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中职学校数控专业建设简论

作者:金惠江




  摘要:中职学校数控专业的建设要适应市场需求,明确培养目标及指导思想,完善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并采取有效的保障措施,以当地企业为依托,充分开展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真正做到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服务。
  关键词:数控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校企合作;保障措施
  
  随着数控机床的发展与普及,社会需求大批数控机床的编程与操作人员。教育部办公厅、原国防科工委办公厅、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设数控专业提供了办学机遇和发展平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应该结合当地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充分体现自己的办学优势和特色,在数控专业建设方面有自己的思路、方法和特点,才能在众多的职业技术学校中占有一席之地,并真正做到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
  
  培养目标及指导思想
  
  培养目标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是办好数控专业的前提。中职学校许多专业都是因为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学生毕业时无法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给学校的办学声誉带来了不良影响,导致招生困难。在定位培养目标之前,需要深入企业,了解企业不同岗位、不同工种的用人要求,征求企业单位的意见,综合学校的办学条件来确定培养目标。现阶段比较合理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吃苦耐劳的职业素质,能够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在生产一线从事数控设备的操作、编程、维护等方面工作的中等技术应用人才。
  指导思想明确数控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办好数控专业的基本要求。在数控专业建设中,应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成为企业生产服务一线迫切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职业教育应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办成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既增强针对性,又兼顾适应性;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应适应当地企业技术发展;教学组织应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传统的职业教育观念,打破旧的办学模式,给学生提供选择和创新的空间,构建开放的课程体系,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构建适合当前中职学生状况和企业要求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这两个体系交叉渗透、相辅相成是办好数控专业的根本保证。
  理论课程教学体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数控专业开设理论课程应当以“够用”为原则。结合企业实际,改革教材设置,邀请企业优秀数控技术人才与专业教师合作编写适合现代企业生产特点的校本教材。精简重复交叉的内容,压缩不必要的内容,增加与专业能力培养密切相关且应用广泛的课程,把相关课程汇总成一门或两门课程。例如,把《机械基础》、《公差与配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三门课合并,形成一门综合课程《机械知识》,从而避免各课程之间不必要的重复。缩短课时,让学生有时间学习更多、更新的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又如,增加计算机应用教学课时,提高学生的图形处理能力,计算机应用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AUTOCAD》、《机械CAD/CAM》等多门课程。建立既适合企业生产特点,又充分反映学校教学特色的教材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是把学生培养成符合企业生产一线技术工人要求的最根本的环节,是关系到培养的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问题。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时,应建立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三大训练模块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每个模块包括若干实训课程。实训课程主要包括钳工、普通机床加工、CAD制图、CAD/CAM软件应用、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实训、企业参观、企业生产实习等,占总课时的50%。同时根据三大模块的训练情况,适时分流学生,把学生培养成适合企业不同工作岗位的合格技术工人。高一年级主要进行基本技能实训,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高二年级主要进行专业技能实训,使学生熟练掌握本专业要求的各项专业技能。高二结束时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并从中选拔一部分基础理论扎实、动手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一段时间,让他们熟悉企业工作环境和产品生产流程,并了解企业文化。高三返校进行第三模块综合技能实训,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数控加工操作技能,具备一定的数控程序编制与调试运行能力以及一定的生产组织管理能力的技术型人才,以满足企业不同层次的用工要求。其余学生根据当地企业的需要,到企业的不同岗位顶岗实习一年,完成由学生到工人的转变。
  
  校企合作,共同制定教学计划
  
  鉴于当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数控教学的现状和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目标,必须制定适应当地企业要求的、有利于学生生存和发展的数控专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要体现“够用”原则,做到专业课与实践课的有机融合,要体现并保证主干课程的课时。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学校邀请具有不同加工特色的企业参与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工作,充分听取企业意见。比如,我县电动工具行业比较发达,有上百家一定规模的电动工具企业,而这些企业的产品结构中有大量的铝件。铝件的结构特点是箱体类零件较多,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将接触到箱体类零件的识读和铝件机械加工工艺,包括刀具角度的选择、切削用量的选择等。此外,还要考虑到企业生产的调整和变化,适时调整教学计划。
  
  数控专业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实训基地的建设
  实训基地的建设是顺利实施教学,培养合格技术人才的有力保障。为了保证教学实训的正常进行,我校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分两批购置了16台普通车床,16台数控车床,1台加工中心,1台万能外圆磨床,1台平面磨床,1台线切割等加工设备;同时购买了数控车、铣的仿真教学软件。通过几年的努力,建立了初具规模的校内实训基地,大大改善了学生的实训条件。
  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与企业生产一线接轨,学校相继与县内十几家较大规模的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与企业签订协议,保证学生有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学校向合作企业优先输送优秀中职毕业生,充分体现了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依托企业的先进生产设备和技术指导力量,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成熟的实用技术,感受真实的职业环境,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二)师资队伍建设
  我们学校的教师来源是从学校到学校,大都没有企业经历,缺乏企业实践经验。要发展数控专业,真正实现培养目标,就必须建立和培养一批高素质“双师型”的数控专业教师队伍。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地企业,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
  分批选派若干名教师到校企合作企业顶岗锻炼在实践中,教师可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提高数控操作技能,真正了解当地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发挥教研组的功能教师之间也存在理论和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可以由教研组长组织带领教师一起上课,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实践证明,教研组功能的有效发挥是提高专业教师自身水平的有效途径。
  聘请企业理论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技术人员学校聘请这些高级技术人员来校培训专业教师,使教师可以直接获得他们从实践工作中总结出来的丰富的经验和实用的技术。同时,学校聘请企业具备“双师型”素质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与教学活动,充实学校的师资力量,可使教学内容更能针对当地企业的生产状况。
  选派教师参加国家级和省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骨干专业教师培训通过高层次的培训,有效、系统地提高专业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水平,帮助他们接受新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培训结束后,可以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学校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
  通过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我校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受到当地企业欢迎的数控技术实用人才,数控专业建设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是,我校数控专业建设还处在发展起步阶段,在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还需完善,教学硬件设施还需加大投入,师资水平还有待提高等等,还需要认真研究逐步解决。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二)[J].职业技术教育,2006,(4).
  作者简介:
  金惠江(1967—),浙江武义人,中学一级教师,从事中职学校机械(数控)专业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