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情感教育 润物无声

作者:杨凤霞




  摘要: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是教育的神圣使命,教师要重视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注重对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情感教育;真诚;欣赏;班级制度
  
  我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农村,儿时破旧的衣服、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仿佛是生命的主题。但是人们生活得很认真、很努力、很积极、很顽强。我的父亲兢兢业业地做着一份收入微薄的工作,母亲则任劳任怨地一边拉扯四个孩子,一边到生产队做农活,挣“工分”。我是带着弟弟上学的。那时农村的小学十分简陋,几个土台子加上自带的小板凳就是教室了。但是我们唯一的老师非常用心、非常敬业。一个拼音、一个数字地耐心教我们,细心地纠正每个孩子的写字姿势,帮助较小的孩子削铅笔。并且,她从不因我带着一个“小累赘”而有任何的厌烦,而是体贴地给予我尽可能多的照顾。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她替我抱着熟睡的弟弟,温和地看着我写作业的情景。
  艰苦条件下家人间的互相扶持,身为人师的那份纯良的爱心、那份敬业,已深深融入了我的血液。多年以后,当我站在三尺讲台前,望着宽敞明亮的教室,看着崭新的桌椅、穿戴整齐的学生,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爱因斯坦说:“情感和愿望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不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种努力和创造外表上是多么高超。”“重视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注重对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这种信念有增无减。
  
  真诚育得桃李香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在施教过程中所流露出来的崇高的理想信念、虔诚的敬业态度以及强烈的进取心,本身也是对学生好学进取、发奋开拓的无声召唤。我十分注意以自身言行为学生树立好榜样,真诚、严谨地对待教学。曾经有人问我:“当老师累不累?”我说:“这要看你怎么当了。精心准备每一堂课,严谨地讲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每一份作业,用心关注每一个学生,当然很累。然而,这正是教师的师德所在。”徐特立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有好收获,必须耕耘得好。”教师只有拿出自己满心的真诚,勤奋耕耘,播下饱满的种子,才能长出健康、茁壮的秧苗。正是由于我一贯坚持严谨、认真的教学风格,把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学生才逐渐养成了踏踏实实、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这种习惯对于职业中专的学生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师生共同努力取得的成绩是可喜的。我所执教的旅游专业班级中,多名学生被评为校级、市级、省级“三好学生”及“优秀团员”,并多次代表学校参加省级专业技能比赛。在强手如林的比赛中,比赛项目的难度大、技术要求高。例如,有一年的项目中有两个难度较大的项目:一个是中餐花台摆台,一个是斟酒。10人位的摆台从铺台布、摆餐具、插花、餐巾折花等十几个程序要在30分钟内规范地、艺术地完成;斟酒要求把十几种不同类别的中外酒水倒入各自的专用酒具,还要保持优美、规范的姿势与标准酒量。学生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娴熟的技能是难以完成这两个项目的。我的学生不仅顺利过关,还获得所有评委与参赛选手的一致好评,获得了省级一等奖和二等奖。
  “爱心铸师魂,真诚育桃李”,正是师生间毫无保留的、真诚的、全身心投入的教学情感,学生取得了成功。而这,就是教师最大的收获了。
  
  欣赏是教育的良方
  
  职业学校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就是生源素质较差,甚至有人夸张地说,职业学校就是“收容所”,考不上高中的,中途辍学的,调皮捣蛋的都“收容”进来了。我不以为然,我认为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可以发掘的“闪光点”,教师的工作就是发现这些“闪光点”,欣赏并扩大这些“闪光点”,以带动整体。赏识教育是当今重要的教育理念,其关键在于我们能从心底里赏识,从实际行动中真挚地表现我们的赏识。
  歌德说:“待之以神圣,必成神圣;视之以俗物,终为俗物。”当教师以看待优等生的目光来看待每一个学生时,会真的发现品学兼优的孩子越来越多。表扬是赏识的最直接表达。一个学生,他可能学习不好,我们可以表扬他遵守纪律;他可能纪律也不好,我们可以表扬他热爱劳动;他可能也不热爱劳动,我们可以表扬他关心同学;他可能也不关心同学,我们可以表扬他尊敬老师……他身上总有值得你表扬的优点。尤其被看作“差生”的学生,是十分珍惜老师的表扬的。这种珍惜会促使他们在许多方面努力改进,最终成为优等生。
  培养学生健全的情商
  情商也称情绪智慧,是指人的性格、情绪、意志、社会适应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爱因斯坦说:“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一个和谐的人,也就是我们说的具有健全情商的人,应具有自信心、自制力、同情心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心理学家通过对古今中外各界名人的大量研究发现,在决定个人成功的因素中,智商占20%,而情商占80%。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生活在学校里,生活在老师和同学之间。教师应当承担起培养学生情商的任务。
  为了不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我对学生的情商培养是通过不着痕迹地开展各种活动进行的。(1)征集学生个人座右铭,张贴上墙,鼓励健康的人生观。(2)开展“创业教育”主题班会。学生以“我的选择”为题演讲,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激励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人生的信念。(3)写周记——以书面形式与学生谈心。学生把自己的思想、困惑写在周记上,我书面解答,打通与学生交流的渠道。(4)搞活动。到学生身边去,在创意新颖的小游戏、紧张活泼的小竞赛、轻松的对歌联欢中作为普通一员参加,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地学习和生活。(5)聊天会。利用晚自习、下午第三节课时间,不定期地与学生开聊天会,解决学生心理难题。(6)组建英语学习小组、课堂回答问题小组、一帮一学习小组,在小组间既有竞争又有协作。在充分的交流交往中,学生学会了关爱人、帮助人,学会了快乐地与人相处。
  组织、参加各种活动的过程本身就是情商培养的过程。我细心地观察着学生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小心地呵护着他们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使学生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快乐、班集体越来越和谐。
  
  建立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
  
  爱学生不是溺爱学生。夸美纽斯说:“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我国的古语更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之说。为使学生的行为有“法”可依,我班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奖惩条例,内容涉及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行为规范各个方面,共计29条。在班级管理中,条例成为学生的行为准则,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另外,班干部的民主选举制、卫生工作的岗位责任制、综合表现的学分制,处处体现着公平原则。学生既有宽松的成长空间,又有必要的约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律能力。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是我自身的成长历程使然,是教育的神圣使命使然。因其“知时节”而成效显著,因其“细无声”而更彰显其博大。我想,这也是每一个教育战线上的朋友们正在努力做着的事业。
  
  参考文献:
  [1]周东华.用人格魅力打造德育[J].班主任之友,2008,(3).
  [2]李杨.高情商孩子的培养[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杨凤霞(1970—),女,人文地理专业在职研究生,廊坊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餐饮服务专业技师,中学一级教师,高级考评员。
  (本文责任编辑:张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