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西部欠发达地区中职语文教学评价模式改革探索

作者:张浩贤




  摘要:西部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学校一学期一次或两次以书面考试成绩划级定等的教学评价模式存在明显的不足,不能起到应有的激励和促进作用。应从评价方式改革入手,弱化书面考试的评价功能,细化教学评价项目,强化评价的过程管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扎实培养学生的实用语文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及创业素质。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评价模式;改革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度重视中等职业教育,东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已取得长足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中职学校的发展仍然面临着重重困难,除办学经费紧张、师资力量薄弱和实训基地不足外,教学管理滞后、教学质量不高也是较普遍的问题。以专业技能为重心,扎实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技能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质量,仍然是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学校的长期任务。在生源质量差、专业课教学任务繁重、课时偏紧的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中等职业学校,如何优质高效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是不少语文教师普遍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笔者认为,西部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应着眼于重点培养学生的实用语文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素质。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校从评价方式入手,积极尝试评价方式的改革,通过弱化考试的评价功能,细化教学评价的项目,强化评价的过程管理等措施,扎实培养中职学生实用语文能力,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素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弱化考试的评价功能
  
  由于历史的原因,西部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还非常薄弱,对生源缺乏足够的吸引力。绝大多数学生是中考和高考的被淘汰者,除了学习习惯不良,学习基础差之外,他们往往还存在自卑、懒惰,惧怕考试等心理问题,培养难度很大。要想把他们培养成思想素质良好、专业知识与技能过关的实用人才,就必须建立与他们的心理相适应且有利于他们成长成才的教学评价机制。
  但是,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等职业学校,绝大多数是由普通中学改办而成,大多沿袭了普通中学以书面考试成绩划级定等的评价模式,实行的是一学期一次或两次考试的终结性评价方式。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无助于对中职学生的管理和教育,也不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既不能为教学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也不能对学生起到应有的激励和促进作用,因此,应该进行必要的改革。
  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校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语文等学科的教学评价中大胆推行了考试和考核相结合、侧重于对学生学习过程考核的评价方式,强化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即平时学习表现的考核,弱化了考试的评价功能。主要做法是:一学期实行一次考试,其成绩只占本学期学生成绩总评的40%,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的评价则占60%。在开学的第一课中,给学生公布具体的考核和考试办法以及成绩的计算方式,并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适当吸收和补充学生的合理化建议,修订完善学期考核办法。这样做既融洽了师生关系,也让学生明确了学习要求和努力的方向。通过这样的改革,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和教师对立的学生少了,课堂上主动配合教师教学的多了;作业能够及时完成的增加了,不认真完成作业的减少了,作业质量也有显著提高,考纪考风有明显改善,班级的学期总评合格率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细化教学评价的项目
  
  弱化考试的评价功能,不等于放松对学生的学习管理,也不等于降低语文课程教学要求。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更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评价进一步深化和细化。在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准确把握其思想状况、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的基础上,要把培养学生实用语文能力这个教学目标具体化,把它分解为一个个明确、清楚的子目标去实现。结合学生实际和各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要充分发挥学科组的集体优势,把培养学生的实用语文能力分解为如下项目:朗读、演讲、背诵、写作、普通话、书写,课堂表现(包括习惯、口语表达、积极性、创造性)等,各个项目在平时的考核成绩中所占比例在10%~15%之间,并详细制定相应的目标要求和方法措施。在每堂课和每一次语文活动中,应进一步细化评价项目,侧重于某一个项目的评价,让学生每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学生的学习方法更加具体,学习积极性更高。如在诗歌单元的教学中,侧重于朗读和背诵的评价,着力培养学生的记诵能力;在散文教学中,重点评价学生的朗读能力等。根据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表现评分,尽可能补充学生乐于接受的鼓励性评价方式,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着力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主动自觉地投入到语文学习的实践中去,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随着这些有别于学生以往所接受的、在学生看来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项目及方法逐步实施,学生的书写、会话、阅读和写作等实用语文能力逐步得到了培养和提高。此外,在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坚持和不断完善这样的评价方式,使之更加合理和科学,更受学生的欢迎。
  
  强化评价的过程管理
  
  在科学评估学生的能力水平、合理安排、科学命题,完成例行一学期一次的考试基础上,我们引进了目标管理模式强化考核的过程管理。在每学期开课时,明确告知学生如何计算学期成绩,平时成绩考核的项目构成和分值,每个项目完成的方法和要求,并在教学中不断强化落实,从学生未来的职业素质需要出发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例如演讲项目,主要采用课前演讲方式,与学生共同商定,对一学期的演讲主题、次序、要求等作出明确安排,使每个学生在本学期哪一周哪一节课演讲、讲什么主题都做到心中有数。学生根据时间表,广泛搜集适合于自己的演讲材料,认真撰写演讲稿,经过教师审定后熟背。每节课开课前,由事先确定的学生登台演讲,随机抽两名学生进行点评,并由学生中选出的评委和教师按照评分规则当场打分,计入该学生的平时成绩。这样的演讲活动虽然每次占用了课堂的3分钟,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实际效果非常好。再比如作业项目的考核,我们采取分年级分期考核的办法,一年级第一学期,着眼于作业习惯的培养和强化。在兼顾质量的同时,主要侧重于次数的考核,若有学生无故不交作业,则不计算该学生作业项目的成绩,以此督促学生按时交作业。到了第二学期,绝大多数学生已能够按时交作业,教师则侧重于质量评价,以此促进学生作业质量的提高。学生升入二年级以后,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已经养成,可减少学生作业次数、加强作业指导,多布置开放性和实践性强的作业题目,着力培养学生作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上述作业评价方式的改革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通过上述评价方式改革,我校语文教师教学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教学内容得到了优化,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提高,课程改革得到了推进,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了较大提高,语文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就业及创业素质得到了提高。上述评价方式的改革,不失为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学校良好的语文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
  [2]李添翼,谢焕明.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评价的问题及策略[J].职教通讯,2006,(8).
  [3]钟林.职校学生语文学业评价体系的研究[J].职教论坛,2003,(22).
  作者简介:
  张浩贤(1970—),男,甘肃甘州人,张掖市职教中心教师,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及学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