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宁波市高职产学合作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作者:李振祥




  摘要:根据浙江宁波市高职院校多年产学合作工作的实践,总结探索出了六种产学合作模式,介绍了采用这些模式后带来的可喜成果,并对宁波市高职产学合作如何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创新思路。
  关键词:高职;产学合作;探索与创新
  
  产学合作是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它将课堂学习与工作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然后,将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带回学校,促进学校的教与学。产学合作利用了学校与社会的两种环境、两种资源,对大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锻炼及素质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高职教育的产学合作比普通高等教育的产学合作更全面、更深入,所追求的是紧密型、深层次的产学合作。进一步探索产学合作模式,将有利于这项工作更好地开展,本文将以宁波市高职院校探索产学合作教育模式的实践为例进行专题探讨。
  
  宁波市高职产学合作教育模式的实践
  
  宁波市是我国沿海开放城市之一,200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3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8%。宁波市高职教育就是在这种非常有利的外部环境下迅速发展起来的。宁波市现有高职院校6所,在校学生达到6万多人。宁波市的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与产学合作的特色。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能抓住历史机遇,谁能捕捉市场信息,谁能主动走出校门服务于地方经济,谁能培养出当地经济发展所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谁就能取得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支持,就能得到企业的大力支持、配合及参与。据调查,宁波市高职院校正在探索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有以下几类。
  在岗实习型模式这是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实行针对性培养,把学生送到企业以实习试岗完成实训全过程的模式。这种模式深受对口企业的欢迎,可以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完成角色转换,缩短工作的适应期,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如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的产学合作就是这种类型,学院与宁波第一医院紧密合作,学生的护理实习都是在医院的护理工作岗位上完成的。实践证明,这种在岗实习型模式效果显著。
  “订单式”培养模式这是一种比较好的产学合作模式,即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为企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学校根据企业人才规格的需求开展定向培养,教学计划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商讨制定,教学内容按企业要求设置,教学环节按企业人才资源开发计划实施,专业教师大多数由企业人员担任,学生既是学生,又是企业员工,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如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与雅戈尔集团联合办学,连续五年为雅戈尔集团实行“订单式”培养,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项目合作型模式即依托学院特长专业和骨干教师,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一起开展技术服务和技术研究。引进企业研发部或者成立教师与学生研制小组,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共同进行技术革新改造以及产品的技术研究、设计和开发。学生在参与项目合作型实习后,不仅可学到专业知识,而且可掌握技术革新改造及项目开发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为以后从事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这种模式不仅可为企业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可为学院开拓服务空间,使学院的教师和学生接触并掌握专业的前沿技术,从而提高他们的科研水平与创新能力。如宁波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就有这种产学合作项目。
  共建型合作培养模式即学院与企业或与政府共同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几方共同出资、共同管理;也可以由企业出设备、出技术,以企业的名称为学院冠名,学院出场地,采取校企一体、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模式,仿真企业生产现场环境,开展实践训练与技术培训,聘任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师为兼职教师,把他们掌握的生产第一线新技术、新工艺充实到实践教学中去。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系与敏乎企业合作办学,就是由合作企业冠名,学院的产权性质不变,国家投入的教育经费不减,吸引现代企业加入的产学合作模式。该企业还专门为学生开设了实践教学场所和教室,并提供价值几百万元的设备,为该系装备了机械加工实训中心,建立了模具实验室。浙江工商职业学院也有共建型产学合作项目。
  基地辐射型模式即建立国家级实训基地,以优良的实习实训设备建立起一流的省级或国家级示范性基地,以科技含量高的基地为载体,形成辐射型联合办学的机制,为基地周边学校或企业提供各种培训与实习服务。这种实训基地既可以提高基地设备的利用率,降低设备的使用成本,又可以为周边企业提供培训服务,为周边学校提供实习服务,充分发挥基地的辐射作用与示范作用。浙江工商职业学院正在实践这种模式,学院在宁海建立了产学研基地,并已与六所院校及宁海模具城签订了基地资源共享协议,使基地的辐射能力大大提高。
  与境外企业联合办学模式即加强对国外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学习借鉴,引进国外优秀企业资源和教育资源,特别是引进国外先进企业到基地来办企业,使学生和教师在基地内就可以学习国外先进设备的操作和使用,使我国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如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正在策划引进德国企业到宁海实训基地落户,充分利用国外企业的先进产学合作理念和先进设备,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境外企业则可以利用我国高职院校这个平台,扩大对外影响,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与经济效益。
  
  宁波市高职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实践的成果
  
  宁波市高职院校通过上述产学合作模式,取得了非常好的办学效果。
  参与产学合作教育的企业日益增多近年来,由于宁波市高职院校重视产学合作,善于捕捉人才市场信息,善于抓住有利时间和机遇,利用产学合作的成果和积累的丰富经验,加大宣传产学合作成果的力度,使参加产学合作的企业越来越多,合作范围越来越广。如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与雅戈尔集团、奥克斯公司、洛兹制衣公司、“太平鸟”、宁波银翔装饰公司等六十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海天塑机集团、敏乎机械公司、大名精密铸造有限公司、宁波世控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移动北仑分公司等几十家企业进行了合作;宁波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与罗蒙集团、堂皇公司、朴工英公司、张秋儿公司、和鑫制衣厂等多家企业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合作;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与其他几个学院也与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随着合作企业的增多,宁波市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有了保障。
  产学合作成果显著由于宁波市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又能使企业在产学合作中得到一定的回报,特别是产学合作培养出来的学生非常受企业欢迎,因此,宁波市产学合作教育模式的成效十分显著。一是产学合作的教育价值明显提高;二是大大提高了高职生的就业率,2005年宁波市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5.28%;三是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产学合作培养的学生深受企业的好评和欢迎;四是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促进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五是充分体现了产学合作的优势互补,通过合作,校企双方各自发挥了技术、设备、市场、信息、人才等优势,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六是产学合作充分体现了双赢原则,合作双方在合作过程中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互惠互利,最终形成了长期合作的良好发展态势;七是企业在合作中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八是产学合作为高职院校服务于社会提供了最好的平台。
  
  对产学合作模式创新的思考
  
  面对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和新特点,高职产学合作教育必须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践证明,宁波市高职产学合作教育模式是有成效的,成功的,但由于高职产学合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涉及面广,要求高,操作难度大,加上我国政府在法律法规方面还在不断完善和充实,因此,在实践中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