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拓展训练进入高职院校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周文军




  摘要:通过对拓展训练及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和学校特点的分析,得出拓展训练不仅能够完善体育课程体系,而且有利于满足高职院校员工训练需求,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拓展训练;高职院校;可行性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较早进行了体育教学改革,实施了选修和普修相结合的体育教学模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体育项目。新的教学模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不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如自信心和团队精神等等。鉴于拓展训练对培养自信心和团队精神的重要作用,笔者拟将拓展训练引入高职学院体育教学。
  
  关于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的由来和发展拓展训练是二战期间德国哈恩博士建立的一种心理训练方法。20世纪70年代美国将拓展训练引进了学校教育,现已成为美国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许多国家在体育课程中都设置了拓展训练内容,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20世纪90年代拓展训练被引入中国,但至今基本上只是企事业单位提高团队精神的一种手段,由一些专门的培训公司运作。
  拓展训练的含义拓展训练即面对未知和挑战的训练。就是通过个人在活动中的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体验。利用自然资源或人工场地,精心设计训练活动,以达到“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锻炼团队”的目的。拓展训练的课程主要由水上、野外和场地三类课程组成。水上课程包括游泳、跳水、扎筏、划艇等;野外课程包括远足露营、登山攀岩、野外定向等;场地课程是在专门的训练场地上,利用各种训练设施,如高架绳网等,开展各种团队组合课程及攀岩、跳跃等心理训练活动。拓展训练特点有:(1)综合活动性。所有项目都以体能活动为引导。(2)挑战极限。项目都有一定难度,考验心理,跨越极限。(3)集体中的个性。强调集体合作,从集体中吸取力量和信心。(4)高峰体验。克服困难完成要求后,体会胜利感和自豪感。(5)自我教育。充分尊重训练者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
  
  拓展训练进入高职院校的可行性
  
  拓展训练项目设计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具有高效的心理培养能力拓展训练项目以游戏的形式,使学生在愉快的参与中学到知识,感悟道理。同时,拓展训练又具有趣味性,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游戏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得到感悟。高职学生普遍缺乏自信和团队精神,情绪调节、环境适应和心理调解等能力较差。拓展训练采用多种经典心理测评技术和工具,使学生能客观地了解自己,进而理解自己与环境的关系。如挑战极限中的攀岩项目,目的是掌握基本技能,增强体能,锻炼胆识,培养自我激励意识,敢于突破自我,从而达到心理的优化。
  拓展训练场地和器材简洁、集中,训练方式多变拓展训练项目所需场地的要求容易达到,有些项目可以在非常小的地方进行训练。拓展训练器材摆放相对集中,雨天在室内同样可以进行,既节省场地,又便于指导。而且,有些项目基本上不用器材,一个训练目标可以通过多个项目实现,如“信任背摔”同样可以达到“高空项目断桥”的训练目标。
  拓展训练在高职院校开展有极强的安全保障拓展训练一直将安全作为第一项重要责任,要求时刻保持警觉,以专业的手段保证每一个细节的绝对安全可靠,所有拓展训练均要经过精心的设计与试验。在高职院校开展拓展训练,只要组织合理,严格按要求操作,利用体育课中的安全保护措施和保护器材,及时排除不安全因素,消除学生的思想顾虑,一定能使项目顺利开展下去。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完全可以胜任拓展培训师的角色拓展训练中的每个项目都是一个小游戏,由于体育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素质,能够很容易把握项目的布置、要点和规则。并且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都具备强烈的安全保护意识和高度的责任心,能够顺利地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满足学校各部门和周边地区团队训练需求拓展训练在团队精神培养方面的作用十分突出,现在许多企事业单位纷纷开展拓展训练来提升个人的工作热情和集体的协作精神。因此,在高职院校开展拓展训练,可以满足学院各部门和周边地区各企事业单位团队训练需求。
  
  结论与建议
  
  结论(1)经过以上论述,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完全可行,而且十分必要,是对体育教学改革的一种延续和补充,它改变了体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和培训。(2)拓展训练像一个安全的、充满真诚并富于挑战的心理实验场,学生不断克服心理障碍,保持平和心态,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可有效地提高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3)拓展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升班级的凝聚力。(4)拓展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果断、自信的优良品质。(5)有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建议(1)通过调研,根据每个学院的情况,写出实施报告以及实施方案,确定适合于学院的拓展训练项目,规划场地设施,购置相应器材并合理摆放。(2)设计拓展训练形式:每学期体育课安排几课时的拓展训练,毕业生集中进行2~3天的拓展训练等。(3)选派体育教师进行拓展训练培训,与社会专业拓展培训基地联合办学。
  
  参考文献:
  [1]黄海.拓展训练——高校体育教学发展新方向[J].体育科技,2004,(1).
  [2]胡仲秋.高校体育教学引入拓展训练模式探讨[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4,(3).
  作者简介:
  周文军(1969—),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教学管理和训练。
  (本文责任编辑:周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