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实训基地设计模型的研究

作者:宋金海




  摘要:实训基地的建设是职业学校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实训基地的设计是实训基地建设的前奏。文章研究了建立实训基地设计模型的必要性,提出了实训基地的设计原则,并设计出了烹饪实训基地的模型,提出了在设计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实训基地;设计;模型
  
  职业学校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实训教学在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笔者以烹饪实训基地设计模型为案例,对实训基地设计进行研究。
  
  建立实训基地设计模型的必要性
  
  模型是对客观事物的规律性、物质的存在状态与运动状态、运动趋势的客观反映。通过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称为模型法。模型法借助于与原型相似的物质模型或抽象反映原型本质的思想模型,间接地研究客体原形的性质和规律。实训基地设计的物质模型为企业的生产流程,思想模型为职业学校关于实训教学的理念、理论,有机地将实训基地设计的物质模型和思想模型结合起来,是建立实训基地设计模型的理论基础。以模型法建立实训基地的设计模型具有以下必要性。
  缩短设计周期,降低设计成本模型是原型内部信息描述的集成,它来自于原型,却又高于原型。模型是在充分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提炼、概括、整合而建立的,具有科学性和应用性。运用模型设计实训基地可以减少调研时间,缩短设计周期,降低设计成本。
  提供标准化接口,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实训基地的设计模型可以提供标准化的接口,既可以满足企业的需要,又可以满足校际之间实训资源的共享。由于有标准化的接口,学生从实训基地到企业,从一所学校的实训基地,到另一所学校的实训基地,学生对实训基地的环境都不会感到陌生。不同学校的课堂教学也可以依据实训基地的设计模型来讨论和学习模型的规范细节,具有共享性和开放性。
  模块化的设计为实训基地的升级提供良好的基础实训基地的设计模型不但具有标准化的外部接口,在实训基地内部设计时,各实训室间也可以采用标准接口,实现实训室设计的模块化或项目化。实训室的模块化设计理念,降低了设计的复杂程度,当实训基地需要升级的时候,只需升级实训基地的实训室模块,从而使升级变得容易。
  
  实训基地设计的原则
  
  就业导向原则职业学校培养的毕业生能否就业,就业率的高低、就业质量的好坏,成为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就业率的高低又与毕业生毕业后能否立即上岗,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密切相关。要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除了到企业实习的途径外,就是参加教学实习,因此,我们在设计校内实训基地时,按照企业的实际,将实训基地设计成“教学工厂”。在设计时,要做到真实环境与满足实训教学需要相结合。因为企业受到规模和经营的限制,不可能提供足够的工位给学生实训,这就要求将真实环境与满足实训教学相结合,在场景上按照生产流程来设计实训基地,在工位上又要满足实训教学的要求,实训基地应是放大了的企业。
  能力本位原则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只有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才能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由此,实训基地的设计应注重分析企业对员工实际需要的能力,以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为逻辑主线,在每个岗位上注重能力的训练,从而使从实训基地训练出来的人才能够符合企业所需的能力要求。
  可持续发展原则在知识经济时代,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更新速度呈几何级数增长,从实训基地训练出来的学生要适应这种变化,才能使自己不致被市场淘汰。因此,在实训基地设计时,要考虑在每个岗上及每个项目的训练上都要注重知识的拓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车间旁边设计若干知识拓展室,讲解本岗位上需要的基础知识,以实用为原则。同时,实训基地的设计还应具备一定的前瞻性,不仅要考虑到目前生产实践的现实需求,还要考虑预见到以后一段时期的需求。此外,还应教会学生收集资料、社会调研等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发展的后劲。
  文化熏陶原则环境对人具有熏陶作用,环境反映了文化的积淀。实训基地的环境文化包括专业文化、企业文化、励志文化、行为文化等,尽管这些都是静态的,但是它的熏陶作用却是无形无声的,当人进入其中,与环境融为一体的时候,动静相生,人与环境的交流可以吸收环境文化,对人的思想理念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学生,其言谈举止、道德修养、精神状态、生活习惯等方面都会得到提高,这就是环境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设计实训基地时,要整体考虑环境文化的设计,从概念入手,用符号统一所有的环境元素,使每一个区域、每一面墙都成为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都能散发出环境文化的魅力。
  现代教学手段应用原则在教学中,没有一定的物质形式,就不可能传递知识。要传递知识,就要通过一定的手段,作为师生教学互相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在实训基地内,现代化的设备、设施都是传递知识、培养能力的载体,这是毫无疑问的。因此,要重视现代化信息工具的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在现代餐饮企业的使用空间是无限广阔的。如在实训基地内设计计算机点菜系统、利用多媒体设备对学生进行培训、展示烹饪原料、进行成本核算和营养计算等,让信息无处不在,让学生在实训基地内的任何一个地方随时都能得到所需的信息。
  综合性原则实训基地的设计应面向多元主体,不能仅局限于面向校内学生,还应面向社会,集实训、培训、生产、管理、服务、演示、竞赛、共享于一体,体现实训基地的综合化功能,降低实训成本,提高实训基地的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服务于职教资源的综合利用,服务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城市新市民培训、下岗职工转岗培训。
  开放性原则 开放实训室是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也是以学生为中心和让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教学观的体现,有利于学生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空间和资源。一方面,学生若技能不足,不能通过相应考核评价,则应利用实训岗位反复训练,以提升技能。另一方面,对学习能力强、学习速度快、学习欲望高的学生则可增加选择的实训项目,扩充和加深技能程度,从而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实训基地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实训室的开放,同时为开放型实训基地的管理提供方便。
  产学研一体化原则产学研一体化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在职业学校的具体体现,是指进行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以及产品技术的开发应用;利用产学研一体化的方式,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学生进入企业以后,必要的工作经历和实践能力对于减少企业的培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十分重要的。为了使学生有必要的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在相关的工作岗位设计与之相适应的研发室,不断研究,开发新的产品,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多元多样评价原则教学评价可以引导学校教育、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发展方向,建立适合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评价体系,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需要。可以采用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法多样化来评价课程。在实训基地设计时应考虑设置若干评价区域,以便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实施多元多样评价,如对烹饪实训基地中主题宴席的评价,可以设计在餐厅进行。
  
  烹饪实训基地设计模型
  
  饭店流程图(图1)是一般饭店的生产流程,是从生产的角度出发,工作人员是经过培养或有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的人员。从前台获取订单信息以及依据经验客流量,确定要采购的原料计划,按计划采购后进入原料仓库,经过粗加工、切配、烹制流程后形成菜品供顾客享用。
  烹饪实训基地的设计模型(图2)则是在饭店一般生产流程的基础上,结合实训教学的需要,既让学生感受到饭店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又要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学会岗位需要的知识,训练学生的能力,同时,还要为产品开发提供载体,整个设计围绕企业真实的生产流程进行,具有系统性、综合性。
  
  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实训基地的设计要建立在课程改革的理念上课程改革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对于构建具有职教特色的培养模式而言,是催化剂,是孵化器,是推进器,是当前职业教育最先进的理念之一。没有先进理念的武装,实训基地的设计是盲目的,肯定也是不成功的。因此在实训基地设计之前,一定要做好理论的准备,转变观点,更新理念。
  充分的调研是实训基地设计的前提要调研行业对人才需求的现状及未来对人才的需求方向和趋势;调研企业对人才素质和技能结构的需求。在调研的基础上,对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并进行整合,转化成项目,按照项目要求设计实训室,可以是一个实训室实训几个项目,也可以是几个实训室完成一个项目。
  方案论证要详尽好的方案是实训基地实际设计的基础。应建立由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方案设计工作小组进行方案设计;组织行业、企业专家、毕业生和专业教师对方案进行论证。开好方案论证会,充分听取意见,反复不断修改,推敲每一个细节。
  
  选择一家好的设计单位方案无论如何完美,不付诸实施,只不过是空中楼阁;完美的方案如果没有一家好的设计单位来转化成一张张设计图纸,仍然是一纸空文。因此,对设计单位也要不断地进行调研,反复比较各个设计单位的优势和不足,技术力量的强弱,设计水平的高低,社会声誉的好坏。首先确定入围的设计单位,最终通过招标确定设计单位。
  实训基地的设计模型还有很多,需要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以找出适合不同专业、不同职业岗位要求的最佳模型,使实训基地的建设成为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有效载体,为行业、企业输送更多的符合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可持续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简介:
  宋金海(1963—),男,江苏扬州人,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副校长,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