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试谈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申报

作者:宋嵘嵘




  摘要:针对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申报工作的“瓶颈”因素,从树立良好的科研心态、认真抓好选题、高度重视申报书的规范填写、做好项目申报服务工作四个方面论述了高职教师如何突破项目申报难关。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研项目;项目申报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经近几年的开拓、建设和运行后,蓬勃发展,其中科研工作亦呈突飞猛进态势,科研氛围日益浓厚,科研队伍逐步形成,科研意识大大增强。鉴于学校发展的大趋势及个人提升的需求等诸多因素,广大教师参与科研、申报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与此同时,报项难、立项难亦成为困扰教师的一大难题。本文就目前高职院校项目申报中的“瓶颈”所在及突破办法展开论述,以期提高项目申报的获准率,进而有效推动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持续健康地发展。
  
  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申报的“瓶颈”分析
  
  从目前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的来源渠道看,可分为纵向课题、横向课题和自立课题。经过几年的运行后,应该承认,面向高职院校的项目申报渠道已较宽,来自于国家、省市科研主管部门、科研机构、基金会和学术团体的研究项目基本上畅通无阻;受企事业单位委托或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同开展的横向类课题也已涉足,并日显增多;学校自立课题则旨在培养有潜力的学术骨干,支持有特色的研究领域,为进一步申报较高级别的课题打基础。但教师常反映“申报难、难申报”,细究起来,其“瓶颈”所在可归于以下几点:
  认识偏差广大教师在项目申报时存在较为严重的畏难情绪,自认为能力有限、条件有限,局限于申报低级别的纵向课题、自立课题上,对申报较高级别的纵向课题退避三舍,认为高不可攀,人为设置了障碍,堵住前进的路。而事实上,随着高职院校几年来的发展和积累,已有了前冲的能力,虽然与普通高校、名牌大学相比,尚处于竞争劣势,但结合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后,还是有望冲刺省部级乃至国家级课题项目。
  项目申报的功利性近年来,高职院校项目申报的踊跃与当前职称晋升、绩效考核评定中对科研指标的要求提升密不可分,尤其是随着职称评定中正、副高级职称晋升门槛的抬高,使项目申报成为了想晋升职称的教师势在必行之事。固然,此举确实能有力推动学校科研的发展,对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也是件好事,但也导致一部分教师项目申报时的功利性。在积极申报项目的群体中,今后1~2年内将晋升职称的人员占较大比例,他们急于速成、四处开花,没经过认真调研和周密思考即到处出击,在项目申报上较为草率。
  选题定位的盲目性和分散性鉴于主观及客观的原因,不少申报者在选题上把握不准,选题范围不是过大就是过小,不是理论过深就是距离实际较远。没有真正深入实际,结合高职院校优势和特色进行选题。常常出现“东打一枪、西打一炮”的状况,看似研究方向很多,实则都浅尝辄止,没有扎实而系统地开展某项研究,项目申报的前期调研、前期研究工作相对缺乏。在选题时,由于缺乏条理性和系统性,直接影响了重点项目、高级别项目的申报。
  申报书填写技能不高部分申报者由于经验缺乏或重视不够,填写申报书时错误百出、漏洞颇多。较明显的错误有:项目经费填报不实,过高或过低;项目组成人员结构不合理,个别主持人单枪匹马上阵,或一味追求高职称人员的组成队伍,没有形成合理的结构梯队;内容填写上不符合基本要求,词不达意或过于简洁或长篇大论,不能清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申报书外在形式美观程度亦常被忽略,不能给评审者以良好的视觉印象。由于申报书的填报有误,有的项目初审时即遭淘汰,实属可惜。
  项目申报服务工作不到位科研项目申报是科研管理部门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在报项人数增多、立项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科研职能部门的作用更显突出。项目申报服务工作的到位与否直接影响到申报项目获准率。现今,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部门还处于被动服务的局面,在项目申报上,没有做到超前服务、及时服务、周到服务,仅仅是做一些简单的“传递员”工作,没有很好地帮助及指导教师申报项目,项目审查也形同虚设、走过场了事,没能提出建设性意见。
  
  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申报的突破办法
  
  树立良好的科研心态作为一名科研项目申报者,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克服急功近利思想,摒弃浮躁的心态,深刻认识到科研工作的严肃性,清醒认识到项目申报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注重平时的积累,厚积薄发,真正在项目申报过程中提升自己、磨炼自己。要通过一次次的项目申报来深入研究某个问题,逐步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形成个人的研究特色,走上良性发展的科研之路。
  认真抓好选题选题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是项目被批准的前提。作为申报者,在申报项目前应尽早做好文献查阅和调研工作,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了解社会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做一些前期研究,真正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然后,再参照申报范围和条件,结合自己的优势提出研究项目。作为一名高职院校教师,在选题上,除了遵循选题的一般原则,如选题必要性、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性等原则外,对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把握尤其要清楚,尽可能扬长避短、量力而行。高职院校是为行业服务的教育机构,教师在选题时要尽可能显示行业特色,注重在技术应用研究问题上找项目,注重与企业联合进行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形成自己的科研优势,以增加项目获批的几率。
  高度重视申报书的规范填写申报书是立项评审的依据,直接反映项目质量。一份高质量、高水平的申报书,对项目的获批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申报者,首先要认真研读有关申报指南、注意事项,严格按照要求来认真、规范地填写申报书,对每个条款都给予客观、完整、简洁的说明,给评审者一个清晰的展示,使其体会到项目的价值所在。不同来源的课题申报书略有差异,但基本内容如下:项目名称、研究内容、立论依据、研究方案、研究基础、经费预算和推荐意见。需要强调的关键点是:(1)好的命题。项目题目是项目的灵魂、核心所在,在定题目时要注意表达准确、字数精练,给评审专家一个先声夺人的感觉。(2)合理的人员结构。申报者必须树立群体观念,要有合作精神,项目组成员要注意职称、年龄、知识能力结构上的合理搭配,最好是老中青研究力量联合,某学科带头人作为项目负责人,以增强申报项目的竞争力和命中率。(3)突出创新性。创新是科技的灵魂,更是项目申报成功的关键。申报者应在大量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广泛调研基础上,提出项目的新颖之处,充分显示出项目研究的价值和闪光点。(4)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申报者应尽可能提出较完整的计划方案和先进、可行的技术措施,并可借助图表等形式加以阐述,使评审者一目了然,对申报者完成项目的能力确立起足够的信心。(5)合理的项目经费。申报者在经费填报上要慎重,严格按照申报要求上规定的经费额度来填报,不要过少也不要过大,实事求是地估算各项费用,然后以略高于计算的金额来申报,至于自筹资金课题则要将经费落到实处,以提高项目可信度和可行性。(6)注重申报书整体设计。力求在外在形式上达到整齐、美观、大方,给项目审批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做好项目申报服务工作作为科研管理部门,在项目申报中应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尽可能创造好的环境,争取有更多更优的项目被批准。首先,可以构建起本校项目申报导航体系,可借助网络平台或分发科研手册,将各类项目申报渠道、申报时间、申报要求乃至申报书模板进行分析归类并广而告之,使广大教师心中有数、少走弯路,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先期准备工作。其次,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专家召开各类科研专题讲座,使教师尽快了解科研、走进科研,对项目申报的内容、方法、技巧有所掌握,为正确申报项目打下基础。此外,要加强项目审查力度,尽可能为申报者提供帮助,结合自身在科研管理工作中的经验积累,做好参谋把好关,减少项目申报中的失误和遗漏,将不必要的错误降至最低,同时要在“项目推荐意见”上作出正确评价,对项目获准助一臂之力。最后,要做好联络沟通工作,加强与上级科研主管部门之间的联系,加强与企业间的联系,及时接收各类项目申报信息,认真领会其中的精神,并在第一时间将之传达给广大教师,真正担负起上下、内外沟通的工作。
  相信随着时间推移、经验积累,在科研管理工作者、教师和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高职院校无论在课题立项数和课题等级上均会有较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游沛清.高校科研管理方法初探[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03,24(5):109-111.
  [2]汪缓.浅谈如何加强科研项目申报工作[J].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4):95-97.
  [3]田永静,裴玉仁,李发.高校科技工作者在项目申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学报,2002,4(4):45-48.
  [4]方利平.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功能[J].煤炭高等教育,2005,23(3):66-67.
  作者简介:
  宋嵘嵘(1976—),女,浙江宁波人,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处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科研及管理研究工作。
  (本文责任编辑:谢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