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PDCA循环在高职实习实训中的应用

作者:委玉奇 郝丽霞




  摘要:实习实训是高职的重要环节。运用PDCA循环进行质量管理,可提高实习实训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PDCA;高职;实习实训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专业设置及能力培养,直接针对职业岗位,这就意味着高职教育要建立紧密联合、相辅相成、全程贯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体系。而实习实训等教学环节,是高职教育的突出特点,又使学生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毕业后从事技术及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搞好学生的实习、实训工作,近年来,我们对这项工作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讨,在系统分析以往实习实训质量的基础上,积极运用PDCA循环管理技术来提高实习实训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PDCA循环的基本内容及特点
  
  PDCA循环的基本内容PDCA的基本含义是工作之前要制定一个计划,然后将计划付诸实施,再对实施情况及结果进行检查、总结和处理,由此循环往复。PDCA循环是根据客观规律总结出来的管理工作运转程序,是体现科学认识论规律的管理工作手段。PDCA循环包括4个阶段、8个步骤。第一阶段:Plan(计划);第二阶段:Do(实施);第三阶段Check(检查);第四阶段:Action(总结)。第一步: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第二步:找出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第三步:找出各种原因中的关键因素。第四步:针对主要影响因素,提出质量改进的计划和措施。第五步:执行所制定的计划和措施。第六步:根据计划要求,检查执行情况。第七步:总结经验,巩固成绩,把效果好的措施纳入各项标准(技术、管理或工作标准)。第八步:提出遗留问题,并将其转入到下一个PDCA循环予以解决。
  PDCA循环的特点(1)PDCA循环四个阶段缺一不可,先后次序不可颠倒,并紧密衔接,连成一体。(2)周而复始,循环不停。(3)大环套小环,上一级的PDCA循环是下一级循环的根据,下一级PDCA循环是上一级循环的贯彻落实和具体化,各个循环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如图1)。(4)爬楼梯式地提高。PDCA循环周而复始地运转,每一次都不是原水平上的循环,都有新内容、新目标,每循环一次就解决一些问题,管理质量就提高一个层次(如图2)。(5)标准化地运转。PDCA循环必须围绕标准转动,及时总结经验,肯定成就,修正错误,以便在下一次循环中扬长避短。同时,在循环过程中,将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对策上升为新标准,这样才能保证循环正确、健康地运转。
  
  对实习实训教学实行全面质量管理,要把实习实训看成一个系统,系统内的教学组织、教师专业水平和负责程度、学生的专业基础和学习态度、实习基地的合作关系等诸多因素都影响着实习实训的质量,要保证实习实训质量就必须有对应的质量保证体系。为了把系统内各方面质量管理工作沟通起来,形成一个严密的有机整体,必须采用行之有效的科学的工作方式。按照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和八个步骤,PDCA循环在提高实习实训教学质量活动中的流程为:
  (一)第一阶段(P)——计划阶段
  首先,要立足于实习实训的目标,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分析实习实训的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其次,分析导致实习实训质量问题出现的因素,通过召开各种形式的多方会议(如领导、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等),集思广益,找出问题症结,逐个分析论证。再次,经过认真分析、讨论,确定影响实习实训质量的主要原因有:教师及学生对实习实训认识不深,重视不够;教师和学生实习实训前的准备工作不充分;缺乏行之有效的跟踪评价、反馈系统;实习制度和实习纪律制定得不完善、执行得不严格;实习实训的技术人员的指导能力有限等。在此基础上制定措施。
  认真组织、积极动员每次实习、实训进行前,我们都组织召开由全体实习教师、实习学生参加的动员大会,向学生详细介绍实习、实训的性质、目的、内容,强调纪律及要求,并且公布考勤制度、安全制度、评议制度、成绩考核制度以及指导教师的责任制等,使学生从思想上提高了认识,进入实习、实训的实战状态。即在实习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熟悉实习要求和内容;在实习中必须认真负责,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开展实习;实习结束后必须尽快完成实习考评工作。
  修订实习实训大纲和实习实训计划系部应组织开展实习实训的调查研究工作,分析实习实训的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组织修订实训大纲和实习实训计划,包括确定实习目标、实习内容和要求以及实训组织与实施办法、实习期间的时间分配、实习成绩的考核办法等。
  加强校企合作,办好实习实训基地学校应想方设法与相关企业建立稳定、长期、高效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只有校企联合,通力合作,取长补短,才能使实习基地建设走上良性循环。
  强化实习纪律教育,正确处理两个关系一是“见”与“动”的关系。要树立实习是通过真实的操作体验,增强学生的理解力,从而建立必要的感性认识,以达到既定的实习目的的意识。要鼓励学生不仅要“见”,而且要多“动”:多与现场技术人员沟通交流;在遵守实习安全制度的前提下,积极了解和学习技术岗位操作知识和技能,学习技术安全操作规程,学习技术人员的操作经验和经历。二是“学”与“思”的关系。实习中不仅要学习技术岗位操作知识和技能,建立感性认识,而且应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对实际工程出现的问题,要求学生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以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培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第二阶段(D)——实施阶段
  上述操作性措施制定后,就必须得到有效实施,这是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该步骤要求所制定的各项质量保证措施必须得到有效实施,努力实现预期的目标。
  在实习前,强化对实习实训重要性的教育,加强质量和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学生的质量和安全认识。另外,带队教师应熟悉实习实训的要求和内容,并做好充分准备,并组织学生学习实习实训的要求和内容,做到带着目的和问题去实习。
  在实习中,带队教师严格执行实习实训大纲和计划,强化实习实训制度和纪律的落实,加强实习实训管理。一是强化管理,严格要求,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二是加强实习过程的管理,随时检查、督促学生及时完成实习大纲所规定的实习内容,对违规学生进行耐心教育,对情节严重者按实习管理规定进行处罚;三是严格作息时间和请销假制度,强化实习安全管理;四是带队教师及时对实习学生的表现、学习操作技能及遵守纪律情况等做好记录。
  在实习结束后,及时作好实习成绩考核。实习综合成绩由学生的实习表现、实习报告、实习日记、实习鉴定等部分组成,其中实习报告、实习日记占主要比例。另外,应及时向系部、学院反馈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
  (三)第三阶段(C)——检查阶段
  该步骤是承上启下的一环,既总结过去,又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信息依据。系部和教务处教学督导组对实习实训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广泛征求带队教师和实习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了解实习情况和收集信息。另外,由于部分实习远离学校,对实习过程实施控制有一定难度,因此,为了加强实习过程的监督管理,系部特别请实习基地的领导对带队教师的工作情况和实习学生的实习表现写出鉴定,便于学院了解实习情况。通过这些举措,加强了对实习过程质量的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协调和处理。学期结束后,对一学期的实习情况还要进行全面检查,弄清楚实施工作中哪些项目已经圆满完成,哪些项目还需继续完善,总结经验和不足,形成检查报告。
  (四)第四阶段(A)——处理阶段
  总结经验和教训,促使改进提高经过检查之后,已经清楚实施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接下来就要总结经验教训,确认行之有效的、事关实习实训质量全局的经验、措施、原则,并将其纳入相应的标准、制度、规定、规程之中,在今后的工作中贯彻执行。同时,把存在的问题加以归纳整理,记录备案,防止犯同样的错误,并要对问题涉及的所有单位和个人实行奖惩,以维护管理工作的严肃性。通过总结分析检查结果,把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作为下一循环的动力和依据。
  处理存在的问题对在本次循环中存在的问题,要分析原因,制定新的解决方案,转入下一个循环去解决。这样,本次循环的第八步顺利过渡到下一循环的第一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PDCA循环管理体系。
  近年来,我们运用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对实习、实训及其管理等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保证了学生实习、实训的效果,提高了学生参加实习、实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强化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显著提高。以PDCA为核心的全面质量管理在工业生产中已形成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其良好的效果已被公认,在教学活动中完全可以借鉴这些管理经验,其应用场合并不限于实践性管理,还可以应用于更广泛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各种教学活动中应广泛地采用现代化管理理论和手段进行科学的教学管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史俊青.加强实习实训管理,提高学生职业技术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2).
  [2]何茂勋.PDCA在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中的应用[J].中国质量,2005,(2).
  [3]牟顺海.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全面质量管理探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4]刘书庆,吴田.基于PDCA循环原理的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完善方案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7,(2).
  作者简介:
  委玉奇(1982—),男,甘肃金昌人,2007级硕士研究生在读,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助教,主要从事建筑工程专业教学和施工技术研究。
  郝丽霞(1979—),女,山东青州人,硕士,渭南师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经济管理专业教学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