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蔡元培与中华职业教育社

作者:安 宇 沈荣国




  摘要:蔡元培是近现代中国教育的开山祖,中华职业教育社是实验、研讨、规划、推行职业教育的团体。蔡元培不仅长期直接参与中华职业教育社事业,而且始终在大局方面关怀中华职业教育社,背后隐含着他对职业教育认识的不断提升和愈老弥坚的理论推进。
  关键词:蔡元培;中华职业教育社;职业教育
  
  蔡元培是近现代中国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在教育领域,他为改革封建主义专制教育、建立资产阶级教育体系做出了卓越贡献,可谓20世纪中国资产阶级教育制度的倡导者、奠基者。他开近代教育的无数法门,而近代职业教育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他既是倡导近代职业教育的先驱,同时也是中华职教社的先驱。他对中华职教社的参与和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直接参与、大局关怀、理论推动三个方面。
  
  长期的直接参与
  
  蔡元培直接参与中华职教社的发展,是从筹建中华职教社开始的。1917年初,在南方提倡职业教育的黄炎培筹建中华职教社之时,就专门征得于北大任职的蔡元培的同意。后来黄炎培曾回忆说:“时吾方倡职业教育,其始颇不为人谅,惟吾师能知我,既共列名发起,复时时为之张目,数度当众演述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始之苦。”①蔡元培在中华职教社筹建时,列名发起者之首,不仅对中华职教社的建立起到积极作用,而且提升了中华职教社的社会声誉和影响,从而为其后来发展、繁荣奠定了良好基础。
  中华职教社建立后,蔡元培进入名义上的权力机关——议事部,成为议事员。在1920年、1923年获得连任,成为中华职教社早期核心领导成员之一。对中华职教社的初期发展起到了很大促动作用,其中典型事件是在1922年7月4日于济南召开的全国职业学校联合会上,蔡元培领衔中华职教社同仁提出,将意见书详具说帖,分呈大总统、国务院及教育部,并最终促成说帖的通过和发行。该说帖内容为“希望国库渐充,每年援助五百万,五年为期,专门提倡职业教育之用……”,②对当时的职业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不过,由于这个时期的蔡元培主要忙于北京大学事务,对中华职教社事务的直接参与力度不大,甚至在1919年9月曾来函辞第一届议事员职。③
  随着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地位的巩固,作为大学院院长的蔡元培,逐渐恢复了对中华职教社的直接参与。1928年5月11日,中华职教社第十届年会在苏州召开,蔡元培派代表朱经农出席会议,并作重要发言,肯定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并鼓励中华职教社要努力前行。1930年,蔡元培以400票的高票当选为中华职教社新任议事。④9月29日,在中华职教社董事、评议员联席会议上,蔡元培又以七票当选为评议员主席。⑤直到1940年蔡元培去世,他一直任评议员主席。
  上世纪30年代上半期,蔡元培直接参与中华职教社事务走向高潮,几乎“每会集必至”,在历届专家会议、年会、评议员会议及相关纪念会中,总能看到他的身影,并且常常是主持者。不仅如此,他还担任中华职教社征求会员名誉总队长,并多次在中华职教社、中华职业学校作重要学术讲演。30年代后半期,晚年的蔡元培依旧支撑病体直接参与中华职教社事务。1937年抗战前夕,中华职业学校召开第十七届年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大会,年近古稀的蔡元培与钱新之、顾荫亭、穆藕初等一道出任会议主席,为中华职教社的战前历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抗战爆发后,蔡元培远赴香港,虽然谢绝一切兼职,但一直兼任中华职教社评议员主席职务,依旧热心参与和关怀中华职教社事务。如蔡元培去世前八个月时,即1939年7月,中华职教社在重庆的实习工厂被炸,中华职教社钱永铭、黄炎培、江问渔、杨卫玉曾专门致函蔡元培,征求善后意见。⑥
  蔡元培对中华职教社的直接参与活动具有持久性和边缘性的特点。一方面,从1917年中华职教社成立到1940年蔡元培去世,蔡元培对中华职教社的直接参与虽有起伏,但一直延续,总体上是持久的。可以说,参与中华职教社活动已经成为蔡元培后半生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蔡元培参与中华职教社活动主要是进入议事会和评议会,从而成为议事员、评议员、评议会主席。所参与的事务主要是评议会和议事会的相关会议和年会、专家会议等参谋、决策活动,而没有加入中华职教社办事部等具体事务部门从事一线实践活动,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边缘性的特征。
  无时无刻的大局关怀
  作为一代学人宗师,蔡元培在其他活动中从不忘记热心关怀、呼应中华职教社及其职教事业。这集中表现在民初蔡元培任教育总长和20年代后期任职大学院院长时,利用自身官方地位对中华职教社及其职教事业的大局关怀和促进上。
  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人主持建立了南京临时政府,蔡元培出任教育总长。南北议和成功后,蔡元培旋即出任唐绍仪内阁的教育总长。1912年7月,唐绍仪内阁垮台,蔡元培辞去教育总长职务。在这段时间内,蔡元培特别关注职业(实业)教育的发展,并动用政府力量使之合法化。在他主持颁布的《新定普通教育暂行方法》(十四条)和普通教育九条中,都明确规定“小学手工科应加注意”。⑦5月8日,他发表关于改良教育的意见,认为高等学校、中学、高等小学均应注重实用教育,把实用主义的原则从幕后推向了台前。7月10日,他主持召开中华民国第一次教育会议,讨论新学制问题,明确把贯穿职业教育思想的“五育”作为教育家欲尽之任务,为新学制奠定了一个重要基调,同时也为民初实业教育向近代职业教育转变指明了方向,进而为中华职教社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地位巩固后,开始着手整顿教育事业,决定以大学院取代教育部。1927年10月25日,蔡元培出任大学院院长,次年10月5日辞职。⑧这期间他大力倡导职业教育,主持制定、颁布众多相关法规和政策。1928年5月15日至28日,蔡元培主持大学院召集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设立专门的职业教育组;大会先后通过《推行职业教育案》、《注意职业指导以促进社会万业发展个人特性能》、《推广职业学校毕业生出路案》、《农业教育振兴之提案》、《积极扩充商业补习教育》、《请创设职教实验学校案》、《推行平民女子职业教育》等相关议案;在大会结束时的宣言中明确指出:“我们确认中小学教育,均应以培养生产技能为中心,惟各省区市县应予可能范围之内,单独设立特种学校,专授直接生产的技能。至于职业学校的设置以适应社会需要、及利用其环境为原则,注重实习,增加技能的熟练,施以职业指导,为青年升学就业之补助也。”⑨8月17日,他主持确定了中华民国教育宗旨,把“养成劳动习惯,提高生产技能,推广科学之应用”⑩作为实现民生主义的必要教育原则写入其中,使得职业教育具体方案及其内在劳动精神进入国家教育政策,从而获得了合法地位。
  这些倡导职业教育的措施,尤其是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提倡,是以蔡元培为代表的新政权官方与中华职教社友好合作的表现。同时,在苏州召开的中华职教社第十届年会上,朱经农代表蔡元培发言说:从小学到大学的一切教育都应当职业化,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应当打成一片,使全部教育都有职业的味道;并根据以往职业教育的弊病提出,办理职业教育也要改进职业和职业教育以表现出进步和创造性,使培养的职业教育人才能适合社会需要,应付不同环境的要求。{11}这种态度,不仅最终化解中华职教社一度面临的危机,而且为中华职教社在新形势下生存指明了方向——在与新政权合作中发展职业教育。
  可见,虽然蔡元培任职全国最高教育行政长官的时间比较短暂,但其间他提倡职业教育的措施,对中华职教社的建立及其事业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