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基于“订单班”的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王中林 李建新




  摘要:以开设“楚天激光班”的具体实施过程作为典型实例,指出“订单班”教育的实施途径,提出基于“订单班”的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对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订单班;高职;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职能是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特点是以企业岗位的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经过对国家级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武汉中国光谷”内的激光企业的调查研究,发现激光企业缺乏大量的具有光机电一体化专业素养、动手能力强的高新技术应用型人才。本着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笔者积极谋划与激光企业的产学研结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国内的知名激光企业武汉楚天激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楚天激光)签订联合人才培养协议,并在2004级学生中组建“楚天激光班”,开展“订单班”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在“订单班”实践过程中,笔者对高职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
  
  “订单班”教育实施途径
  
  在高职教育提倡订单教育的前提下,笔者到楚天激光进行了现场考察,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并为楚天激光介绍激光加工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学生管理工作。经过深入交流,于2006年5月由学院与企业共同签订订单联合培养协议。其中,把校企双方开办“楚天激光班”作为协议条款之一,并于2006年6月正式成立“楚天激光班”。经过深入分析思考“楚天激光班”的开设过程,归纳出一般“订单班”教育模式的实现途径,如图1所示。
  
  图1基于“订单班”的产学研结合教育模式的实现途径
  
  基于“订单班”的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在开办“楚天激光班”的过程中,校企共同协商,创造了不少产学研结合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例如,制定“楚天激光班”专业培养计划;校企共同承担教学任务,优势互补;满足企业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具体的以产学研结合教育为核心、以“订单班”为载体的教学模式见图2所示。
  关于高职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高职产学研结合教育模式包括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相关内容。在与企业产学研结合教育条件下,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及其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可以改变学生知识能力培养的原有模式,加快专业建设步伐,深化教学改革,促进高职教师“双师型”素质快速提高。产学研结合教育可以“订单班”为载体,通过企业技术人员参与专业建设和教学,教师到企业实习、工学结合、共同组建技术应用中心等模式进行具体的实践。
  (一)通过开办“订单班”,切实落实了高职办学方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模式
  开办“订单班”,明晰了学业与就业融通、专业与产业贴合、教研与科研共促、育人与用人双赢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形成了四段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即:第一段,以通识教育为主,兼顾基本理论(1年);第二段,以技术基础为主,兼顾企业导向(半年);第三段,以技术基本技能为主,兼顾企业文化(半年);第四段,以专业理论与技能为主,采用工学结合,学校与企业交替(1年)。
  (二)加强了学校对激光应用型人才素质内涵的理解,推动了课程设置改革和课程内容调整,加快了专业建设步伐
  通过与楚天激光联合开办“楚天激光班”,逐渐加强了对企业激光应用型人才要求的理解。了解到激光企业需要的是了解基本电子技术、机械加工、光学技术、自控技术理论知识,具有很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实践应用型人才。通过对人才观的重新认识,我们对课程设置进行了适当修改,增加了以往激光加工技术专业没有开设的工业控制技术、激光加工工艺、机械制造基础等课程,加强了机械制图与CAD实训及工业控制技术实训等有针对性的实践环节课程。
  (三)企业技术人员参与专业建设和教学实践
  
  在举办“楚天激光班”的过程中,我们邀请楚天激光的总工程师及技术副总参加了系激光加工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听取了他们对激光加工技术专业的理解和人才培养的建议,修改了专业教学计划,使之更加贴近生产实践。楚天激光七名各个方向的工程师或生产线上的技术能手参与了“楚天激光班”的教学活动,这些企业技术人员给学生讲解了很多实践事例,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工学结合的组织形式
  1.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充分考虑企业的生产实践需要。可以设置一些双选课,即在同一个时段设置两门课程,其中一门比较适合在学校完成教学,而另外一门课程可以在企业完成,二者均能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
  2.结合实践教学环节,推动校企联合职业技能鉴定,确保每位学生至少拿到职业技能中级工证。
  3.进行激光加工站的建设。企业对激光加工站建设进行了指导并提供技术支持;激光加工站与企业一起对激光加工工艺进行研究并承担加工任务;学生在加工站进行实践训练。
  4.学生质量是保证校企合作的前提和基础。学生质量是合作的基石,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是开办“订单班”的目的。
  (五)以“订单班”为平台,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1.专业教师通过与企业激光技术专家一起制定激光加工技术专业教学计划,深入了解了激光加工技术专业具体课程对激光相关理论的要求和本专业实践操作过程必须具备的基本实践素质,学到了很多只有在实践生产过程中才能掌握的实践要领。
  2.聘请企业激光技术专家进行激光技术讲座,其中既有对激光发展前景和新技术新工艺的讲座,还有针对性很强的激光加工设备各个生产组成环节的讲座,从而使专业教师对激光加工技术专业的发展脉络和内涵理解逐步清晰,专业素质得以加强。
  3.专业教师为了“订单班”的教学,利用课余时间到企业去实践,从激光设备装配、激光加工工艺、激光测试技术等方面得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全面提高。
  4.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培养兼职“双师型”教师。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学到有益于将来从事激光加工工作的实践知识,又可以对企业兼职教师加强教师基本素质的培训,为激光加工技术专业的教学储备大量的企业兼职“双师型”教师。
  5.与企业合作,逐步实现实训中心的企业化运作模式;同时开展科学研究,让专业教师参与到企业科研中去。让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对激光加工技术进行应用层面上的科学研究,培养一批精通激光加工技术并能从事科学研究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楚天激光班”的成功经验显示,高职联合企业走产学研结合教育的道路是一种有利于高职教育发展的积极有效的实践活动。要让高职产学研结合教育顺利进行,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需要教育工作者与企业员工的沟通,同时需要相互理解与支持。从开办“楚天激光班”的成功案例来看,只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的发展,结合地区产业的特点,摸清人才市场的需要,校企共同努力,一定可以深入进行产学研结合教育,探索出一条高职教育的捷径。
  
  参考文献:
  [1]杨惠贞.高职订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5,(1).
  [2]王素娟.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3]陈礼.技术服务与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良性循环[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作者简介:
  王中林(1975—),男,湖北潜江人,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光电子与通信工程系讲师,主要从事激光加工、光学仪器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