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项目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张志明




  摘要:对《临床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的项目教学法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这种教学法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临床护理操作技能
  
  行动导向教学法又叫实践导向教学法,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的思潮。行动导向教学法没有统一的教学环节组成模式。目前,遵循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思想而发展的教学技术主要有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其中项目教学法是行动导向教学法中一种最具代表性的方法,其一般做法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学生随着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环节中的基本要求。这种教学法在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运用项目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的项目教学法对我院的精品课程《临床护理操作技能》进行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做法。
  对课程准确定位课程是专业建设的核心,课程设置取决于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计划,是为专业人才的培养直接服务的,通过建设精品课程,可以促进专业建设。护理专业是为医疗服务机构第一线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学生不但要有较强的综合专业知识和能力,还要有头脑、会交流、能操作、善协作。因此,我院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现代职业价值观和方法引导的护理专业服务行为,十分强调知识、技能的针对性和有用性。《临床护理操作技能》课程针对的是一些工作性质相近的工作岗位,适用于临床各科护理人员,强调实际临床工作中常用操作技术动手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要求能真正做到毕业后就能顶岗工作,实现“零距离”上岗。所以,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综合临床各科的操作以项目的形式完成课程的教学,其本质是行动导向课程的具体实现。
  认真确定课程教学项目要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动力,以提高学生素质、培育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目的的专业培养目标,最终要落实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上。特别是行动导向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到职业现场去选择。为了紧跟护理行业发展,笔者多次深入医院调查,并请教了专业委员会的有关专家,通过对护理专业典型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进行调查确定课程内容,形成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以服务为目标的学习任务即教学项目,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应用环境融为一体,直接指向职业能力的提高。通过共同探讨,最后确定的课程项目共54项,由健康评估技能、内科护理技能、外科护理技能、妇产科护理技能、儿科护理技能、中医护理技能和五官科护理技能共7大项组成。每个大项又由若干个常用的小项目组成,如外科护理技能包括外科手术区无菌准备、手术人员无菌准备、外科手术器械认识、外科换药、止血技术、包扎技术、外伤固定、搬运技术、气管插管、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等10项。妇产科护理技能包括会阴擦洗、阴道冲洗、产科外阴消毒、坐浴、会阴湿热敷、产前检查、新生儿剪脐、婴儿抚触等8项。学生掌握54个项目后完全可以满足临床各科护理岗位的实际需要。我院把每一个教学项目的内容构建成相对独立的模块,每一个模块教学内容的筛选和组织,又是以工作任务或工作过程所必需为依据的,是围绕实际工作过程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训练的综合。
  教学项目的实施在课程实施即具体教学中,项目教学法与以就业为导向、以工作过程为主的精品课程内容最为切合。针对高职护理专业的临床操作技能课程,我认为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法。我们把确定的54项操作项目全部构建成相对独立的模块,每一个模块教学内容都分为操作目的、注意事项、操作步骤、评分标准、问题讨论等5个部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操作,教师帮助学生选择活动方式,进行示范与指导,并创造与项目有关的情境气氛,与学生共同评议小组的学习绩效,使学生不断受到激励,同时获得必要的反馈并及时调整学习计划直至完全掌握该操作项目。比如,学习外科护理技能中包扎技术这个项目,每个小组先汇报自己的学习计划和活动方式,指导教师做出点评和示范后学生练习。在此过程中,教师任意变换“伤员”受伤的部位和程度,要求学生讲出操作要点、注意事项并完成包扎,教师及时进行指导。之后与各小组互相评议学习绩效,引导学生讨论、解决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并注重学生协作能力和职业道德培养。最后是现场考核,直至人人掌握该项目。在整个项目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不再受外部控制,而是一个自我控制的过程。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的核心目的是扩大和改善个体行动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自我负责,强调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批评和反馈。我们从学生的角度和目的出发,指导学生采取行动的步骤和实现目标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到最佳状态,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完全掌握这54个操作项目。
  教材建设教材是教学思想、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载体,是课程得以实施的具体保证,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标志,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对原教材的内容作出相应增减,并以项目的形式作为编写的模板,全书共分为54个操作项目,每个项目均制定了操作流程图与考核评分标准,分别按操作目的、注意事项、操作步骤、评分标准、问题讨论等5个部分编写。精品课程教材应该是广义的立体化教材,除传统的纸质教材外,还应包括课程说明、课程大纲、学习指导、问题解答、教学案例、教学图片、在线课堂、复习题库、课程试卷、政策法规、参考文献、专业期刊、相关网站等教学资源。为了使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我们在立体化教材建设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随着这些工作的推进,将逐步实现教学方法由单项灌输式向项目行动式转变,学生学习由被动接受式向自主探究式转变,教学手段由单一媒体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教育技术转变。
  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教学法后,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由原来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项目的设计者和提供者、学习活动的评议者和学习绩效的评估者。这对于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学方法和知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这些能力也能够得到锻炼提高。
  
  参考文献:
  [1]杨黎明.关于行为导向教学方法的研究[J].职教论坛,2002,(18):4.
  [2]邱大石,陈雪艳,张军.项目行动导向教学应用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6):92.
  作者简介:
  张志明(1971—),男,硕士,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治医师。
  (本文责任编辑:周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