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任务型教学法在技校英语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郭世航




  摘要:从技校英语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型教学法理论出发,以“做客与待客”的实际教学案例为例,通过教学分析,探讨任务型教学法在技校英语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技校英语;任务型教学法;任务设计
  
  任务型教学法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兼顾交际功能和语言知识结构的学习,以一种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英语有目的地做事情,在干中学,在用中学,目的是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明确具体的任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有了具体的动机就能自主学习,并且主动运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与此同时,每个学生都扮演着某个角色,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因此有利于培养责任心;由于有较多的人际交往,有较多的机会思考、决策和应变,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性格和情感,提高学生运用交际策略的能力。任务型教学法的核心理念就是模拟人们在社会、学校生活中运用语言所从事的各类活动,把语言教学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应用结合起来。因此,实施任务型教学法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运用目的,要能达到一定的结果,要具有交际性和真实性。
  笔者拟以《全国英语等级考试标准教程》(第一级)第三章第二专题“做客与待客”为例,阐述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礼貌交际在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现在的技校学生往往忽视日常生活中礼貌待人的细节,因此,有必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礼貌交际的教育。
  
  任务一:各组员进行任务分配,收集到别人家做客或接待客人的相关资料(课前准备)。
  
  将该任务分成四个小任务,分别为收集相关词语和句子(如表示问候、寒暄、介绍、交谈、劝餐、送别等交际用语)、收集礼仪文化方面的相关信息(言语、肢体语言、着装要求等)、收集饮食文化方面的有关信息(饮食习惯、就餐要求等)、了解英语话剧及其剧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各组员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某一子任务,并通过查找图书馆书籍、上网、观看电视和电影等各种途径完成任务。
  学生收集资料的过程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要让学生主动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合理有效地利用图书馆、计算机网络、传播媒体等,获得广泛的英语学习资源,丰富自己的英语知识(查找礼仪文化、相关内容等)。通过收集资料,学生不仅能复习以前学习过的相关知识,而且能根据需要学习到新的英语知识。与此同时,学生能体会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任务二:由学生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
  
  各组员将各自收集到的信息向本组汇报,全组经过推理、演绎、分析、比较、讨论等活动,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泛泛的一般信息或多种杂乱信息中分清条理,得到新的所需要的信息。
  该活动的本质是学生在教师的宏观监控和组长的组织下,学习对信息加工处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小组中每个人都有其他人不掌握的信息,问题的解决需要把全组的信息综合起来才能完成,这是具有信息差的双向交流活动。在这种气氛中,小组中的每个人都是不可缺少的,每个人都必须把自己掌握的信息提供给大家,而且必须认真聆听别人提供的信息,阐述自己的观点,进行讨论或争论。同时教师要不停地巡视,及时给学生提供帮助。通过分析、综合、比较等一系列活动,在近似真实交际的活动中,学生头脑中储存的语言材料,如语法规则、句型结构、表达方式等,都被激活并动员起来,等于复习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学生向别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的能力也会得到较大的提高。学生能够学会如何通过沟通与协商解决相互之间存在的分歧,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和能力,可为将来进入社会交际积累经验,也可为日后的职业活动做好准备。
  
  
  任务三:设计情境,分配角色。
  
  各组员在组长的组织下,根据所筛选的资料,就如何设计话剧情境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对这些观点和想法进行讨论,集中意见。在确保情境真实性的前提下,确定本组的话剧情境设计方案。同时,根据设计方案、组员特长及话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等,合理地进行角色分配,做到扬长避短。
  学生相互讨论接待情境的过程就是学生对信息进行有效组织,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简单的英语表达自己对情境设计的想法,并在真实的讨论环境中学习与其他组员进行沟通和协商。每个组员都积极地为整个组的活动考虑,发表意见,比较并综合各自的意见,得出最佳情境设计方案。然后,各组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组长从中做好协调工作,确保人人参与。这样既可大大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可提高学生的工作效率。
  
  任务四:编写剧本。
  
  各组员按照剧本的编写要素与设计的情境,运用小组收集到的词汇和语句设计角色所需的英语对白或旁白,进行剧本编写。
  这个任务侧重提高学生英语的书面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学生根据交流双方的话语,运用符合英语习惯的语句进行交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具体的时间和情境应用正确的时态,根据人称主语和时态选择正确的动词形式,根据不同的交际功能和交际双方的关系选择得体的词语,区分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以确保使用最恰当的词语。这样,不仅可提高学生在英语词汇、交际用语、句型、时态和写作水平等方面的语言综合组织能力,还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任务五:话剧表演。
  
  各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抽签顺序上讲台向全班同学表演话剧。要求运用相关的交际用语接待客人,如寒暄、请朋友喝饮料、把朋友介绍给家人、给客人劝饭、送别客人等等,尽可能地用语言和肢体动作表现出在特定场合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观众认真观看,做好记录,并根据评分标准给出得分,作为点评和评比的依据。
  这是学生表现自我、展示成果的过程。通过向观众表演,学生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增强交际信心。所有的学生都开口,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都有所收获,能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大胆实践,体验成功。同时,这也是一个互相借鉴学习的过程,为了使自己的表演获得成功,学生在观看其他小组的表演时,会注意学习其他小组的优点,及时对自己的表演做出调整,完善自己的表演。这样,学生在台上的表演会越来越成功,成就感与学习的自信心会越来越强,学习英语的兴趣自然就越来越浓。
  
  任务六:观众代表点评。
  
  教师组织观众代表就表演者的语言形式(发音、词语、句型、语法等)、表情、动作等各方面自由发表评论。
  这是学生就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互评的阶段。在完成任务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顾并学习相关的语言形式,这是任务型教学法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侧重将学生使用的英语与英语国家人们的表达方式进行对比,既可以保证任务的真实性,又可以照顾到语言形式的练习。学生不仅能通过发现并指出别人所犯的错误减少自己犯同类错误的次数,而且能学习别人表演中的过人之处,丰富自己的语言,启发不断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任务七:观众评比并给予表彰。
  
  组长将组员对其他组的评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所得到的平均分即本组对其他组的打分。教师综合各组得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得到的平均分再加减各组作为观众时的表现分即各组的总分。在总分排行榜中居前三位的小组分别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还要根据个人在表演中的突出表现评出最佳表演奖、最佳口语奖、最具潜力奖,然后按英语课堂奖励机制进行表彰奖励。
  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胜心理,用一定的奖励措施激励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争取获奖。在评比过程中,观众评分直接决定着评比的结果,此时学生的主动性会得到充分发挥。
  在总任务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遵循任务型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这一原则,将任务分解成由子任务构成的任务链。每一个任务都以前面的任务为基础,每一个具体的任务都能使学生具有明确的方向,任务的完成又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这样就能够有效地保持和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学生完成各个子任务,就能够一步一步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并检验学生学习的结果,既可避免传统教学法中教师单一灌输和学生单调背诵的弊端,使学生学会在真实的环境中运用英语与人进行沟通,感受更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又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践证明,在采用任务型教学法的班级中,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学生在课堂互动中变得更加活跃,学习成效更明显、更持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体验到如何搜集、处理各种信息,如何与同学交流、合作,如何使用语言处理人际交流中的信息差、推理差及观点差。这些显然已经超出了语言学习本身,可以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交际能力、工作生活能力紧密地结合起来,达到学习为生活服务这个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全国英语等级考试教程(第一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贾志高.有关任务型教学法的几个核心问题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5,(1).
  [4]史道群.对英语任务型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3,(25).
  [5]方文礼.外语任务型教学法纵横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9).
  [6]魏永红.任务型外语教学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7]冯秋怡.试谈如何实现愉快互动的任务型英语课堂教学[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3).
  作者简介:
  郭世航(1982—),广州市高级技工学校助理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