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论钳工实训的八大原则

作者:柳 杨




  摘要:钳工专业一直都是技师学院的常设专业,不仅机械专业的学生实习钳工,其他专业也都要进行钳工基本功训练,无论机械加工方法如何飞速发展,仍然无法取代钳工,但钳工实习训练仍缺乏一个总体的教学原则。本文总结十几年来的教学实训经验,针对具有灵活性强、工作范围广、技艺性强的特点,从八个方面论述钳工实习训练应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钳工专业;实习训练;基本功;原则
  
  钳工作为机械行业的典型工种,具有灵活性强、工作范围广、技艺性强的特点,尽管机械加工方法飞速发展,但仍然无法取代钳工。例如,装配调试、安装维修、工具制造等必须依靠钳工完成。所以,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钳工都会在机械领域占有重要的一席。许多年来,钳工专业一直就是技师学院的热门专业,不仅机械专业学生实习钳工,其他专业如数控专业、电工专业、汽修专业、焊工专业都要进行钳工基本功训练,但通过这么多年来的观察,钳工实习训练现仍缺乏一个总体的教学原则,笔者结合十几年来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八个方面谈谈钳工实习训练应遵循的原则。
  
  训练课堂的科学性原则
  
  训练课堂的科学性原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钳工专业实习计划的制定要体现科学性。不同专业的钳工训练计划在制定时都要体现针对性、科学性。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和在不同阶段的训练,教师要按照教学大纲制定系统化、科学化的教学计划,不能因为学生人数、班级数的增加,就把钳工核心技能训练计划课时减少,只进行钳工基本功训练的实习,这样容易造成学生的技能水平的下降。
  训练课堂的科学性原则另外一层含义是实习课堂要体现科学化。实习课堂化教学的四个环节是:组织教学、入门指导、巡回指导、结束指导。这四个环节实习指导教师在授课时都能遵循,但授课的内容却很难统一,对同一课题,在入门指导中应讲什么,示范什么,如何示范,常因实习教师的不同而不同。为此,必须规范课堂实习教学内容。要组织教师,通过反复讲解、操作、讨论,将每一课题的授课模式、内容统一起来,得出一套具有较高科学性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模式,保证不同的实习教师在讲授同一课题时,都能按同一模式授课,杜绝授课的随意性,最终才能保证实习教学的质量。
  
  训练课题的趣味性原则
  
  钳工实习初始阶段单调乏味,远不如电脑操作实习那么有趣,整天用錾锤锯锉跟冰冷的铁块打交道,久必生厌。学生实习无兴趣,就会直接影响实习训练效果。因此,作为实习指导教师必须设法让学生对钳工实习保持长久的兴趣。在钳工实习中锤击练习是錾削实习中的必要环节,实习指导教师就要在学生锤击练习中变换训练方式,比如,在教师示范指导后让几个反应较快的学生做“模仿示范”,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动作要领;在训练一段时间后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在同一速度的前提下分别进行“锤击姿势规范化对抗赛”,让学生在互相竞争的情境下,激发他们的训练兴趣。錾口榔头是钳工学生要做的一个重要课题,因为这个课题包含了在这之前所学的全部基本操作技能,如锯、錾、锉平面、测量、划线、钻孔、攻丝、锉圆弧面等。从圆钢到錾口榔头的完成需要较长时间,学生往往对这个课题一开始不感兴趣。可以设法将钳工的各种基本操作训练内容分解到若干个小课题中去实习。可以安排他们先做长方体,课后在纸张上画錾口榔头1∶1的模型图,而且规定每个学生做的工件在教师打分后都归学生自己所有。学生使用自己生产的“产品”有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要做和做好的积极性,提高了实习效果。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实习训练中讲求趣味性至关重要。
  
  训练内容的渐进性原则
  
  这里所指的渐进性主要是指实习课题的安排本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地掌握操作技能。每一学期应完成哪些课题,讲授内容、顺序如何,应合理安排,精心设计。要按部就班,不能超前,不能跳跃,尤其要重点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要等熟练掌握了基本操作要领之后,再进行配合、修配等综合性训练,初级工考核过关后才能进行中级工内容的训练。作为配套措施,学院每个阶段都应严格执行“过程性考核制度”,对学生实行实习内容的渐进性管理,既调动学生“闯关”的积极性,又消除学生盲目练习导致的囫囵吞枣、事倍功半的弊端。实习教师对每个课题的训练内容也要按照学生学习时的认识规律和操作技能形成规律,科学地组织教学。把每个课题的主要操作要领和基本技能进行分解和综合,确定训练时间、顺序、目标、方法,做到统一化、标准化、规范化,按照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科学指导和训练。
  训练动作的规范性原则
  规范化操作是保证产品质量,尽快提高操作水平的重要前提,也是在组织钳工实习训练中应该强调的要点之一。教师示范是实习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示范动作的规范化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先有教师的示范动作规范化才有学生动作姿势的规范化。示范的规范化应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示范者的姿势、动作和操作步骤要正确、规范,就是说指导教师在示范时,要尽量地按照最佳操作法和安全技术要求进行一招一式的演示,千万不能把不标准、不规范、不符合安全技术要求的习惯动作和姿势带到示范演示中去,以免学生养成不良习惯,留下事故隐患。示范操作要求做到:步骤清晰可辨,动作准确无误。可进行慢速演示、重点演示、重复演示、纠正错误的演示等。二是要领解说要正确,教师示范演示时,要注意演示、解说同步进行,并要讲做一致,解说一定要注意用词准确贴切。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眼、耳、脑并用的作用,增强示范演示的效果。对于那些可见度小的操作动作,要考虑使用电化教学或多媒体课件教学,以增大可见度,防止学生依葫芦画瓢的错误动作,或模而不仿、仿而不像的现象发生。如锉削动作的前后两手用力变化,学生很难从教师的示范中获得正确的感观认识,因此可借助于flash软件制作成动画,凭借形象生动的画面,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
  学生动作姿势的规范化贯穿学生动作形成的整个过程,从开始学动作教师就要手把手的对每个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指导,看其操作动作是否规范,操作方法是否科学,操作程序是否合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只有在动作规范、方法科学、程序合理的前提下,才能保证动作技能的形成。作为实习指导教师,在学生操作训练时必须及时进行巡回指导、点拨。每到一个工位,教师要细致观察学生操作动作有无不当之处,操作步骤与方法有无不当之处。发现问题,就要苦口婆心地讲清道理,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并附之以动作示范,导之以行,把错误的动作纠正在萌芽状态。否则,错误动作得不到及时纠正,学生就会形成习惯,以后再改就比较麻烦了。对于技术动作不熟练、不规范的学生,更要不厌其烦地讲解演示,再讲解,再演示,手把手地教,直至学会为止。在训练中,要多表扬练习刻苦、动作规范、进步较快的学生,这样对其他学生会产生较大的激励作用。同样,学生在姿势动作初步形成规范后,也要注意他们动作的反复性,要在平时的实习训练中经常提醒,包括工量具的摆放等,严格按照规范化要求。
  
  训练要求的统一性原则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只有制定了标准,统一了要求,才能保证实习训练的有序进行,才能达到预期的训练目标。在微机实习中,我们很容易用“录入速度”和“差错率”等来统一对学生的实习要求。但钳工实习却很难做到这一点,尤其是实习前期的速度、动作、姿势等训练很难制定统一尺度。如果教师就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难使实习走向规范化,很难提高学生进步的速度。为此,教师必须依据有关实习教材和实习大纲根据不同班级的学生特点制定出统一的、科学的分课题实习训练要求,在训练中逐条对照,及时实施。例如,在锯削训练中就可以安排“锯缝的直线度”分课题进行针对性训练,在每个学生都达到统一的直线度要求再进行下个课题的训练。在具体操作中,切忌向学生下达标准含糊、要求不明的训练课题,力争每一课题都有统一的要求、统一的训练目的,在检查中坚持按标准评分,切忌好坏不分,在学生中造成误导。当然,每个课题不同教师在平行班级教学过程中都要有统一性的要求,这就要求整个组的专业教师必须清楚每个课题的统一标准。做到统一计划、统一训练内容、统一训练进度,进而达到统一训练效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