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关于文科类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探讨

作者:陈 勇




  摘要:如何因地制宜地加强文科类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如何通过校企合作构建校外实训基地,是文科类高职院校应该注重考虑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些文科类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文科类;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有效运行,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的经验对我国高等职业学院实训基地建设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但是,无论是德国的“双元制”培训模式,还是新加坡“教学工厂”培训模式,都不适合文科类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作。因为文科类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就业方向有其自身的特点。从毕业生就业反馈的情况来看,文科类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相比理工类毕业生在动手能力、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等方面有较大的差距,缺乏稳固和完善的实训基地应该是一个重要原因。
  
  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
  
  文科类高职院校主要是财经管理类的职业技术学院。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明显进步,实训基地的建设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相比较而言,文科类实训基础建设仍显得十分薄弱。在教育部批准的62个第一批国家高职高专精品专业建设项目中,文科类专业只占总数的17%;在12个国家高职高专学生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中,文科类实训基地仅占总数的16%。文科类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文科类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缺乏理想模式文科目标技能的软性化使实训教学组织管理难以实现像理工科实训教学管理一样的刚性化。现在有许多文科类高职院校采取的实训模式是,毕业前一个学期在校内实训一个月左右,剩余时间自行联系单位实习。这种实训模式既使学生能够尽快进入社会实践,也可以在实习过程中为就业提供便利。但是,这种实习模式存在许多问题,一方面,学生在校内实训一个月时间短而且仿真性极差;另一方面,学生自行找实习单位实习,学院对学生的实训管理较为松散,很容易发生各种问题。至于实习质量则只能依赖于学生的自觉和悟性了。组织管理跟不上,实训的质量就难以保证。以我院会计专业实训为例,学生在校实训仅完成了几十笔凭证并编制会计报表,就到单位实习。据实习单位反映,学生连一些基本的纳税程序、出纳现金收付手续、原始发票的填写等都不会做。据对多所文科类高职院校实训基础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文科类高职院校专业建立的大部分实训基地,多注重低端技能和单项技能训练,导致应用效率不高。如文秘专业多重在建设计算机中心,让学生学习文字输入与处理;国商专业多重在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英语专业建设多媒体教室、语音室、会计专业多注重几张凭证和一把算盘等。这些实训中心技能训练单一,应用效率较低。
  文科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薄弱“双师型”教师具有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与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资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的专业实践实训活动。文科类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不完善,力量薄弱。我院各专业教师中年轻教师占70%,全院具有“双师”资格的教师仅占20%,距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占60%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
  文科类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缺乏从国家教育机构到地方各院校在加大建设实训基地的同时,对文科类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却相对滞后。国家财政往往将经费更多地投向例如数控技术、汽车维修技术、计算机与软件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建筑技术及安全、能源等专业的建设。我院自成立高职院校以来,各专业实训实验中心所获财政支持不足10万元,而同是高职院校的某交通职业学院却有100多万元的财政拨款。一些开设有数控技术、汽车维修技术、计算机与软件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建筑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甚至有几百万元的财政支持。文科类高职院校由于缺乏财政的资金支持,靠自由资金很难解决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原则
  
  系统性原则文科类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要有系统的观念。文科类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要紧密结合学校所在地区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统筹规划学院的实训基地建设。文科类的高职院校,在建设实训基地时,由于其专业设置的特点决定了不可能从规模、水平上与理工类高职院校相比。我院是一所具有外贸特色的高职院校,在实训基地建设时,专业选择既要保证外贸特色这一重点,又要兼顾本地方的特色设置专业,如利用南博会的机遇,把物流专业、小语种专业和会展专业的实训基地与南博会举办联系在一起。
  资源共享原则所谓资源共享,就是在定位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功能时,对基地的所有教学资源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使这种基地的所有教学资源都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资源共享既倡导校内各专业资源共享,又要想方设法与校外兄弟院校进行资源共享。实训基地的建设一般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在缺少国家财政支持的客观条件下,坚持资源共享的原则不仅能使基地建设资金发挥最大效能,同时,还容易形成多功能的高职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实现学校内部各专业共享、与社会共享、产学研结合,与地方经济发展互动,最大限度地提高装备、设备的利用率。
  体现特色的原则职业院校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特点、院校专业特色等情况,规划与建设能够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积极推进作用且富有特色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管理类实训基地建设要能全面完成实践教学任务与职业训练功能,应做到先进性、真实(仿真)性、实用性、经济性相结合。我院的办学指导思想是立足行业,突出“外语、外经、外贸”的“外”字特色,面向社会,适应市场经济,为外经贸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适应外经贸行业、涉外部门以及其他经济贸易部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的外向型高技能国际商务专门人才。
  注重效益的原则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实训基地管理使用的长效机制。文科类高职院校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可能在实训基地建设与运用中不能与理工类高职院校相比,但可采取多元化的投资策略,努力开辟政府、院校、企业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筹集资金来建设实训基地。要借鉴企业管理的经验,创新实训基地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实训基地功能,提高实训基地的综合效益。
  
  实训基地建设构想
  
  目前,大批高职文科类毕业生感叹就业艰难、工作难找,或找的工作与专业不对口。文科类如工商管理、商务英语、文秘、会计等专业毕业生很难像工科学生那样被公司大批同时接受,即使接受了,他们的职位也比较单一,偏向文秘类,商务综合技能得不到应用,发展前景不容乐观。而企业界对难于招聘到合适人才的抱怨也日渐强烈。低就业率制约了学院对这些专业的资金投入,实训越发得不到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得不到强化,在市场上越发丧失竞争力。只有加强实训,高职院校才会满足市场对具有专业知识、突出的实践操作技能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实训教学和管理体系第一,逐步建立“一条主线、四层次实训“的实训教学体系。一条主线是培养动手能力。四层次实训分别是基础技术应用实训、专业基础技术应用实训、专业技术应用实训、应职应岗实训。文科类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强调完善实训教学体系和管理体系的理由是,既然建设校外、校内实训基建资金有限,那么文科类实训基地建设应把侧重点放在原有的实验室上,而原有的实训教学和管理体系必须强化一条主线和四层次实训的教学体系,这样才能减少因实训基地规模和资金不足对学生实训的影响。而“一条主线、四层次实训”的实训教学体系在原有的实验室上是可以实施的。第二,改革原有的教学体系。实训教学是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在人才培养方面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必须打破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体系,建立实训与理论并重的教学新体系。真正从传授知识转化到能力培养。要逐步改革原有教学体系。一方面,课堂教学理论占课时太多,实践性教学太少,另一方面,校内实训时间短、实训资料少、实训仿真性差等弊端。第三,建立和健全实训教学管理制度。主要是建立和健全听课制度。这里的听课特别强调的是实验环节的听课。在听课制度中明确实验课的听课要求。通过听课,检查实验课的开设情况,为进一步改进实验课教学提供依据。听实验课就是要监督教师课堂教学中实训环节的实施情况。如果在课堂中加强了实训环节的训练,那么,到了实训阶段,学生就会轻车熟路地进入实践状态。文科类高职院校强调课堂环节实训,实际上是把实训基地建设在课堂教学上。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