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构建开放型实训(实验)平台的探讨

作者:戎 磊 别红玲




  摘要:对目前高职院校实训(实验)课程的现状及学生参加实训(实验)的心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立开放型实训(实验)室的具体改革措施。
  关键词:高职教育;应用型人才;实训(实验)教学;开放型
  
  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即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市场上需要的、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劳动者或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高职学生除要掌握“必需、够用”的基础知识外,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最有效方法是: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这就需要对传统的实训(实验)教学方法进行必要的改革。
  
  开放实训(实验)室是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的必由之路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健康、稳定发展的根本。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要适应社会需求,高职的教学方法必须改革。在高职教学中,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适应就业需要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实训(实验)室是学校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基地,打开实训(实验)室大门,使学生尽早接触工程实践,有足够的接触工程实践时间,是学校实训(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的必由之路。
  高职实训(实验)课现状
  在现实的实训(实验)课中,一方面,由于实训(实验)课时的限制或其他客观原因,为了节省时间,指导教师一般采用在课程开始时先将实训(实验)项目的各个细节完全交代清楚,而后学生按照实训(实验)指导书或讲义上的操作步骤,按部就班地做完,得到实训(实验)结果,写出实训(实验)报告。这种教学方法有其优点,但也有明显的负面效应。首先是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虽然许多教师也正在探索实训(实验)教学的改革,但苦于课时、设备、场地等条件的限制而收效甚微。另一方面,由于按部就班的实训(实验)教学方法缺乏个性,不仅让学生放松了对实训(实验)课的重视,而且久而久之使学生失去了对实训(实验)的兴趣,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难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另外,实训(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有效利用率低,造成实训(实验)室课余时间冷冷清清,上课时仪器设备和教室不够用等现象。
  
  实训(实验)室的开放形式
  
  在目前情况下,要适应时代潮流,探索实训(实验)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对学生在实训(实验)教学中操作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的实训(实验)操作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余时间冷冷清清的实训(实验)室得到充分利用,开放实训(实验)室不失为一个良好的途径。全面开放实训(实验)室,在形式上可根据学生的特点、课程(或项目)的特点采取以下形式:
  兴趣选择型有些学生由于兴趣或志向的不同,对自己本专业的实训(实验)项目不感兴趣,而对其他专业的实训(实验)项目有相当大的喜好,例如,有些学电子专业的学生,对数控机床的操作特别感兴趣,对于这种类型的学生,可以采用预约开放与自由开放相结合的形式。在开放时间内,学生自主选择做实训(实验)的时间和实训(实验)项目,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相关的实训(实验)内容,使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爱好及社会发展的需求等选做其他的实训(实验)项目。
  内容模块型针对学生能力的不同,将某些实训(实验)项目的内容按不同层次的需要,组成模块,扩大开放覆盖面,例如,PLC课程实训可分成基础部分、技术应用部分、工程实践部分,使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除完成课程规定必做的实训(实验)内容(例如PLC课程实训的基础部分及技术应用部分中必需的部分)以外,利用课余时间选做其他模块的内容,以提高学生对有关课程的理解能力。
  技能标准型在大学生中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最终目的是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培训所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才会被社会、企业及用人单位承认,并在择业、就业和上岗中发挥重要作用,所以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从而注定了职业技能资格培训也是高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职业技能资格培训种类、级别繁多,所以,在实际操作时,可以将其按种类分成不同的级别,根据学生的需要及考核要求,按技能标准分成不同层次的实训项目(例如,维修电工可分成中级工、高级工、技师等),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培训或操练。
  校企合作型近年来随着就业渠道不断拓宽,“订单班”的数量和种类也不断增多。所谓“订单班”,就是实行校企合作,根据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培养出具有适应用人单位需求的专门性技能人才。因此,在校内建立起生产型实训基地是高职教育实训、实习教学的一种发展方向。但是有时由于受到实训基地数量的限制,正常的教学时间不能满足学生的练习需求,所以可以通过课余时间开放实训室的方法解决。例如,我校与上海理光图像技术公司合作建立的“理光实训室”,由于受到设备数量的限制,学生实际操作不能在正常的上课时间内得到保证,如果采用开放实训室的方法,学生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到实训室进行练习。
  全面开放实训(实验)室,在形式上可采取:(1)预约开放与自由开放相结合的形式,在开放时间内,学生自主选择做实训(实验)的时间。(2)形成标准化、模块化、层次化的实训(实验)内容,扩大开放覆盖面,使学生除完成课程规定必做的实训(实验)内容以外,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爱好等选做其他的实训(实验)项目。(3)坚持向参加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培训等活动的学生开放实训(实验)室,并尽量提供实训(实验)条件和技术指导。
  
  开放实训(实验)室的配套工作
  
  当然,在目前情况下,开放实训(实验)室还需解决许多配套的改革工作。以满足在不同的开放形式下的教学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要培养一支具备丰富理论知识和高水平操作技能的师资队伍开放实训(实验)室只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但在组织教学和安排上对实训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是开放实训(实验)室的主导,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是开放实训(实验)室的保证,实训教师不但要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需要不断地学习新技术,加快知识更新。
  要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体系开放实训(实验)室是在计划学时以外的时间对学生开放。实训(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和设备管理需要增加工作量,因此需建立相应的管理系统,制定一系列相应的管理制度。而且开放实训(实验)室使实训(实验)仪器设备使用的次数增加,仪器设备损坏的几率增加,这就需要学校加大对实训(实验)室建设的投入,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作。
  切实提高实验室教师以及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待遇开放实训(实验)室需要教师在场指导。在目前体制下,教师都有正常的教学工作,开放实训(实验)室使教师增加了许多附加的工作,因此,学校应适当提高这部分教师的待遇,实行理论课和实训实验课1∶1的计算办法,充分调动实训(实验)教师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特长,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而努力,为深化教学改革贡献一份力量。
  开放实训(实验)室可以将学生从被动式实训(实验)转变为主动探索式实训(实验);可以增加学生进入实训(实验)室接触仪器设备的机会;可以提高实训(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另外,由于开放实训(实验)室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上,突出了学生自主进行实训(实验)的特点,教师仅起指导和监控的作用,使学生有独立思考、自由发挥、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主动性。建立开放型实训(实验)室,使学生尽可能多地增加实践时间和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造思维,使其更快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同时,也能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模式做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马树超.新世纪职业教育的走向抉择[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李长明.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职教论坛,2001,(12).
  [3]张建.论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选择与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5,(18).
  [4]别红玲.《液压与气压传动》教学方法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7,(4).
  作者简介:
  戎磊(1960—),男,上海市人,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实训中心主任,高级讲师,主要从事机电一体化、PLC的教学和研究,以及实验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