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的科学定位及实施策略

作者:潘平远 赵青燕




  摘要:根据《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自身的特点与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人才的要求,提出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进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并从人才培养目标、教材选择及教学方式等方面就该课程实施双语教学进行科学定位,同时也提出了对该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科学定位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主要研究国际商品交换具体过程的学科,也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其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国际贸易的特点和要求,从实践和法律的角度,分析研究国际贸易适用的有关法律与惯例和国际商品交换过程的各种实际运作,使学生学会在进出口业务中既能正确贯彻我国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和经营意图,确保最佳经济效益,又能按国际规范办事,使我们的贸易做法能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做到同国际接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主要内容“进出口业务流程”,从交易准备、交易谈判、合同签订到合同履行,每一步骤都离不开英语。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日益加深,我国必将全方位地参与国际经济贸易事务。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也将面临更高的要求,需要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利用网络营销开展全球贸易,并且能够熟练掌握国际贸易相关条款与惯例。这就从客观上要求国际贸易专业培养的人才必须是具有国际视野,熟练掌握国际通用语言和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国际经贸工作,《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进行双语教学势在必行。
  
  双语教学的科学定位
  
  双语教学不是外语课,外语只是作为一种手段,是工具,而不是目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在英语环境下进行商务类交际的能力。双语教学是创新型教学模式,我们有必要从人才培养目标、教材选择及教学方式等方面对该课程的双语教学进行科学定位。
  培养目标定位目前,国际贸易专业的专业教学与外语课教学脱节,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是单一型的,懂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的学生英语能力不强,能很好运用英语的学生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又欠缺。而外贸企业在用人的时候,要求受聘者不仅能熟练使用英语,而且要精通国际贸易知识和技能。通过《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双语教学实践,应使学生不仅掌握国际贸易进出口的操作过程及其规律,而且能应用英语进行进出口贸易的实践操作。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进出口操作过程的书面交流能力、口头谈判能力、阅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书籍的能力,即培养学生在国际贸易专业中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使学生把所学的国际贸易知识及相关技能与英语有机结合,相互融会贯通,提高运用英语交流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在未来就业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使其得到更多、更理想的就业机会。
  教材定位双语教学成功与否,教材选择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国内关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材很多,主要以汉语版本为主。这些教材能使学生较好地了解进出口贸易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程序,但学生却不习惯用英语思维与操作。学生在进出口模拟操作实习中,很难自如地用英文草拟建交函电、发盘与还盘信函,不能用英文制作正确、规范的出口单据,严重影响了进出口模拟操作实习的效果。英文原版教材有助于开拓学生知识面和创造力,了解当今世界最前沿的国际贸易实务知识,能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但英文原版《国际贸易实务》教材稀缺,价格昂贵。再者,高职学生英语水平有限,选择全英文教材会使学生学习压力增大,进而失去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及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选定一本适合学生的汉语版教材。同时,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通过网络收集、整理一些比较符合学生实际的英文材料,循序渐进地渗入到相关的专业知识点中去,使学生既掌握了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流程,又能通晓相关知识的英语表达,解决汉语版教材与全英文教材之间的矛盾,培养了学生同时使用汉语和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达到《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的预期目的。
  教学方式定位由于教师外语表达能力、知识本身难度、学生预备知识储备、学生的英语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外语在传达专业知识方面远不及母语。但传统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纯汉语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及时转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重新定位教学方式,不能将双语教学课程变为专业英语课程,否则教师、学生将花费大量的课堂时间进行英语语言本身的讲解与理解,而无法顾及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训练,造成本末倒置的现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性质决定了教师必须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国际贸易具体流程的把握和相关技能的掌握上。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贯彻“理论够用为度,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采用“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每次授课时采取汉语和英语并用、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先对相关的知识进行精讲,然后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某一项问题的解答,直接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完成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化。
  
  实施双语教学的具体策略
  
  双语教学并不是在课堂上均衡地使用两种语言,而是要依据教学对象、教学条件,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及课堂信息量,遵循由浅入深、由少到多的渐进性原则。我院04商务英语班进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试点,效果明显。具体做法如下:
  从实际出发,正确定位层次,确立可行的教学目标要上好双语课,首先要正确定位双语教学的层次,不能急于求成。我们把双语教学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简单渗透,教师用英语讲述重要专业术语和关键词等;第二层次是整合,教师讲课时交替使用中、英文,让学生学会如何用英语表达中文内容;第三层次是双语思维,让学生学会用母语和外语来思考解答问题。根据高职学生的英语口语和听力能力都不是很强的实际情况,决定了我们只能从简单渗透这一层次起步。先是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专业术语用两种语言表达出来,增加学生的专业英语词汇量,并借助网络用英文给出合同、销售确认书等大量的专业资料。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英语理解力之后,再将英语整合到教学之中,将一些专业性不是很强、易理解的知识用英语来教学,请学生用英语来问答和讨论。经过前两个层次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就可转入第三层次的学习。这一层次主要要求学生能在实际商务活动中根据实际工作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自由切换两种语言,即培养双语思维能力。要上好双语课,还必须确立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双语课毕竟不是外语课,外语只是作为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双语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不是作为外语教学的补充。因此,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在理解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熟悉专业英语。利用专业英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要求学生能听懂、能说出关键专业词汇;能看懂报价、还价、提单正面条款、合同的品名、数量、质量、价格等条款的英文。基于这一教学目标,备课过程中主要是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如何引导学生掌握本课程的知识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专业思维,以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而不去过多考虑英语语法问题。解答问题时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尽量使用英语,向学生输入更多的外语信息,让他们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接触专业外语,从而带动有意识的专业外语学习。
  

[2]