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高校职业指导师素质探析

作者:许静娴




  摘要:从工作职责的角度分析,高校职业指导师应该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专业能力。但是,目前高校职业指导师队伍专业知识掌握不足,关键技能掌握普遍较差,且咨询预测能力不足、调研能力薄弱。因此,应该加大专业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通过绩效管理的相应措施激励职业指导师提高自身素质。
  关键词:高校;职业指导师;工作职责;素质
  
  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与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逐年严峻起来。大学的就业指导工作日益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新的就业环境对高校职业指导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其工作职责从原来毕业分配手续办理等事务性工作,转向有针对性的生涯规划等技术性工作。同时要求改变职业指导师的素质结构,从原先掌握一般的行政管理知识和能力,转向掌握更加专业化与技术化的生涯设计、职业咨询的知识和技能。
  目前,许多高校的所谓职业指导仅是发布需求信息、办理就业相关事务,谈不上面对面的生涯辅导与职业咨询指导。高校职业指导人员的素质状况还未得到高校、社会、理论研究者足够的重视。笔者拟从工作分析的角度探讨高校职业指导师的素质标准,针对现阶段高校职业指导师素质的现状,提出提高高校职业指导师素质的对策。
  
  高校职业指导师素质标准
  
  要确定高校职业指导师的素质标准,首先要对高校职业指导师的工作进行分析。工作分析,简单地说就是在短时间内了解有关工作信息与情况的一种科学手段,由工作分析形成的工作说明书可为人员招聘、培训、考核以及工作分配提供依据。工作职能、职责、任务规定了对任职者的素质要求,因此,构建高校职业指导师素质结构必须从工作分析着手。以下根据工作分析所涉及的内容,从高校职业指导师的工作职责出发,研究高校职业指导师要胜任该项工作、完成目标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与能力。
  高校职业指导师的工作职责大部分高校将职业指导中心的工作分为四到五个部门,分别是综合管理部、职业指导部、就业信息部、就业市场部等。本研究主要关注的是职业指导部门职业指导师的工作职责及其素质状况。高校职业指导师的工作职责与工作任务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制定全校职业指导计划和目标,制定各年级职业指导课授课计划和目标。这一工作职责对应以下工作任务:为各年级学生制定指导和咨询计划;根据就业市场与就业形势,制定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技巧讲座的组织计划。
  2.负责职业指导、咨询、心理辅导的具体开展。主要包括:进行职业心理辅导;为学生提供职业咨询;提供必要的职业素质测评,分析结果并提供专业建议;辅助学生制定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
  3.组织职业指导课、职业讲座、论坛与报刊发行等。这一工作职责包括:负责实施各年级的职业指导课程,宣传职业知识与就业政策和形势;开展职业训练活动、素质拓展训练,反馈学生的表现,指导学生修改和调整自己的行为;负责《就业指导报》的编辑、发行工作;对辅导员进行培训。
  4.参与职业指导相关科学研究。完成相关研究要做好以下工作:编制或选择职业指导教材,开拓职业训练项目;调查各层次学生对职业指导的需求,评估职业指导效果;分析每年的就业政策与就业形势;进行职业指导理论研究,开展职业指导专项课题研究;总结咨询与指导的实践经验并形成文字。
  5.负责其他与职业指导有关的事务。主要包括: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学生参加各类专业资格考试;联系实习与社会实践单位,为学生进入真实的实践环境提供机会;提供就业信息。
  胜任工作所需的素质基于工作分析对高校职业指导师的职责描述,可将对任职人员的素质要求分为任职必备专业知识与技能、必备专业能力,进而对胜任高校职业指导师一职必备的素质进行分析。
  1.任职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见表1)。高校职业指导师必须具备职业指导相关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理论知识主要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专业技能主要包括相关工作经历要求,专门训练与执业证书要求,有关工艺规程、操作规程、工作完成方法的实际经验等。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与技能,才能够顺利地完成工作任务,履行工作职责。
  
  2.任职必备的一般能力。任职必备的一般能力指根据前两项分析内容确定的胜任某岗位的人员应具备的各种能力(见表2)。
  
  高校职业指导师素质现状
  
  专业知识掌握状况专业知识的掌握一方面依靠自己的学习,另一方面依靠在岗培训与经验积累,同时还需要有足够的个人可支配时间用来自学和总结工作经验,所以需要合理的工作量支持。调查发现,专职职业指导师专业知识掌握不足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专业背景复杂。由于我国尚未设立职业指导的专业方向,因而在职职业指导师的专业背景复杂。金蕾莅在对北京16所高校的调查中发现,在70名被调查的专职人员中,只有12.9%的人专业背景与就业指导相关。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梁峰对上海的28所高校展开调查,也发现高校职业指导师的专业结构多种多样,其中具有管理类专业背景的较多,而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背景的较少。美国高校的大学生生涯服务中心专职人员的专业主要是教育学、心理学、咨询学、法学等,专业知识掌握较好且专业知识结构合理。与之相比较,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师任职以前的专业知识背景状况并不理想,因此,在任职以后必须通过在职培训与自学等方式补上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知识。
  2.专职职业指导人员数量少、工作量大、总结积累专业知识的时间不足。美国高校大学生生涯服务中心的在职人员与学生的比例约为1∶200。如美国耶鲁大学的大学生生涯服务中心共有专职人员20人,负责全校5600名在校生的就业指导。而金蕾莅等人在2002年对北京16所高校展开的调查发现,专职职业指导人员与在校学生人数的比例约为0.55∶1000。我国高校面对上万名大学生只有10个左右的专职人员,工作尚且应接不暇,更不用说留出时间进行知识积累与经验总结了。我国高校的职业指导师既缺乏扎实合理的知识理论功底,又没有充裕的时间学习、总结与提高。因此,高校职业指导师理论知识匮乏的问题亟需高校领导的重视。
  技能掌握状况高校职业指导师的职业生涯设计技能与创业咨询及指导技能普遍较差,其中心理咨询辅导技能与素质测试及评估技术亟待提高。2005年,梁峰对上海的28所高校展开了调查,其中对职业指导师的技能掌握情况的分析比较详尽(见表3)。从表3中可以发现,职业指导师信息收集分析的技能普遍掌握得较好,其次是教学技能。但是作为职业指导人员的关键技能即创业咨询与指导技能、职业生涯设计技能则普遍较差,鲜有精通者,大部分只是勉强运用,其中以创业咨询与指导技能为最差。除此以外,心理咨询辅导技能与素质测试及评估技术这些必备技能,职业指导师掌握得也不多。
  
  能力掌握状况(1)咨询指导能力不足。梁峰的调查显示,有90%以上的职业指导师能够帮助学生分清就业、择业各相关因素的重要程度,并能说服学生做出进一步选择。有超过80%的职业指导师能够比较准确地理解学生的实际困难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但是仍然有近20%的职业指导师不清楚自己是否能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这可能与职业指导师的年龄偏低有关,他们有较高的学历但是工作年限较短,很多问题不曾遇到过,很难对学生所有的问题给予及时而又必要的帮助。(2)形势分析能力有待提高。职业指导师在给予学生具体建议、讲授职业指导课的同时,研究分析就业市场与就业政策的能力必不可少,对就业政策、就业市场的前瞻性缺乏预测能力,就无法作出适应形势的咨询与指导。目前多数职业指导师对于就业市场的分析预测尚能把握趋势,但是形势分析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梁峰的调查结果显示,尚有30%的职业指导师不能正确预测每年的就业趋势,这样的比例显然不够理想。(3)调查研究能力明显薄弱。从事职业指导工作的人员参与课题研究的并不多,梁峰的调查发现,有42.86%的职业指导师从未参加过课题研究,只有7.14%的职业指导师多次公开发表相关文章,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高校职业指导研究方面的薄弱。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