中大量应用性、技术性课程必须适应技术发展和职业岗位要求。更应当注重社会需求和岗位分析。按照系统方法的基本思想,职业教育中技术性课程的设计开发可按下图中所示的操作模型进行。
  社会需求研究要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行业、专业及其发展确定社会对于职业标准的要求和对人才规格、数量及素质的需求。
  人才能力素质分析对数控高职人才所面向的岗位的职业活动和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结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要求确定岗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