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模因论对高职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作者:孟 芹




  摘要:针对高职英语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应从模因论的角度进行反思,并根据语言模仿的机制进行教学,通过背诵、模仿等方法增加语言信息的输入,提高语言输出能力,这对解决学生英语写作能力不足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建设性意义。
  关键词:模因论;高职英语;写作教学
  
  近年来,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目标,高职高专英语教材也特别强调英语运用的重要性,并安排了大量的写作材料和练习。尽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付出了大量心血,然而许多学生在英语写作方面仍然不得其法,错误百出,写作仍然是高职学生英语学习中的薄弱环节。针对这一现状,模因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完整有效的解决途径,对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大有裨益。从模因论的角度分析,高职英语写作收效甚微的根本原因在于严重忽视了语言输出能力的培养。只有不断增加语言信息的输入,提高语言输出能力,才能有效地解决学生写作能力不足的问题。
  
  模因论概述
  
  模因论(Memetics)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Meme)是模因论中最核心的术语。该术语在Richard Dawkins(1976)所著的《The Selfish Gene》中首次出现。模因定义的形成分为两个阶段:前期被定义为文化遗传单位或者模仿单位,其表现形式为曲调旋律、时尚服饰、房屋构建、时髦用语、想法思潮、器具制造等;后期被认为是大脑里的信息单位,是存在于大脑中的复制因子。Blackmore(1999)认为,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广义上被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就可以称为模因。模因(Meme)用了与基因(Gene)相近的发音,意为“被模仿的东西”,是一种与基因相似的现象,通过模仿而传播是文化的基本单位,故模因指文化基因,通过复制、传播而生存,语言是其载体之一。模因与语言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也使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语言模因揭示了话语流传与语言传播的规律,因此,语言本身就是模因,并作为模因载体(Meme Vehicle)进行传播。任何词、短语、篇章只要能通过模仿得以传播,都是模因,语言的功能在于传播模因。
  
  高职英语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职学生在英语写作方面出现的典型错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词汇量有限,难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有些学生看到作文题目后,形成了写作的想法,有论点也有论据,但动起笔来却觉得困难重重。在表达相同的中文意思时,经常重复使用同一个英文单词,使文章十分乏味。
  第二,抓不住写作要点,文章内容混乱。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条理不清,思路紊乱,因而写出来的文章要点不明确,表达思想不清楚,语言支离破碎,连贯性差。
  第三,用词不准确,受母语干扰严重。很多学生在写作时往往摆脱不了汉语思维的影响,语法、词汇等处处留下汉语的痕迹,不符合英语的写作规范。很多词表达不准确,往往把关键词尤其是句中的动词用错。
  
  模因论对高职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模因论对高职英语写作教学颇有启发。在模因论的指导下,对过去被丢弃了的、被认为不合理或不可取的传统教学模式如背诵、模仿等可能应重新作出评价并再次提倡。英语写作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学生的理解能力远远超过其表达能力。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在掌握了大量英语词汇的基础上,能够阅读英语资料,但却无法在写作时运用头脑中储存的大部分心理词汇。在语言的理解与表达上,我们期待学生更加注重对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为了解决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写作能力不足的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通过背诵输入,以背促写,实现英语写作的有效输出根据模因论和语言模因复制、传播的规律,语言模因的复制与传播有基因型的“内容相同形式各异”和表现型的“形式相同内容各异”两种方式。针对前一种表现方式,背诵在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应该大力提倡。究其实质,背诵输入是一种可理解输入。由于教师精心挑选的背诵材料大多源自学生所学的课文,是学生很容易理解的,因而有利于写作。通过背诵输入,学生不但能学会用地道的英语进行写作,而且还能摆脱汉语思维的负面影响,体会到错误逐渐减少的喜悦,从而真正提高写作能力。通过对近几年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写作题目进行分类,可以发现考查的重点是应用文写作。因此,在平时的英语写作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归纳出每一类应用文的格式与注意事项,总结出常用的词汇和句型,鼓励并监督学生背诵相关的范文。优秀的范文是最好的写作模板,一定要让学生懂得背诵范文的重要性。以2005年山东省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写作题目为例:李教授是著名的英语教育专家。假设你是×大学学生会的主席,请写信给李教授,邀请他给学生做一次演讲,面对面地介绍英语学习的方法。如果学生学习了新视野英语教程第一册Unit 6 Section CPractical Writing:Personal Letters(私人信函)的内容,掌握了私人信函的格式如日期、称呼语、正文、结尾与签名,并背诵过一些常用的信函写作句型,写这封信就会如鱼得水,一气呵成。实践证明,先背后写,以背促写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写作时减少很多错误,逐渐学会用英语思维进行写作,实现英语写作的有效输出。
  通过仿写训练,以仿促写,提高英语写作的输出能力根据模因复制的特点,可以缩短从理解到表达的时间。根据行为主义语言习得原则之一的概括原则,对某一“刺激”做出的“反应”会因为随之而来的“鼓励”而得到“强化”,而这一“鼓励”同时也会强化对其他刺激的反应,前提是这些刺激的构成是先进的。行为主义学家Skinner认为,影响行为形成的要素有三个,即模仿、强化与扩展。“模仿”就是学习者对接触到的行为的模仿,反复模仿,直至达到机械的、不假思索的程度;对语言的模仿与强化实际上就是对语言的理解,语言的扩展即是语言的产出或输出。任何一位语言学习者都可以是语言模因的载体,经过模仿强化训练,可以人为地缩短语言理解与输出的过程,还可以增加长期记忆中的信息量,在写作教学中实现有效输出。美国学者格雷夫斯说过:“孩子们是通过学习榜样(范文),亲身实践来学习写作的。”模仿是初学者的捷径,是符合认知规律的。高职高专英语教材的每一单元都有不少写作例文,就是很好的范文,教师应要求学生注意模仿,同时应抽样检查,集体讲评,展示范文。使学生自己感受如何写,自己找出错误与不足,自我对照,提高写作能力。例如,可以让学生按不同体裁和主题整理一些范文,看其如何组织写作,如何运用词语和句子,从中学习一些写作技巧;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语句排序、填空练习或解答问题,用适当的词句把答案重新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有意义的故事,通过模仿,逐渐学会灵活运用,做到举一反三。以范文作为榜样加以模仿,学生有规可循,可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通过句型转换练习进行缩写、扩写、改写训练,提高语言应用灵活度语言模因的复制与传播有两种方式。Blackmore(1999)在分析第一种方式即基因型的“内容相同形式各异”时指出,表达同一信息的模因在复制与传播的过程中,表现形式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但其内容却始终如一,同一信息可以先后在不同的语境中以不同的形式传递。做句型转换练习,进行缩写、扩写、改写训练就是相同的信息以异型传递的一种方式,尽管在复制的过程中会出现信息变异,与原始信息大相径庭,出现模因的移植,但这些变化并不影响原始信息,复制出来的仍是复制前的内容。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可以让学生通过句型转换练习,学会一句多译。其次,还要进行缩写、扩写、改写训练。这样做既有利于巩固课文中所学的词汇、短语、句型,又有利于学生系统地理解所学内容,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创造性地独立运用语言进行写作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具体做法如下:(1)缩写。高职高专英语教材所选的课文题材广泛,体裁丰富,应很好地利用这些有利因素与条件进行写作训练。可让学生对课文做好充分预习,并根据内容找出关键句,划出关键词,然后根据关键词复述课文,最后将复述的内容写下来。(2)扩写。一般不是扩写整篇课文,而是扩写课文中的某个章节或某项内容,比如学了“Silly Mr. Smith”一文后,可以从宴会女主人的视角描写史密斯先生的外貌,要求写他的身材、鼻子、眼睛、头发以及穿戴等等。(3)改写。要求原文的基本意思不改变,比如,学了新视野英语教程第三册Unit 3“Life Is Full of Choices”之后,可以将这篇以第三人称叙述的课文改写为一篇500个词左右的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文章,不仅可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经常进行句型转换与缩写、扩写、改写练习,可以增加语言信息的输入,使学生拓宽思路,提高语言应用的灵活度,最终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遵循语言模因复制与传播的规律,在模因论指导下进行高职英语写作教学,重新提倡背诵、模仿等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解决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写作能力不足的问题很有帮助,能够较大幅度地提高高职英语写作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Blackmore,S. The Meme Machine[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2]Dawkins,R. The Selfish Gene[M].New York:OUP,1976.
  [3]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2):200-209.
  [4]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4(6):54-64.
  [5]高纯娟.模因论对提高外语学习能力的一些启示[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5,25(4):99-101.
  作者简介:
  孟芹(1981—),女,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外语系助教,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言学与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