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试析语块理论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陈平文




  摘要:语块即语言中成串的语言结构,在语言中大量存在。语块理论以语块为研究对象,具有六大主要观点。语块理论认为,语块对于语言的教与学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该对语块理论加以充分利用。
  关键词:语块理论;主要观点;优势;应用
  
  语块理论及其主要观点
  
  语块理论指的是以语块(language chunks)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含义、类型、特点、教学优势、理论依据、教学原则以及教学应用等语言学理论。在语块理论看来,语块指的是语言中出现频率比较高,形式、结构和意义比较固定,运用语境比较确定,兼具词汇和语法功能,由多个词组成,以整体形式被个体记忆、加工、储存和提取的成串的语言结构,如英语中的classmate,in this way,Thank you very much,I think等,汉语中的“同学”、“打的”、“一五一十”、“不管三七二十一”等都是语块。语块理论认为,语块通常可以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即复合词(complex words)和聚合词(polywords);搭配(collocations或 word partnerships);惯用语(institutionalized utterances);句子框架和引语(sentence frames and heads)。
  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语块理论逐渐形成了以下一些主要观点。
  语言主要由语块组成这个观点主要来自于语料库心理学研究和语言习得研究的成果。Altenberg认为,大约70%的日常口语交际主要由语块来实现。杨玉晨则指出,语块在自然语言中占到约90%的比例。该理论认为,语块构成了人类语言交际的最小单位和交际主体,一个普通的本族语者通常能够掌握成千上万的预制语块,从而保证其语言表达的纯正和流畅。
  语言是语法化的词汇而不是词汇化的语法语块理论认为,语块既表语义,也表结构,本身就含有语法信息,不存在某些语法现象属于“语法”(或者称为“结构”)范畴,某些语法现象属于“词汇”范畴的情况。学习者只要利用这些语块就足以创造性地使用语言,听懂或说出自己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句子。
  语块具有生成性语块理论主张,并非只有语法才具有独一无二的生成性,语块也具备生成功能,即根据一定的语法规则和语块构成形式,能大量生成若干同类结构。比如在ago结构中,可以加上很多表示时间的名词或词组,如day,month,week,year,moment,long time等,从而生成含义不同但共享同一个句法结构的许多短语。由此可见,一个语块构型能生成一批具有相同构造、同样功能的语块。学习者只要记住一个语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可以掌握一个语块群,极大地扩大词汇量。
  语言的流利程度取决于语块储存的多少Nattinger和DeCarrico认为,语言的流利程度不是取决于学习者大脑中储存了多少具有生成性的语法规则,而是取决于学习者大脑中究竟储存了多少语块,大量的语块使人们能流利地表达自我。
  人们以语块的形式习得语言语块理论认为语言学习是“不经过分析的学习”,提倡学习者把输入当作整体来接纳,存储在自己的词库里面,有需要时直接调用就可以了。语块理论认为,学习者首先以语块的形式接受输入,然后对其模仿、套用,等到具备了语法能力后,就可以对语块结构进行加工,最终能够进一步把较大的语块分解成较小的单位,总结出规则,从而对语块或填充,或重新组装,达到创造使用的程度。
  高度重视词汇教学Lewis极力反对过去那种语法占主导地位而忽视词汇教学的做法。他主张:(1)教学的重心要从语法向词汇转移,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大量吸收有用的词汇;(2)口头语和书面语要平衡发展,口头语优先,书面语写作应尽量推迟;(3)注重接受能力,特别是听力;(4)在学习的所有时期,让学生接触真实的语言材料,取代普遍使用的、专为解释结构而人为制造出来的所谓句型;(5)给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可理解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在语境中学习词汇;(6)有意识地提高学生对词汇的敏感性,教给学生辨认语块的方法,在课堂上引入语块辨认练习,教会学生怎么学;(7)交际能力包括多个方面,但首先应该注重流利,以建立学生的信心。
  
  语块理论的教学优势
  
  语块理论认为,语块教学贯穿于语言教学的始终,对于语言的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易于习得词汇语块能够有效降低语言习得的难度。这主要是因为:第一,语块作为整体,在语言中出现的频率较高,较高的频率可以确保这类语块自然、不断地得到循环。第二,语块为语境依附型,具有与之相连的情景意义,在类似情景下学习者能产生联想。
  易于记忆词汇首先,由于语块是较大的词汇构块,大到可以是整个句子,所以一次性记住的单词数量就会大大增加。其次,语块并不会因为记忆的总体容量绝对增大,记忆的难度也相应增大。因为语块的意义是置于特定的语境之中的,所以记忆语块比脱离语境单独记忆单个的字词难度小,但效果却更好,能保持更久且不容易遗忘。
  易于使用词汇语块在语言中的高频出现和语境依附的特征使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容易产生“形式—语境—功能”的联系,从而以整体形式习得,以独立单位储存。学习者无需了解其内在构成成分,无需进行句法规则分析,易于检索和提取,使其成为语言使用上的有效手段。Sperber和Wilson曾经指出:“所有人都尽可能地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信息加工”。可以说,使用语块进行信息加工会更省时、更省力,作用更大,是降低语言使用门槛的有效途径。
  增强学习者的自信心语言基本词汇的丰富性、多义性和灵活性使得大多数学生有时对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无所适从。记忆单词时效果不佳,动手写作时词汇贫乏,口头交际时金口难开,这些往往会使他们缺乏自信,降低学习积极性。这时,教师如果以语块理论为指导进行语言教学,就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从迷惑、盲从或沮丧的状态中走出来。因为语言本身就客观地存在着大量预制性的、现成的、日常公式般的语块,学生只要加以熟读、识记和灵活运用,就可以做到信手拈来,在不同的交际语境中出口成章地使用某些具有特定功能的语块。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动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使他们产生学习上的成就感。
  提高语言的流利度语块是语言使用中形成的习惯性语言构块,使用者无需知道其内部结构,无需过分依赖大脑的语言编码能力就可以在交际时整体而快速地予以提取使用,极大地提高了语言表达的流利性。正如前面所述,语言的流利程度不是取决于学习者大脑中储存了多少具有生成性的语法规则,而是取决于同样具有生成性的语块的多少,是语块使人们能够流利地进行自我表达。
  保证语言的正确性语块大都是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生成的语言单位,使用时不需要有意识地注意语法结构就可以保证语言使用的正确性,从而避免语言错误以及因语言错误引起的尴尬局面,并使学生敢于并乐意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而且以往的教学实践也表明,纠正错误难以保证学习者不犯同样的错误。
  提高交际的得体性每个语块都有语用功能,表示同一功能的语块以语义场的形式存在于大脑,提取使用时,根据交际语境、交际对象等具体情况,选取最适合的语块,这样,语块可以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语用功能,提高交际的得体性,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出现语用失误。如在听到赞美之词时,英语的习惯回话是“Thank you”。如果对这一整个“发话—回话”的套语都很熟悉的话,就会自动做出正确的反应,从而避免汉语自谦式的回话带来的语用失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