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浅谈机械专业课的教学原则

作者:黄伟群




  摘要:根据机械专业课的内容、特点及规律,着重论述了教学过程的基本原则及其应用。
  关键词:机械专业课;教学原则
  
  职业教育中机械专业课的内容涉及面广、概念抽象、理论深奥、知识应用性强,学生理解和应用存在困难;教学模式单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应用,重传授、轻实践,不能因材施教,忽略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教学实用性原则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教学方法是保证教学效果的主导。根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应以应用技术为主,使学生学有所长。因此,教师对教学内容要做到胸有成竹,这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要进一步钻研,吃透教材,根据当前各行业的不断发展及时修正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鲜活”起来,实现求新、求变、求异的特色。必须增加基础性、通用性、复合性的教学内容,增强专业课程内容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实用性,对教材内容要重新加工整理和概括提炼,针对差异,分层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在把握关键内容时要注意学科交叉、横向联系。对于机械专业课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要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展开教学。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是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它对教学内容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目前的机械专业课程内容过于注重系统性和完整性,理论性强,不能将理论与操作有机结合,更没有将理论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与实际生产工艺流程脱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真思考和努力探索课程内容,编写教案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尽量做到学以致用,对原理性的内容,不但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求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2)注重吸收生产实践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力争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发展的新水平。(3)理论论述适宜,以够用为度。(4)强调实践教学,强化技能训练,增强实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5)采用案例驱动,引入与企业生产流程联系紧密的实际案例。
  
  教学形式和手段的创新原则
  
  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但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产生抵触厌烦情绪,同时也助长了学生不愿思考和不善思考的惰性,学生往往提不出问题,不能触类旁通。传统的教学方法扼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模式上,教师应逐渐转变传统陈旧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教学质量观。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导”为主。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个体潜能,教师则成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或主持人,侧重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加强师生合作,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在教学内容上应从封闭式转向开放式。教师可以在课前向学生下达学习任务,让学生主动探索,及时领会和贯彻教学内容,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应根据专业特点,在专业教学手段和方法上由单一性转向多样化,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如在机械专业《机械基础》的“螺纹应用”教学中,采用“张贴板法”、“大脑风暴法”;在“变速变向机构”及“步进运动机构”教学中,采用“引导课文法”、“演示法”;在《汽车拆装实习》“曲柄连杆机构”教学中,采用“引导课文法”和“项目迁移法”;在《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典型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教学中,零件的功用和结构是教学中的难点,可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不论是课堂理论教学还是实习教学,教师都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同时注意各种方法的有机融合,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想象丰富,思维活跃。
  注重“以人为本,师生互动”的教育模式现代教育的特点是改变原有的“以书本为主”的教育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理念,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个性的发挥,因势利导,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表扬学生,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横加指责,不讽刺、挖苦、嘲笑,而是引导学生冷静分析、反思、总结,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增强学生不怕挫折的勇气和毅力。在教学中创设互动学习的空间,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生生互动,充分利用学生个体间的认知结构差异,通过各种意见的交流,促进学生思维灵感的产生。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讨论、讲解、操作、评价、查阅资料,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启发性原则
  
  《学记》中强调:“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也。”所谓“喻”,就是启发诱导,是一条极其重要的教学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开发学生的智力、能力,必须按“喻”的原则教学,这是教学成功的根本保证。
  如何把握“喻”,《学记》提出了三项要求:(1)“道而弗牵”。也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而不牵着他们走,教师只有恰当地启发诱导,学生才会积极地学习知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自然就会和睦友善,学生学起来就轻松愉快,从而取得最佳的效果,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会得以充分发挥。这样就达到了“道而弗牵则和”中所说的“和”的目的了。(2)“强而弗抑”。即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必须严格要求,认真督促,但要把握分寸,不至于过度制约,让学生感到压抑。过度制约不仅达不到教育目的,也得不到预期效果,甚至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厌学、畏学。只有真正做到了“强而弗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才能很好发挥,困难也易于克服。这就是所谓的“强而弗抑则易”。(3)“开而弗达”。即教师给学生讲解问题时,必须把握要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讲清关键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这样,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进行思维活动。
  教学针对性原则
  目前,中职学校生源大多基础素质较差,且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各不相同。教师授课却是从学生的平均情况出发采用相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因此,学生的个体差异难以兼顾,学生的成绩差距也越来越大。为此,应贯彻针对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分层教学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进度,对基础特别差的学生还可以采取单独辅导的形式。
  机械专业课是学生必不可少的重要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遵循上述原则外,还需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和学生需要灵活选用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扬长避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高时良.学记评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2]毛礼锐,等.中国古代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3]张传燧.中国教学论史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2.
  作者简介:
  黄伟群(1969—),广东省韶关市高级技工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