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探索

作者:陈晓琴




  摘要:阐述了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背景、基础、内涵以及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步骤。结合作者从事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经验,着重剖析了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和特色,对从整体上把握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特色
  
  精品课程建设背景和基础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扩招、课程设置调整以及新老教师交替等一系列新情况的产生,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全社会日益关注的一个尖锐话题。而教育成果的优劣主要反映在课程建设上,教育部在这种背景下于2003年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这项质量工程包括两方面内容,一个是“教学名师”队伍的建设,另一个是精品课程建设计划。精品课程建设是这项工程的奠基性工作,教育部计划用5年时间(2003~2007年)建设15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一批精品课程的相关内容上网并免费开放,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可以说精品课程建设抓住了当前高校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
  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是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课程建设应有别于“学科型”教育,应当服从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笔者认为:课程是专业的基石,是专业培养方案的实现形式,而精品课程建设则是打造精品专业、品牌专业的具体体现。高职精品课程建设必须以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设置为前提,以能力本位结合教学改革作为基础,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
  
  建设精品课程首先要准确理解和把握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教育部关于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价标准中指出了精品课程的内涵,即“五个一流”的课程标准: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体系;一流的实践教学基地。通俗地说,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其建设能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
  高职教育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其课程设置与课程建设必须服务于这个总体目标。因此,对于高职精品课程而言,“五个一流”集中体现在突出学生的技能培养这个教学思想上,其定位应体现为“职业性、技术的应用性和示范性”,这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学科教育的本质特征。
  通过对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笔者认为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改革与建设、教学手段建设、教材建设、管理机制建设、实验室建设等多个方面。目的是解决好如何为学生提供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问题。同时,精品课程建设又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五个一流”要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
  
  精品课程建设主要内容
  
  按照教育部对精品课程的评价体系,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育教学多个方面,主要内容如下:
  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历来是学校建设和教改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评定精品课程建设成果的首要指标。一门课程之所以能够成为精品,是主讲这门课程的教师长期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结果。高职精品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应紧紧围绕“双师型”队伍的建设展开,形成高中级职称教师占一定比例的、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学效果好的教学群体。课程负责人既是课程开发与建设的主要责任人,也是教学与科研的学术组织者和课程日常事务的管理者以及课程建设质量与教学质量的监督者。课程主要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应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或“双师素质”的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并亲自主持、设计和指导实践教学。在高职院校精品课开发与建设中,要根据课程改革和建设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对主讲教师的培训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形成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满足一定师生比的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学梯队。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其课程体系的建设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岗位能力为着眼点,课程内容贴近工作实践和岗位需求,同时又需要兼顾课程自身的系统性。因此,在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开发与建设中,课程体系建设要与区域、行业经济发展相适应,要与行业技术进步相适应,要与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相适应。新的课程体系既要有本地区、本专业、本课程的特色,又要有普遍适应性。教学内容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包括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两个方面。理论教学内容应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既要充分发挥本课程在专业课程群中的独特作用,又要注意加强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增强其内在逻辑性;实践教学内容应与理论教学内容相配套,形成完整体系,突出产学结合特色,能很好的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并尽可能考虑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相接轨。需要指出的是,在精品课程内容建设过程中要坚持基本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改革实验教学,加强工程实践性训练。要重视基本理论对实践的重要作用和人才智力开发中的作用,也要防止把能力的培养误认为就是专业技能的培养,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环节。达到精品课程内容建设的目标,即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的结合。课程内容的具体建设首先体现在制定一系列的相关教学文件,如: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课程手册、授课计划以及考核办法等等。然后通过文字教材、电子教材、辅助教材、参考资料、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等载体来体现。最后经主讲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传授给学生。在教学内容方面,课程内容应是活跃的,是不断充实的、更新的动态过程,教师应该把科研与教学、实践与教学紧密结合,不断把最新的科研成果、新的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
  教材建设教材是教学改革成果的固化。理论教材、实验教材、实训教材三者构成了高职院校的专业教材体系。教材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围绕课程目标,抓好这三类教材的建设。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教材一般可选用国家高职高专优秀教材和规划教材,或者由学科专家或课程负责人或主讲教师编写和制作的相关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教材内容应符合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要求,适当引入本课程领域中一些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教材的形式应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启发学生思维,便于使用先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反映课程的特色。
  实践性教学环节建设实践性教学环节建设包括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两个部分。实践教学内容建设的重点在于加快实验项目的改革与更新,努力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加大实验室建设与开放的力度,积极推进多形式、多层次的实验、实习、实训体系开发与建设。大力开展仿真实验、模拟实验的研究。而精品课程配套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一部分,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到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实训教学的要求,意在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设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的主要形式是将名师指导下的课件、实验、教材免费公布在网上,这是运用多媒体网络教育手段对传统面授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建设和运用过程中,要根据课程类型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以最佳方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恰当地处理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把讲授的重点由单纯讲知识本身转向同时讲授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思维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特点和内容需要采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参与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等教学方法,以便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他们主动自学。同时,利用网络技术建立相应的课程网站,把课件、讲义、参考资料等教学相关材料挂在网上,帮助学生课余自学和预习,既方便师生间的交流,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