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高职院校园林专业校企合作的难点与克服

作者:黄臣臣 申晓萍




  摘要:从分析高职院校园林专业校企结合的背景入手,提出了借助校企结合培养人才的途径,并对园林专业校企结合难点与克服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高职;园林院校;校企合作
  
  随着我国园林业的迅猛发展,相应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园林专业目前已成为一个热门专业。但与此同时,竞争也逐渐加剧。作为职业技术院校,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应突出职教特色,面向市场培育特色专业,创建品牌。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位置,在办学过程中,以培养园林行业高技术应用能力为主,努力办出专业特色,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环境建设的需要,与企业合作,精心设计园林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综合培养方案,不断调整专业方向,加大创新力度。
  随着高职高专校企合作越来越成熟,在组织管理上,我们提出“双轨制、全方位、系统化”的企业参与模式。这种模式实现了校企实体性合作,实现了企业参与模式,引入了利益驱动,大大调动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如下图所示:
  
  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校企合作教育经历了一个从起步到逐渐发展的过程。在合作教育的实践探索中,合作的方式逐渐多样化,层次在逐步提高,教育经验日趋丰富,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全方位合作教育模式。概括起来,有以下一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途径。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途径
  
  (一)优化专业结构——调整专业发展方向
  构建技能型教育教学体系首先,经过在社会企业调研,根据社会需要和工种考核要求,围绕就业岗位,确定园林专业的技能训练项目,并将之分为基本技能、专业基础技能、专业方向技能三大模块。其中基本技能和专业基础技能为园林专业的必修技能,专业方向技能则根据各专业方向的需要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有相应的专业方向技能。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园林专业方向的专业实践技能体系。
  
  围绕就业岗位技能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园林专业存在许多专业方向。从现在的园林教育现状来看,普遍存在把园林专业方向划分过细、专业知识面广而杂、专业技能不专、学生的从业能力较差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根据“大专业,小方向”的原则,我们参考企业领导、行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把园林专业区分为以下三个方向。
  园林花卉:以园林植物生产、管理、种植、养护为主。工程施工管理:以园林工程绿化施工,监控园林绿化工程进度、质量、造价,园林建筑小品施工等为主。城市景观设计:以城市园林人造景观设计、园林规划设计为主。
  根据“共基础,活模块”的课程模式组织实施教学过程,将园林专业各项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划分成文化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方向模块。其中,数学、应用文写作、外语等课程划入文化基础模块;园林美术、园林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园林植物识别、园林植物栽培、工程施工管理、工程招投标与预决算、园林规划设计等课程划入专业基础模块;各专业方向所需的特有内容划入专业方向模块。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方向技能的前提下,有较为扎实、宽广的文化知识基础和园林专业基础,同时,可以节省教学资源,便于教学管理。
  (二)坚持就业导向——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尝试“订单式”人才培养所谓“订单式”培养,就是以企业用人协议(订单)为依据,根据企业的用人要求组织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实现“产销链接”、“对口培养”。“订单式”培养的教育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注重知识传授和理解的教育模式,把学习与工作结合起来,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学校的培养与企业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得到与他们未来工作岗位相一致的实践机会。例如,我学院园林专业与英国下属公司诺普信公司合作办学,公司派遣业务骨干来我校进行专业教学、培训,学生修完课程测试合格后直接进入该公司工作。
  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双向介入,精确定位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该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职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培养目标是: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通俗地说,即“高级蓝领”——活跃在一线的高级技师和专业管理人员。学院非常需要企业从教学计划修订到教师培训交流、学生实训就业等的介入与支持,使得学生既能够获得学历教育,又能够经历职业资格培训。这种合作方式定位的关键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既对理论水平有一定要求,同时对实践应用能力有较高要求。根据以上观点,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认为可以分解为四个“一”,即“一张图”:能够进行一定规模的园林绿化工程规划设计,并形成系列图纸——规划设计能力;“一双手”:能够把规划设计方案化为现实——园林苗木生产、管理以及园林施工能力;“一张嘴”:能够将所学的基本理论用于设计、施工、生产、管理过程之中,并依据基本理论将设计方案与用户进行沟通——基本理论知识和社会交往技能;“一颗心”:有较好的生理、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队精神。
  企业与学校之间实现资源共享首先是企业与学校之间的技术共享。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办学的优势,将理论教学与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学生能够一边在教室和实验室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的思维、技巧,一边在工厂、工地现场加以实践,使自己所学习的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印证。比如,花卉生产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行业,作为花卉生产单位,经常会有新产品新技术出现。通过这种校企联合的方式,能够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也能指导我们的教学方向,不至于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落伍、技能过时。其次,企业与学校之间的设备共享。学校需要设备的时候可调用企业的设备,学校购置的设备也可以借给企业使用。学生可以到企业、基地、工地进行园林绿化割草、修剪、车辆的驾驶等现场操作,免去了学院仪器设备机械的购置负担。同时我院获得国家赞助购置的一些高精密仪器,如价值2~4万元的全丈仪也可以借给工程建设企业使用。
  (三)打造精英教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在建设园林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中,我院实行了“三鼓励”。一是鼓励教师读研,提高学历学位;二是鼓励教师搞科研,提高学术层次和职称档次,走产学研道路;三是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或脱产在企业进行锻炼,提高技术应用能力。现在教师依靠原有的知识、技能,已经不能满足知识技能更新换代的需要,这样对教师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根据我们校企办学的特点,把一些理论、技能水平高、思想品德好的人才输送到企业,或者鼓励教师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承接工程项目,提高技术应用能力。这样既增加了企业的新鲜血液,提高了企业总的理论水平、技术水平,又使学校培养出的技术人才得到了更好的用武之地。同时,可以把企业持续的校企合作中优秀的技术人员调到学校任教。极大地提高了教师与“技术人员”的能力,建设了一支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例如,在不影响教学工作的前提下,我院园林专业有教师在外兼职、脱产锻炼或者有的自己投资注册园林设计事务所,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技能水平,也提高了校、系、专业在社会及行业的影响和知名度。教师通过业务活动,为组织专业学生到本公司或相关企业、公司实习实践,推荐毕业生就业和提高学院就业率带来了极大的促进。这也是该专业校企合作的一个亮点。
  (四)建立特色实训基地,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高职园林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应以培养学生园林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为目的,以行业企业发展的先进水平为标准,与园林建设、管理要求相统一,形成真实的园林职业环境;突出实用性,成为集教学、科研、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开放型实训基地。通过各种实训,学生能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基本技术应用能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