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以项目教学活动为载体 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作者:张雪芳




  摘要:结合教学实例,从项目教学活动的六个阶段分别展开阐述,探讨如何让学生立足直接经验,在做中学,不断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关键词:项目教学活动;实践能力
  
  项目教学活动是学生以某个主题为中心进行的自主探究。项目教学活动主张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主活动,通过与真实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获得多方面的学习经验,是注重发展学生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项目教学活动为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展现和发展创造提供了一片广阔的舞台,学生在活动中所拥有的这种独立性可以帮助他们应用自己已经形成的技能,还可以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笔者拟以《统计基础知识》中“统计调查、整理、分析”为例,说明项目教学活动各阶段的主要活动。
  
  阶段一:确立活动主题
  
  主题在项目教学活动中起结构性支柱作用,因此,确定主题是成功开展项目教学活动的重要起点。一个富有创意的选题凝聚着师生的体验和智慧,传达着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在 “统计调查、整理、分析”这一项目教学活动的选题阶段,先由学生自由选题。学生提出的主题涉及面广,从学校到社会、从学习到生活。经过综合评价,最后选择六个主题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分别是“学生就业调查”、“交通安全调查”、“青少年上网调查”、“群众体育运动调查”、“普通人群读书现状调查”以及“亲情调查”。这些主题贴近学生生活,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当面对众多主题时,可依据下列标准有所筛选:一是源于学生生活,指主题应该来源于学生身边或周围所发生的事情,最好是那些对学生自身、家庭、学校以及所在地区具有实际意义的课题。这样的主题更具有探究价值,更容易激发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培养学生对社会负责的态度。二是立足学生的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所获得的知识。项目教学活动过程改变了学生单一的知识接受性学习方式和简单的技能训练活动方式,使之通过调查、访问、考察、测量、分析、评价等多样化的探究活动展开学习,不仅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时空,而且可以整合校内与校外的资源。三是具有可行性,学生一般很难估计问题的难度、可行性,教师通过适当地提出一些问题,可以让学生意识到修改问题的必要性,或者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尝试中体会到课题的操作困难,再引导他们确立合适的主题。
  
  阶段二:确定活动组织形式
  
  项目教学活动的实施需要一定的组织形式,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活动中提倡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统计调查、整理、分析”这一项目教学活动,主要是由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40名学生自愿参加,分成六个活动主题组,每组5~8人不等。在分组中,可依据如下的一些原则加以协调:一是学生自愿。学生的活动意愿应受到尊重,这是活动有效开展的出发点。教师对组织形式的协调必须与学生协商,而不能强制命令。二是控制小组规模,活动小组的数量要适当控制,小组成员的人数也要适当控制,人数过多容易造成活动的相互推诿。三是鼓励打破班级界限,不同班级、不同年级之间,甚至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之间的学生可以合作开展活动,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拓展活动的实施空间。实践证明,在自愿与协调相结合原则基础上建立的活动小组,团结合作,在活动中可充分发挥每个组员的优势。
  
  阶段三:提交活动方案
  
  在学生确定活动主题和活动组织形式后,要在教师指导下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这一方案要为活动开展提供具体可操作的步骤及方式。学生在方案制定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可行性要从人、财、物、时间等方面看待方案的可行性。学生的时间、钱财等都是有限的,应用有限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成效。
  具体性活动方案的设计要力求具体,将时间安排、地点安排、活动内容、活动形式一一细化,便于在实施中有的放矢。但应注意,方案并不意味着学生要按部就班地实施,随着具体活动情境的变动,方案是需要不断修正的,切不可生搬硬套。
  有效性方案的设计要始终围绕选题,指向于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切忌搞形式、走过场。
  多样化要依据活动主题努力设计多样化的活动,提供多元自主的学习机会,满足发展个人兴趣及专长的需要。
  综合性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综合其他学科知识技能,从整体上进行考虑。要鼓励学生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并在网上讨论或寻求帮助,获取有用的信息资源,不断完善活动方案。
  
  阶段四:展开实践活动
  
  这一阶段是项目教学活动的核心环节。在开展活动时要坚持学生主动探究,方式可以多样化。学生采用了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观察、拍摄照片、抽样调查、实验法等多种方式调查并收集资料,又运用统计知识、数学知识、计算机操作技能等计算分析数据,并整理成图表形式,在此基础上利用已有的语文知识、应用文写作知识等撰写调查报告,表现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相关建议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在这一阶段,教师主要可从以下方面加强指导:(1)创设良好氛围,激发学生活动兴趣,利用各种机会,主动与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地专注于自己的课题。(2)抓住教育时机,引导学生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寻找突破口,把主题引向深入。(3)指导学生随时做好阶段成果的总结与整理,并不定期地展示阶段成果。成果的总结整理与展示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纠正或深化主题的探究,提高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4)学生在活动中要懂得取舍。学生面对复杂的情况可能会无所适从,因此总想把所有的信息都收入囊中,认为资料越多越好。这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也不可能,所收集的资料能反映问题即可,不要太追求多而全。
  
  阶段五:交流活动成果
  
  成果展示提供了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共同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学会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各小组采用了绘图表、照片展览、角色表演、录像放映、视频、请被访者亲临现场对话等多种方式展示主题活动的成果,尽量运用自己能够驾驭的表征手段,把他们的见闻、感受、想法表现出来,并通过讨论、说明、展览等途径,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互相交流和分享所获得的经验。如“学生择业调查”的结果为即将面临就业的学生提供了非常好的建议,而“青少年上网调查”小组所搜集的那些触目惊心的资料给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青少年敲响了警钟。
  学生进行展示交流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展示并非最终目的,要注意避免功利化倾向。(2)展示形式力求多样,避免单一雷同。成果展示的形式同样是学生创造力的体现,学生应拓展思维空间,通过多样的方式展示活动主题。(3)展示力求自然、真实。学生的展示是一种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切忌把教师成人化的语言带入,或者在展示中只满足“教师想要的”,而不是去思考“自己想要的”。(4)把握时机,及时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并非在结题报告时才最后呈现出来,在整个活动操作过程中,一旦有闪光点或成功时,就应满足学生的展示欲望,及时提供展示机会。
  
  阶段六:反思、评价活动过程
  
  在项目活动过程中,应随时进行评价和反思,可以是个人评价,也可以是小组评价;可以是针对工作方法的,也可以是针对工作态度的,通过评价与反思不断调整活动进展。项目活动结束后的评价与反思更是必不可少,通过评价与反思,学生可以发展自己对活动的改进能力,拓展知识和技能,激发关注社会现实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在活动中学生主要运用项目活动日志、反思问卷、小组研讨会等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与反思,从而促进活动完善和自我发展。设计项目学习日志时可在信息搜集、处理、应用等阶段的描述中加入评价反思的内容,由学生填写,当每位学生独立回答这些问题时,他们将体验到一种快乐,这种快乐来自于出色完成一项工作而产生的自信以及认识到任何成果都可以改进的心理倾向。
  项目教学活动的过程概括为六个循序渐进的阶段,但这六个阶段并非是一种单一的流程,第六阶段的结束也并不意味着这个项目教学活动就此停止。根据需要,各阶段可以循环多次,如在学生展示交流了自己的活动成果并作了评价和反思后,还可以对研究主题进行再一次甚至多次的深入探索,然后再次交流,分享所获得的学习经验。
  项目教学活动之所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是因为以学生为中心,这是一种积极的、动手做的学习活动。
  
  参考文献:
  [1]蒋庆斌,等.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5,(22).
  [2]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Thomas R.Guskey. 教师专业发展评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4]杨长亮.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实施研究[J].职教通讯,2006,(3).
  作者简介:
  张雪芳(1972—),女,江苏溧阳人,江苏省溧阳市职业教育中心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统计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