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关于高职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

作者:盛锦春 袁善祥




  摘要:建设高职精品课程,是高职专业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现高职专业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着重探讨了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并就如何确保精品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提出了两点建议。
  关键词:高职;财务管理;精品课程;课程建设
  
  为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部三年前就启动了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当一门课程在以上各方面都富有“精”的内涵时,才具有精品课程资格。精品课程建设是集观念、师资、内容、技术、方法、制度于一体的整体建设,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其他相关课程都将围绕着精品课程的建设共同提高。
  但精品课程并不是高水平重点大学的专利,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适应行业和岗位变化的实际、适应科技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实际、建构独具特色的高职精品课程成为高职院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课程建设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精品课程代表了课程建设的目标和发展方向。
  财务管理课程作为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加强现代企业管理具有重要作用。财务管理高职教学有别于本科教学,围绕高职专业培养目标,其突出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强调“职业性”和技术的“应用性”。将其建设成精品课程对共享优质课程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专业发展、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有着积极的作用。
  
  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课程建设的内容一般应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法与手段改进、课程资源构建和课程效果考评等方面,其具体建设内涵如下。
  加强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成功的重要标志在于其群体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是否能稳步提高,最终取决于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因此,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要制定并实施“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师资建设规划,打造出一支职称、学历与年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育教学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课程团队,其中精品课程负责人要由学术造诣较高、师德修养良好、教学能力强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具备高级职称的教师担纲,“双师型”教师要占相当大的比例,主讲教师要取得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高级理财规划师职业资格,另外要配备必要的财务管理电算化实训指导教师。
  整合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财务管理课程内容改革应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注重培养高职学生的财务预测、决策和财务综合分析能力,改变传统教学内容中与现代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部分,改变过去教学内容庞杂、过于专业化、应用滞后、课程之间内容重复等现象,适时吸纳理财新知识、新成果。按照以职业岗位标准和技术应用能力、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和“实际、实用、实践、实效”的原则整合课程内容。要扩大实践性教学的课时比例,使之达到50%左右,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突出理论联系实际。财务管理研究的是如何对资金运动进行预测、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和监督,以引导和调节资金运动的流向和流量。所以,应调整和优化课程结构,构建以筹资→投资→资金运营→利润分配管理流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块,使课程内容结构模块化,完成学科知识逻辑到工作知识逻辑的转变。
  改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要有一套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中应贯彻“学为主体,导为主线,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根据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设计和安排四个层次的实践性教学环节:(1)企业现场访谈认知性实习;(2)Excel软件验证性实验;(3)实际案例实训;(4)沙盘演练。逐步形成讲授、质疑、讨论、实践、作业和考核有机联系的教学模式。《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涉及的表格、数字、公式较多,以往教师每次讲课,要么课前或课中在黑板上先画好表格讲授,要么学生打开书按书讲。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将本课程中的企业财务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过程等内容利用软件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用幻灯片来展示,既可以给学生以直观感受,系统掌握财务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可以减少教师板书工作量,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必须强调教学内容的概括性、理论知识的条理性、各种插图与动画的生动性,真正起到优化教学内容的作用。要创建精品课程网站,将本课程相关教学资料如电子教案、网络课件、实训指导、作业习题、授课录像、参考文献目录等在网上公布,实现共享,延拓教学时空的维度。目前,在国内精品课程网站上,以全程授课录像为代表的网上资源稀少,这是制约精品课程效用发挥的“瓶颈”,实践中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高效、便捷地采集流媒体格式,在线访问精品课程录像资料。
  构建立体化课程资源课程组成员应集中开发校本教材、实验实训指导书等,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指定有效的扩充性文献资料,建成纸质、电子与网络多种形式有机结合、静态与动态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包。教学资源包包括内容载体(教学大纲、实训大纲、纸介质主教材、实训指导、电子教案、网络课程),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企业及金融市场、Internet),辅助教具(黑板、投影、电脑)和教学资源(企业财务通则、企业实例库、财务数据库、财经网站、试题库)等要素。要投资建设技术含量高,能完全满足本课程教学需要的模拟实验实训室;建立仿真式的虚拟职业环境,制定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实验实训室管理制度;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相关企业尤其是当地上市公司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使之成为财务管理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
  科学考评课程效果要提高考核的信度和效度,建立以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标准,倡导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相适应的开放式、多样化考核方式,既考核学生所学的知识,又考核学生掌握的技能及学习态度,加强课程教学的过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笔试、口试、Excel电算化操作、财务分析报告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六结合”评价体系。尝试把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证纳入到正规教学计划中,推动课程与职业能力的衔接。总之,考评的方式应围绕能力的考核来进行。
  
  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的保障措施
  
  课程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做好财务管理课程建设,需要成立相应规格的常设机构,建立长效的运行机制,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确保其按预定目标进行。
  组织与政策保障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需要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成立专门的建设领导小组,由学校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建立有现场专家参与的课程建设队伍,根据本课程的目标定位与特色,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规划,有计划分步实施,减少随意性,以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财经管类课程建设,从而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学校要在资金配套、设备配备、实验室用房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在教师“内培外引”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优先保证本课程所需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的配备,确保财务管理课程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实施规范、有效的动态管理要建立财务管理精品课程立项制度、建设负责人制和评估机制。主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申报立项。由财务管理教研室组织课程组进行申报,学校聘请有关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论证通过准予立项建设,同时划拨课程建设经费给课程组,由课程建设责任人掌握使用。二是过程监控,分类指导。实行中期检查分流,加强课程建设的过程监控、动态管理和分类指导。三是评估认定。实行评估→建设→再评估→完善多次循环,将立项评估、中期评估、验收评估、验收后跟踪衔接起来。要做到课程建设现状评价、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课程建设成效评价与管理水平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专家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对不按学校要求建设的应取消立项,对不符合精品课程条件的应不予认定。
  建设高职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应以理财职业岗位为课程目标,以理财职业标准为课程内容,以教学模块为课程结构,以现代教育技术为课程平台,以“双师型”教师为课程主导,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和辐射效应,以此推动教学观念的转变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出更多的高技能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孔令强,尹超,于萍.精品课程建设及实现途径的探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2]王志蔚.近年来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综述[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
  [3]刘畅.关于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思考[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4]刘忠.精品课程建设模式探讨[J].河套大学学报,2007,(1).
  [5]王羡农,武安海,贾东水.推进精品课程建设,提高高校教学质量[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6]缪启军.浅谈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7]宏贵,梁昌勇.资源建设是精品课程发挥作用的根本[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8).
  作者简介:
  盛锦春(1969—),男,湖南汉寿人,管理学硕士,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副教授,财务管理校级精品课程负责人,研究方向为公司财务管理与会计。
  (本文责任编辑:周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