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教学中应用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陈远权




  摘要: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的中职学校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差,主要是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差。教学改革要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出发。应用项目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中职学校;项目教学法;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
  
  中职学校以培养中、初级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毕业生除了应有一定的技能之外,还应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但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很多学生在毕业后如果从事与自己专业不对口的职业,往往无所适从,岗位适应能力很差。因此,改革现有的教育教学模式刻不容缓。毕业生要能从容应对工作环境变化和职业的变迁,就必须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还必须有一定的创新精神。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应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为主。笔者尝试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数控加工技术应用》和《Pro/E产品造型设计》两门课的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各方面能力均有所提高,并极大地拓展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能力方面的欠缺
  
  传统教学以传授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主,多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尽管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有一些变革,但中职学校很多课程仍是以知识传授为主,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首先,中职学生学习能力差。他们的学习基础普遍较差,有的学生从小学开始就是班上的“差生”,很大一部分学生是中考的落榜者,在他们的心目中,自己肯定是学不好的。但他们的智商并不低,部分学生的智商甚至高于普通高中学生。过去,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只看考试成绩,考试成绩差就意味着学习差,但所谓的学习成绩差只是一种表象,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学习成绩差是由于学生一直在考试中处于劣势,对自己失去信心,同时,在学习中,学生找不到乐趣,渐渐地对学习失去兴趣最终放弃学习。在去年的教学中,笔者接触了两个学生,他们的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的成绩都很差,但在笔者采用项目教学法教授的《数控加工技术应用》和《Pro/E产品造型设计》两门课程中的成绩却非常好。在中职学校,即使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习能力也不一定强,大部分学生采用的方法仍然是死记硬背,因此,中职学生最大的问题是学习能力差,需要采取适合他们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
  其次,由于一直以来都处于“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的环境中,学生除了没有自主学习能力外,还缺乏与人沟通和协作的能力。此外,在教师的指挥棒下学习,由于不能适时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的创新精神被抹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在不断减退。
  
  项目教学法的概念及实施过程
  
  德国职业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力推行“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包括“大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引导课文法”、“模拟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等具体方法。其中“项目教学法”是一种通过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实施和管理,师生共同完成整个项目的教学方法。它应该满足以下条件:项目涉及的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学生有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的机会;学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项目具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运用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的实际问题;学习结束时,有具体的成果展示,师生共同评价项目结果。这种教学法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我国教育界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项目教学法的实践与应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主要经过以下过程:确定项目→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分工协作完成项目→结果评价。其中,项目的确定由教师做主,项目实施计划的制定和项目的完成则由学生做主,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引导和协助的作用,结果的评价则由师生共同完成。
  
  项目教学法的优势
  
  项目教学法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放弃学习是因为在学习中找不到乐趣和丧失了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是引发、维持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关键。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过程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在《数控加工技术应用》课中,为了学习内孔的车削加工,笔者以“小酒杯加工”为项目,学生看到的不再是教材上孔加工的内容,而是小酒杯的内孔,学习兴趣大大提高。由于项目教学法中的项目与工厂的实际生产和企业经营行为紧密结合,贴近生产和生活实际,少了书本知识的单调和乏味,更具挑战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项目教学法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项目教学法中,项目实施计划的制定和项目的完成主要由学生进行,学生必须自己学习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项目中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对知识进行综合与提炼,在克服一个个难题后才可能完成项目。如在《Pro/E产品造型设计》课的教学中,笔者以一个具体的产品造型绘制为项目,首先组织学生分析项目,确定完成项目的总体思路,完成项目尚需要哪些知识,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学习相关的知识,最后由学生完成项目的制作。以《Pro/E产品造型设计》中的“计算器设计”项目为例,教师可以用任何一款计算器为例引导学生分析要实现计算的功能,计算器面板上必须有哪些按钮,这些按钮应如何排列。由于已经有AutoCAD基础,必然知道用阵列或复制的方法去完成按钮的设计,因此,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有关阵列或复制命令的学习。Pro/E中的阵列命令与AutoCAD中的阵列有很大的区别,而且Pro/E中的阵列方式很多,学生必须弄懂各种阵列方式的使用,才能选择出正确的阵列方式。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不仅学习新的知识,还要综合原有的知识,经过自己的思考最后才能完成图形的绘制。上述“计算器设计”项目中,学生除了学习阵列命令外,还要用到过去学的拉伸、倒圆角、壳等内容,各命令在使用时,先后顺序不同,可能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所以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必须不断思考,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思考习惯,学生也在不断学习中慢慢提高了学习能力。
  项目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对于相对较大的项目,一名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独立完成,需要多人以小组形式配合完成。为了更好地完成项目,小组成员之间既要有合理的分工,还要有默契的协作。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奖励机制使各个小组之间形成合理的竞争,为了能在竞争中取胜,各小组成员除了完成好自己的任务外,还要与其他成员通力合作。前述的小酒杯加工项目中,每5人为一组,学生不仅要学习内孔车刀的刃磨,还要学习内孔的编程方法。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每个组员都有一个小酒杯在手,组员间必须合理分工,在编写程序的同时,必须有组员在磨刀,还要有人安装工件和对刀等。通过这个过程可以使学生明白,只有全体组员共同努力、群策群力,才有可能在小组竞争中取胜。此外,学习中成绩差的学生可以向成绩好的同学学习,而成绩好的学生则可以辅导其他同学,在学生之间形成帮学对子,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学生通过完成学习项目,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学会了与人沟通,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项目教学法的项目结果有利于激发学生重新树立学习信心项目教学法的突出特征是有项目结果,即使是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通过与同学合作或者在其他同学的协助下也能完成项目。能够看到通过自己努力取得的成果,对自己的看法也会改变。一般情况下,学生最大的愿望是能让自己的家长看到自己亲手加工出来的产品,得到家长的赞扬。为此,学生的很多产品都由学生带回家并保留。《数控加工技术应用》中,每个项目的最终结果都是通过数控机床加工出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发现哪个学生害怕学习这门课程。所以,项目结果能帮助学生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